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戀兩性專刊
影視作品心理分析
AC專欄
20多年前,夏季往往是各大電視臺爭奪觀眾注意力的“黃金時刻”,一來天氣炎熱不便出門,二來大中小學生都放假了,總要找點事打發時光。所以年度爆款劇集,往往會在夏季播出或者出現。時過境遷,人手一部手機的時代,這場注意力的爭奪戰已經從沒落的電視臺變成各大影視平臺,2025年當然也不例外,但是,今年發生了一點小意外。
雖然各大平臺都卯足了勁,沒想到的是,一部劇名不可顯、豆瓣沒有詞條、大陸沒有正規播出平臺的“三無”電視劇,殺出重圍,搶奪到海量的關注度,成為今夏的第一爆劇。這段時間,兩位主演田栩寧、梓渝已經上了500多次熱搜,用20天不到的時間,從影視圈寂寂無名的新人變成當紅明星,直追家喻戶曉的“頂流”。而電視劇開頭的那句歌詞“出發,帶著我剛泡的奶咖……”也成功“出圈”。
然而,正是在這個高光時刻,這部播出進度還未過半的電視劇,便遭遇了她的“至暗時刻”:
在頻頻登上熱搜之后,電視劇播出平臺宣布此劇暫停播出。這次不能愉快地繼續“出發”了。
有不少人因此抨擊電視劇制作人也是原作者柴雞蛋,認為停播是她的“饑餓營銷”策略。這顯然是沒有搞清楚這種沒什么背景的“黑馬”突破重圍后,會面臨如何被人圍剿的處境。
當別人表現平庸的時候,你做得太好,便是一種過錯。這樣的故事,其實總在我們身邊發生。
我不知道這部爆款電視劇是否還能完整播出,但是我希望柴雞蛋最終能贏。為此,我想替她說幾句話,也替喜愛這部作品的觀眾說幾句話。
當然,最終我是為了本應該享受更多優質影視文化的國人說的話。
苦悶中的上班族,希望柴雞蛋能贏。
周一是許多上班族最難熬的時光。然而,過去的一段時間,因為電視劇在周一、周二晚上更新一集,讓許多上班族有了“盼頭”,不再那么抗拒周一的到來,因為他們找到了自己的精神補償。
一個人當然需要探尋生活為何會陷入困頓,但也需要遞到手上的“止疼藥”來緩解當下的苦痛。
遙想當年,很多上班族就是被一部電視劇吸引,回到家奔赴電視機前,一家人喝點吃點,然后一起看劇,討論劇情,然后釋放白天的壓力。這樣的歲月,不曾想竟然在2025年的夏季以這種形式復刻。
不能指望一部影視作品承載太多,但能夠給觀眾帶來片刻的歡樂,帶來生活的動力和希望,哪怕只是讓工作氛圍變得不那么擰巴,那么她的順利播出,就有其價值。
而這恰恰是現在很多影視作品做不到的地方。觀眾食之無味、味同嚼蠟,所以選擇快進,甚至兩集就棄。這不是觀眾欣賞能力不行,而是你們不考慮觀眾的感受,沒有給觀眾帶來他們想要的快樂。
因為作品播出“帶火”的商家和文旅,也希望柴雞蛋能贏。
作品讓觀眾開心,觀眾就會希望延續這種歡愉,就會有一種沖動,要以某種形式與作品、主角繼續關聯的欲望,于是:
主角穿過的服飾,火了,乏人問津的直播間,播發電視劇的主題曲,主播模仿主角的扮相,引來人頭攢動。
主角去過的地方,火了,比如,電視劇的主要拍攝地無錫,本來平平無奇的幾處地方硬是變成了“打卡”景點。
主角的劇中昵稱分別是“大寶”和“威猛先生”,于是家用快消品“大寶sod”和“威猛先生清洗劑”也火了。
遠在忻州古城吹糖人的老漢,最近生意也好起來了,總有人拿著劇照找他吹蛇形的糖人,因為主角定情物之一便是“糖人”,而蛇正是主角的寵物“小醋包”。
與電視劇無關的也來“蹭熱度”,比如各地文旅賬號,大膽啟用這部大陸并無播出平臺的電視劇的主題曲和有關劇照,來宣傳自己當地的景點和美食,邀請各路網友“出發……”(即主題曲起手歌詞)。
在消費低迷的當下,能催生生產力,而且能讓消費者花錢也很開心,這是多么難能可貴!
