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距離我國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盛大閱兵式只剩一個半月的時間了。 韓國執政黨核心卻透露,總統李在明幾經權衡,最后可能還是決定不出席中國9.3大閱兵觀禮了。
從透露想要參加,到最終決定不出席,李在明為何會做出如此選擇呢?
這事其實還蠻有意思的,要知道,李在明所屬的共同民主黨曾對華態度相當務實,他本人也多次肯定過促進中韓關系的重要性。
并且強調中國是韓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指出中韓經濟關系直接影響到韓國就業與民生,主張擴大半導體、新能源汽車等核心產業對華出口。
不僅如此,李在明甚至直接批評尹錫悅政府的外交政策導致中韓關系陷入“最糟糕的狀態”,承諾會修復雙邊關系。
在臺灣問題上,李在明也認為臺灣問題與韓國無關,韓國不應該介入,表態要劃清與美日政策的界限。
正因為如此,李在明收到了中方邀請他出席9月3日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的邀請函,7月3日在一次記者會,李在明本人也承認了,當時韓國不少媒體還大肆報道了,這也一度被認為是李在明想要參加中國閱兵的積極信號。
然而不要忘了,李在明上臺后雖然沒少和中國緩和關系,但事實上他倡導的是“實用外交”,想要的是平衡中美。
他稱“韓美同盟是根基,但不應將所有籌碼押在美國身上”,需同時維護與中俄的關系。比如,李在明在鳳凰衛視的一次采訪中就表示:不管是中國、美國還是日本,韓國都需建立友好關系,但卻也強調了韓美同盟不可替代。
意思就是和中日俄搞好關系是一方面,但都不能影響美國在韓國的地位。
盡管韓國拒絕了美國要他們將軍費提升至GDP 5%的要求,并缺席北約峰會,躲特朗普的催債。
但李在明上任后首輪外交通話對象仍然是特朗普,拒絕只不過是因為韓國實在沒有那么多錢,在其它方面,韓國還是很愿意迎合美國的。
這不李在明就職兩周后就參與了美日韓聯合空中軍演,這在當時就被解讀為對中國秀肌肉。同時韓國還加強了黃海巡邏,宣稱“捍衛海洋主權”,加劇中韓海權爭議。
而且據韓國媒體爆料,李在明曾在私下場合多次表達過對出席中國閱兵的擔憂。因為2015年,樸槿惠出席中國閱兵后,就遭到國內一些民眾和保守派高層批評她過于親華了。
所以李在明當時想的是,必須迎合美國的行動,特朗普如果表示出席中國9.3閱兵,那么他也會跟隨,不然風險就太高了。
所以說到底李在明的核心顧慮除了國內保守派外,還要看特朗普的臉色。畢竟他才剛上任,屁股還沒坐熱,可不想這么快被國內保守派及美國貼上“親華”標簽,影響他后續一些政令的實施。
畢竟如今美國對韓國已經有些不滿了,而韓國對美國的依賴又比較高。前段時間,在賓州演講時,特朗普就直接拿韓國當了靶子:“我們在那里花的每一分軍費都是愚蠢!”“他們賣芯片到美國賺走了太多工作,這不公平!”
這番夾槍帶棒的話剛落,前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納瓦羅就放出風聲,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正在審查對韓半導體產品征“戰略競爭稅”的方案。
而在這次演講前兩天,特朗普才通過公開信對韓國發出關稅威脅,宣布自8月1日起就對韓國所有輸美商品征收25%關稅,并且警告韓國若反制,美國將追加同等幅度關稅。
這是一點沒有給韓國談判留余地。這種關頭,李在明敢跑去北京參加閱兵,特朗普的脾氣,2017年THAAD危機時韓國人就領教夠了。況且,韓國軍隊的戰時指揮權至今還捏在美軍手里呢!這份量李在明心里不可能沒數。
此外,中國海關數據顯示:1-6月,韓國對華貿易逆差竟然暴增到創紀錄的230億美元!韓國的半導體設備和高精化工原料出口被中國國產替代逼得節節敗退,對中國經濟的依存度這么高,飯碗卻越來越不穩當,
李在明這個時候去北京,不僅保守派不愿意,國內商界那關他也過不去。而中國一向擁有大國風范,不會因為李在明不來參加,就給人家小鞋穿,終止和韓國的一些貿易合作。
所以說李在明不參加中國大閱兵,既是看特朗普的臉色,也是務實的政治避險,說到底,夾縫求生,身不由己。
參考資料: 直新聞:中方邀請李在明參加九三閱兵? 中華網:學者解讀李在明或不參加九三閱兵,所謂“對等外交”只是托詞,實為對美亦步亦趨 韓聯社 2025.7.3:韓媒:總統府正評估出席中國抗戰紀念活動可行性 觀察者網:特朗普:韓國賺了很多錢,應該為自己的國防費用買單。 中國海關總署:中韓貿易持續遇冷,上半年逆差創歷史新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