近日,一則令人震驚的消息從非洲傳來:聯合國認定的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萊索托,正因美國單方面施加的關稅政策,正式宣布全國進入為期兩年的“災難狀態”。
這個被南非環抱的內陸小國,人口不足200萬,經濟脆弱如蛛絲,卻因特朗普政府的一紙關稅清單,淪為全球貿易霸凌的犧牲品。
然而當萊索托因美國關稅戰陷入“災難狀態”時,美國總統特朗普卻輕描淡寫地回應:“沒人聽過這個國家”,這句冷漠的言論,不僅暴露了霸權主義對弱勢國家的漠視,更折射出單邊關稅政策給全球經濟帶來的深重創傷。
一紙關稅,引爆“國家級危機”
萊索托,非洲南部內陸國家,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像世界地圖上一個被遺忘的句點,它不產石油,沒有鉆石,唯一的驕傲,是那幾十萬臺嗡嗡作響的縫紉機,而這些機器,就是整個國家的經濟心跳。
得益于美國的《非洲增長與機會法案》(AGOA),萊索托的紡織品可以免稅進入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
四萬多名工人,其中絕大多數是女性,靠著一針一線,縫制出了一個國家近半數的出口額和九成的工業崗位。
她們可能不知道自己縫的衣服會穿在哪個美國名人身上,但她們清楚,這件衣服,就是孩子的學費,是餐桌上的面包,是這個國家與世界唯一的連接。
數據顯示,該國紡織業貢獻了40%的出口總值,90%的訂單依賴美國市場,然而這份連接說斷就斷,2025年,特朗普政府的一紙行政令,像一把來自云端的鍘刀,精準地落在了萊索托的脖子上。
特朗普重啟“強硬貿易政策”,以“對等關稅”之名,全球進口商品加征10%關稅,這已經足夠駭人,但針對對萊索托出口,這個數字被調高到了恐怖的50%。
這一決策看似冠冕堂皇,實則荒唐至極,一個年GDP僅16.5億美元、人均GDP不足800美元的國家,被貼上“匯率操縱國”“產能過剩”的標簽,成為美國貿易戰的炮灰。
“貿易不公”、“操縱匯率”,這些帽子太大,萊索托根本戴不上,也無力爭辯,首相在電視鏡頭前一臉茫然,他無法理解,一場中美兩大巨頭的角力中,受傷的卻是他們。
但美國市場的大門,就這樣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對萊索托徹底關閉了,美國進口商紛紛取消訂單,工廠倒閉、工人失業如多米諾骨牌般連鎖反應。
關稅戰的“致命邏輯”
經濟的崩潰,比任何人想象的都快,僅一個月,7000人被裁員,公共交通、醫療、教育系統瀕臨癱瘓,政府被迫宣布“災難狀態”,一個通常用于戰爭、疫情或自然災害的緊急聲明,如今卻因關稅而生。
政府的金庫迅速干涸,公務員發不出薪水,醫院買不起藥品,學校因為缺錢被迫停課,國家的外匯儲備,只夠撐一個月。
貧困,像一場瘟疫,迅速蔓延,首都馬塞盧的街頭,曾經的工人們舉著標語,哭喊著:“我們要吃飯!”“我們恨特朗普!,國家被迫宣布進入為期兩年的“災難狀態”,向聯合國發出求救信。
國際社會的援助,零零星星地來了,中國提供了一千萬元人民幣,連自己也焦頭爛額的鄰國南非,也擠出了一百萬美元。
可這點錢,對于一個產業被連根拔起的國家來說,不過是杯水車薪,萊索托的整個紡織業,都是為美國市場量身打造的,當唯一的客戶翻臉,整條產業鏈瞬間崩盤。
很多人想不通,為了區區三點五億美元的生意,美國至于下此狠手嗎?這點錢,在美國龐大的進口額里,連個小數點都算不上。
可這當然不是為了錢,這就是一次“殺雞儆猴”的表演,而且是一場精心計算過的表演,選擇萊索托,是因為它足夠弱小,毫無還手之力,捏死它不會有任何實質性的損失,卻能產生最大的威懾效應。
美國這是在用萊索托,給全世界所有中小國家傳遞一個冰冷的信息:在大國的單邊主義面前,順從是唯一的活路。
霸權主義的漠視與反噬
特朗普“沒人聽過萊索托”的言論,暴露了美國政策對全球邊緣化國家的無視,然而當萊索托陷入災難時,美國的關稅戰也在全球引發連鎖反應,29國聯合反制、盟友公開“反水”、多極化趨勢加速……
美國商會的報告指出,關稅成本最終被轉嫁到了美國消費者身上,物價飛漲,全球供應鏈被打亂,正如卡托研究所指出,貿易加權關稅被夸大,美國消費者實則成為政策的最大犧牲者。
美股劇烈震蕩,歐盟和中國迅速拿出報復清單,貿易戰2.0版本全面開打,非洲國家的媒體更是憤怒地質問:“有本事去跟大國硬碰硬,欺負一個最不發達國家算什么?”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這場旨在“讓制造業回流美國”的關稅大戲,結果卻完全跑偏,承諾的就業崗位沒有回來,反而有美國本土的紡織企業,為了規避供應鏈混亂帶來的成本,開始考慮把生產線轉移到貿易規則更穩定的地方。
而這一記“回旋鏢”,精準地打在了自己臉上,美國在非洲大陸苦心經營多年的形象和戰略布局,也因此次事件而蒙上陰影,當一個國家的命運可以被如此隨意地斷送時,誰還敢相信你的承諾?
肯尼亞、埃塞俄比亞,這些同樣依賴紡織業的非洲國家,已經開始訂單驟減,人人自危,它們都在問同一個問題:“下一個,會不會輪到我?”
萊索托的案例,恰是霸權主義“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縮影,弱勢國家破產、全球產業鏈斷裂、盟友體系裂痕加深,最終反噬美國自身經濟與政治信譽。
萊索托的困境,為世界敲響警鐘,亦在多極化浪潮席卷全球的當下,單邊關稅政策正加速失效。
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呼吁中日韓合作重塑經濟秩序,歐盟推進《中歐投資協定》,新興市場國家通過RCEP構建替代性規則……這些動向表明,脫離美國控制的多元合作正成為趨勢。
但萊索托的災難狀態不應被遺忘,國際社會需重新審視貿易政策的倫理,對最不發達國家而言,關稅戰不是“可談判的籌碼”,而是關乎生死存亡的危機,唯有摒棄霸凌思維,推動包容性合作,才能避免更多“萊索托式悲劇”重演。
結語
當世界還在為大國間的貿易博弈焦灼時,一場看似“不對稱”的關稅戰卻在非洲內陸小國萊索托掀起了一場“國家級災難”。
在權力失衡的全球化時代,小國的生存權可能隨時被大國政策的任性摧毀,萊索托的“災難狀態”不僅是萊索托的悲劇,更是人類對“共同繁榮”理想的一次深刻背叛。
特朗普的“沒人聽過”折射出一種危險的傲慢,但對于230萬萊索托人民而言,關稅戰帶來的失業、貧困與絕望,卻是真實而沉重的存在。
不知道您對此有什么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下你的想法,喜歡文章的話記得點贊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