觀眾喜歡更有個性、鮮活的人物,因此希望柴雞蛋能贏。
一部作品,歸根到底是要靠塑造深入人心的人物來贏得觀眾。
近年來,熱搜上出沒、綜藝上閃現的明星不少,但是他們塑造出有記憶點的人物并不多。主要是,人物過于臉譜化,過于政治正確化。說的通俗一點,他們都太“正”,不像真實的人。
柴雞蛋難能可貴的地方就在于,她塑造的是有棱有角,有缺點但又有別樣閃光點的人:
男主角吳所畏,人如其名,沒有大志向,沒有物質欲望,不修邊幅,對生活持無所謂態度。因此,女友嫌棄他又窮又沒有上進心,就離開了他。他的報復心還很重,因為女友跟了富二代池騁,他氣不過,為了報復兩人開始勾搭喜歡男生的池騁。這便是整個故事的由來。
這樣具有爭議的人物,很少在大陸影視劇中出現,更不太可能做一部劇的主角,我估計那些一線男星也不愿意自己以這樣的形象出鏡。
但是,吳是“摳門”,但這是因為他是由母親獨自撫養長大,過慣了苦日子,他的精打細算也是希望能讓母親過上好點的日子,他需要把錢花在“更值當”的地方。而當他和另一位男主池騁明確關系后,池騁出事需要一大筆錢,他毫不猶豫把自己所有的積蓄都拿出來,因為他認為“我們是一家人”。這么“摳門”的一個人,也可以這樣的“大方”,才顯得感情珍貴,人性之復雜。
此外,雖然他缺錢,但沒有想過不勞而獲。為了養活自己,他擺過攤,開貨車,吹過糖人,后來還自己創業,有著一副不服輸的勁。面對生活的苦難,他無所畏懼。
一個人從對什么都無所謂,到更重視自己的價值,開始為自己和愛人的未來努力打拼,這種轉變,即人物的成長史。
另外,作為一部男男題材的作品,這里還暗含了一條主人公自我覺醒和情感意識覺醒的線索,如何從卑微的、討好的情感姿態,轉變為認真考慮什么是平等的情感關系、自己到底喜歡的是什么、在感情中尋求什么,這種轉變,也是極具啟發意味的。
而另一位男主池騁的人設,就具爭議性。他是個標準的玩咖,男女關系、男男關系都十分混亂,在認識吳所畏之前,可以用私生活十分不檢點來形容。
這當然也不太可能出現在大陸絕大多數電視劇中,現在的男主,不是都講究“純潔”,最好是對其他女性從來都不會動心,只因為女主的出現才動情嗎?所謂“佛子”人設。
然而,愛情故事也可以有其他的講法。愛情讓一個清醒自持的人陷入沉淪,也可以讓一個放浪形骸的人克制欲望。
因為對吳所畏產生好感,池騁不斷克制自己,只為得到他的真心。欲壑難填和純愛談情之間的對抗,想要靠近又要保持適當距離的拉扯,讓這個人物變得新穎、鮮活、立體,也更具有魅力。
與此同時,隨著漸漸走近,會發現,這個看似玩世不恭的富二代,原來有著很多年的情傷,正是因為對舊情的念念不忘,才讓他以這種混亂的方式生活。而因為吳所畏的出現,他開始逐漸走出過去情感的陰影,建立一段穩定、健康的情感關系。
好的作品,人物一定是多元的,有欲望,有缺陷,但活得更像個人。故事結束之際,觀眾可以看到人物的成長和變化。
因為這樣的人物,觀眾可以相信在真實世界存在過,也可以借由他們的故事照見自己。
而現在大多數影視作品,主角都太一本正經,而且從前往后,都沒有什么本質變化,活脫脫工具人。沒人相信,即便觀點和人物再正確,也是白瞎!
大家白天都戴著面具一本正經生活,誰下班還要看其他人戴著一本正經面具拍戲呢?
觀眾喜歡看高質量的情感互動,所以也希望柴雞蛋能贏。
無論男女還是男男組合,不是弄兩個演員一起演情感戲,親親嘴、拉拉手,就叫CP的。
這通常并不是演員的問題。作為獨立個體,他們都很不錯,但組合在一起,就是感覺怪怪的。這也是現在很多影視作品的“通病”,只在乎演員名氣、番位,而不考慮演員與角色適配度、演員與演員之間的適配度,所以最終效果很尷尬。
人與人之間,有一種微妙的氣場,是有化學反應的,有些人放在一起就是“般配”、看起來舒服,像那么一回事。
比如,池騁和吳所畏這對戀人的扮演者田栩寧和梓渝,他們一起牽手、擁抱、接吻、發生戀人最親密行為,這些動作換其他人,可能會顯油膩、令人不適,但在他們之間,就是秀色可餐,是視覺享受。這種人與人的獨特氣場,是很難復刻的。甚至他們自己,也許過了幾年,也無法重現。
就這點來說,柴雞蛋挑人很準,也敢于調教。
當然,演員自身努力也很重要。
吳所畏的扮演者梓渝,自身經歷坎坷、背負巨額違約金,這些與角色本身能產生共鳴,容易讓人忽略他對角色的塑造也下了苦功。
作為情感關系中的“下位”者,看起來是被動等待對方的“撩撥”,但是如何把握這段關系的“進度”和“分寸”,開關在他這里。在一場辦公室發生的激烈情感戲中,他主動和對手演員表達對方還不夠“猛”,于是他們改用更“猛”的方式來表達。
