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貴州省銅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政協主席楊超、副主席冷應芬率政協常委調研組赴思源實驗學校,就“探索‘教共體’機制建設、推動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開展專題調研。此次調研通過實地查看、深度訪談、座談交流等形式,全面了解城鄉教育發展現狀,為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言獻策。
貴州省沿河縣政協常委會開展“教共體”機制建設專題調研。
調研組深入調研摸實情,實地考察了沿河思源實驗學校校園建設、教育教學開展情況,詳細聽取學校負責人關于辦學特色、發展成效的介紹及“教共體”建設的建議。自6月份以來,調研組已先后深入板場、夾石、客田、新景等11個鄉鎮初中及洪渡、土地坳等鄉鎮完小,通過多維度調研掌握第一手資料。
本著把脈問診尋良方的態度,座談會上,政協常委與教育工作者圍繞“教共體”建設展開深入交流探討。調研組認為,要創新人才流動機制,推行干部互派、師資共建,實現優質管理經驗和教學資源下沉,要強化資源共享體系,建立課程共建、教研聯動平臺,推動強校資源向薄弱校輻射,要完善激勵保障措施,探索“抱團發展”評價機制,激發教師參與積極性,要實施梯度推進策略,分階段開展跨區域“教共體”試點,形成可復制推廣的經驗。
“要充分發揮‘教共體’強校帶弱校、大校幫小校的帶動作用,聚焦人才培養,構建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聚焦師資培訓,創新線上線下混合研修模式,聚焦學生培育,保障鄉村學校開齊開足課程,聚焦品牌培樹,打造具有土家特色的教育名片,通過‘四個聚焦’進一步推動教育均衡發展。”沿河自治縣政協主席楊超說。
調研組表示,本次專題調研是為沿河自治縣“教共體”機制建設提供實踐參考,下一步,自治縣政協將持續跟進監督,推動調研成果轉化為具體政策措施,助力城鄉教育從“基本均衡”邁向“優質均衡”。(圖/文 劉洪友、楊龍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