只有真正投入角色,投入到關系的進程,才能從“下位”者的角度,體察對方應該掌握怎樣的分寸,最終呈現更符合關系進展的情感表達。
又比如,池騁的扮演者田栩寧因為良好的外形以及池騁角色賦予的性張力,收獲了不少高光片段。但我認為,他對于情感戲碼的貢獻不至于這些外在因素:
他在劇中的臺詞,大量被網友引用,無論是辛辣入骨,還是甜情蜜意,都讓人印象深刻。我特別喜歡那句“你盡管往前沖,惡霸罩著你”,那個透著愛意的支持,給人踏實和力量。說實話,這類情話說得不好,也很容易讓人“出戲”,讓人覺得油膩。這就需要演員調動自己的肢體語言和情感表達,讓人覺得確實是真的發自人物內心。
而池騁的眼神、小動作,這些不會寫在劇本里的小細節,也需要演員加以創作。情感戲,說情話當然很重要,但這些眼神和小動作,往往比情話更能傳遞內心。我非常欣賞他在這方面的努力,讓這個人物更有個性魅力。此外,在一場戲中,他對劇情設計表達了不同意見,認為按角色內心,不應該對另一個男主那么“兇”。以上種種,都是演員投入和代入后的“二次創作”,對于一個在現實中不可能存在的角色而言,這當然需要演員躬身入局,細心揣摩。
田栩寧本人在劇外因為個人感情生活問題,爭議至今未能消弭。
我認為,一個演員要演好感情戲,要有自己的生活,甚至是比較深刻的情感生活。不能指望演員都沒有個人生活,沒有個人情感需求,光靠讀劇本,就能完成角色創作。而這恰恰是現在影視圈文化的一個“怪圈”,要求拍攝情感類作品的演員,特別是男演員保持單身,這或許是許多演員因為沒有自身的情感代入,所以最終沒能真正理解角色,情感戲空洞乏味,無法呈現那種細膩和復雜的情感世界的一大因素吧。
可是,你都沒有情感投入,觀眾又如何投入得進去呢?
以上種種,都離不開創作團隊的用心,希望用心做事的人能贏,所以希望柴雞蛋和她的團隊能贏。
故事創作,演員表演,都是用心的一部分。我就不再贅述了。這里,我僅就柴雞蛋本人的選角過程來做一點補充。
這不是柴雞蛋第一次拍此類題材作品,10年前火爆的《上癮》,捧出了黃景瑜、許魏洲,引發劉德華也追看,便是出自她的手筆。
10多年來,她沒有更換“賽道”,也沒有因為題材敏感對內容做妥協,而是一直在做自己感興趣也擅長的事情,作為原作者,她牢牢把控住了故事的走向和人物的精髓。
這種對自己要做什么的堅持,本身就值得尊敬。
她的厲害之處還在于,對于自己想要呈現什么的堅持。
別看兩個演員現在“一飛沖天”,在這部作品拍攝之前,都是“跑龍套”,沒有什么過硬的背景和背書。柴雞蛋的眼光和信任,是他們能夠擔綱主角的基礎。
為什么柴雞蛋最終選定了這兩個人?
柴雞蛋說,自己并不是“選角”,而是“找角”。她是原作者,所以對角色在腦海中有一個模糊印象,所以當那個出現的時候,她會敏銳地發覺,這就是符合那個模糊印象的人。田栩寧和梓渝都屬于這種情況。
但是,在我看來,更重要的是她的“等角”。
據她所述,因為遲遲找不到適合池騁的演員,所以這個項目她一度準備“流產”的。
沒有合適的人,寧可不做,寧可等著,也不將就。這份堅定,令人佩服!
柴雞蛋和她團隊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當下國情的縮影。
有些人在用心做事,而有些人在用心搞事。
最后,搞事的人得逞,把局面搞得一團糟,而用心做事的人,一事無成。
這就是社會“內卷式”競爭的實質。
我們不應該讓他們得逞。
觀眾有時候可能被蒙蔽,但不會一直被蒙蔽。
至少,你我還有用腳投票的權利。
你有能力搞垮別人,我拿你沒辦法,但當這個世界只有你,你也不要高興,不要指望我就會妥協來依靠你。
我希望柴雞蛋和她團隊的成果,最終能夠完好呈現。
讓她贏,也就是讓我們贏。
當然,即便這個故事就到這里,她怎么就不是贏家了呢?
End
作者 |Arthur Chen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簡介:聽過許多人的故事,也有了自己的故事。座右銘:惜時惜人。咨詢小時數:4500小時,人際整合取向,研究方向:職場心理、婚戀兩性、身心疾病、朋輩心理輔導。近期關注:歷史人文、社會心理學、哲學思想史。
編輯|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
聯系|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郵箱 coffeepr@qq.com
再推薦你幾篇好文章
關注本公眾號,回復【會員】,加入一杯咖啡會員社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