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問題真鬧到開戰的地步,很多分析都指出中國可能得同時應付好幾個方向的壓力。不是說隨便打打就完事,而是極有可能形成四線作戰的局面:臺海主戰場、朝鮮半島、中印邊境、馬六甲海峽。
這些地方各有各的麻煩,牽扯到美國、日本、韓國、印度這些國家。要是美國帶頭干預,其他國家跟著摻和,中國就得分散兵力。問題是,中國有能力頂住嗎?
先說臺海主戰場,這肯定是最核心的。臺海寬約100到200公里不等,中國大陸離臺灣最近的地方也就130公里左右。解放軍有火箭軍,短程導彈覆蓋范圍廣,數量上千枚,能快速打擊臺灣的港口、機場和指揮中心。
美方智庫像蘭德公司曾評估過,要是中國發起行動,第一步可能是封鎖海峽,用導彈和空軍壓制臺灣的防御系統。臺灣有美國的武器援助,比如愛國者導彈和魚叉導彈,但庫存有限,補給線長達數千公里。
美國第七艦隊要從日本橫須賀基地趕來,得花36小時以上,途中還得面對中國的反艦導彈。智庫推演顯示,美國集結40艘軍艦氣勢大,但在中國家門口作戰,損失風險高。中國這些年建了南海島礁,部署了東風系列導彈,能鎖定移動目標。
俄羅斯媒體也說過,要是中美沖突,俄羅斯不會袖手旁觀,因為俄烏問題讓中俄關系更緊??傮w看,中國在臺海有地理優勢,本土資源多,補給快,臺灣堅持時間不會太長,可能幾個月就見分曉。
再看朝鮮半島,這地方停戰協議簽了70多年,戰爭沒正式結束。韓國有美軍駐扎,約2.8萬人,主要在漢弗萊斯營地和烏山空軍基地。要是臺海打起來,美國可能拉韓國和日本分擔壓力。
日本說過“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但實際作用有限,因為日本憲法限制出兵。朝鮮有核武器和導彈,經常試射,讓韓國緊張。要是中國忙臺海,朝鮮可能借機動作,迫使美韓分兵。
中國東北有集團軍,裝備99A坦克和重型火炮,能快速響應。美軍在半島以陸軍為主,但補給依賴海路,從美國本土運兵得花時間。智庫分析指出,朝鮮半島沖突會牽扯美國資源,讓它沒法全心幫臺灣。
中國和朝鮮關系穩,要是美國推韓國介入,朝鮮導彈陣地就能發揮作用。韓國軍隊強,但面對中國和朝鮮的雙重壓力,堅持難。半島要是亂,美國得權衡,是先穩半島還是管臺海。
中印邊境是另一個潛在麻煩。印度和中國有3500公里邊境,1962年打過仗,2020年加勒萬河谷沖突死人。印度有第14軍,裝備T-90坦克,但中國西部戰區兵力占陸軍三分之一,99A坦克群居高臨下。
印度常在邊境挑事,要是臺海開戰,印度可能趁機鬧騰,符合它一貫作風。美國和印度關系好,印太戰略拉印度對抗中國。智庫報告說,印度不會直接介入臺海,但邊境摩擦能分散中國注意力。
中國有03式火箭炮,能遠距離支援,摧毀印度裝甲。東風導彈覆蓋印度洋目標,確保邊境穩定。印度軍隊在高原適應差,補給線長,中國本土作戰方便。
俄羅斯媒體警告過,中國要是多線作戰,印度是關鍵,但中國基礎設施建好,公路鐵路通了,機動性強。印度想封鎖印度洋,但中國石油來源多樣化,俄烏沖突后從中東和俄羅斯管道進口多,馬六甲依賴降到60%。
馬六甲海峽是能源咽喉,中國出口商品50%經此,過去石油80%也走這里?,F在來源變了,但封鎖還是大損失。美國盟友如新加坡、印度可能合作封鎖。海峽窄,船多,美國海軍能攔貨輪,但中國南海有8個島礁,部署雷達和導彈。
東風26能打移動艦船,精度高。智庫評估,美國要封鎖,得帶盟友,但東盟國家墻頭草,利益驅動下不一定全跟。越南和菲律賓有南海爭端,但不一定幫美國打中國。中國海軍從海南出動,驅逐艦多,潛艇隱蔽。
俄羅斯因美關系差,可能聯手巡航。馬六甲要是堵,中國有繞道方案,如通過印尼海峽,但成本高。總體,美國封鎖代價大,會影響全球貿易,日本韓國也依賴這條線。美國海軍強,但分散到太平洋,補給難。中國導彈庫存大,能飽和攻擊。
這些戰場加起來,中國得分配資源。東部戰區管臺海,北部管半島,西部管邊境,南部管南海和馬六甲。軍改后,戰區分工清,火箭軍獨立,導彈覆蓋廣。智庫向美國國防大學評估,中國后勤是關鍵,入侵臺灣物流復雜,但封鎖簡單。
美方承認,中國導彈900枚短程、1300枚中程,夠用。美國干預模擬顯示,代價高,轉向制裁。中國工業產能大,能快速造導彈軍艦。俄羅斯專家說,中國統一臺灣是戰略目標,不管幾線,干就干。
美國當老大多年,印鈔搞制裁,但遇到中國硬茬。印太國家不全跟美國,韓國在臺灣問題上猶豫,怕朝鮮。印度想在中印邊境占便宜,但上次沖突損失大。
中國這些年軍費穩增,海軍世界第二,空軍現代化。航母三艘,驅逐艦多,潛艇靜音好??哲娪袣?0,五代機領先臺灣。導彈技術頂尖,反艦彈道導彈全球獨家。智庫報告指出,中國準備多年,模擬多線作戰。
美軍分散全球,歐洲有俄烏,中東有伊朗,資源有限。中國本土作戰,民眾支持強,后備力量大。臺灣能源依賴進口,煤油氣儲量少,開戰第一小時港口就癱。臺灣空軍老舊,F16多,但面對殲20和導彈,優勢小。
話說回來,美國不想熱戰,米爾斯海默教授說過,臺海熱戰可能性小,但中美都不認輸。南海沖突更可能,但臺海是焦點。中國不急,經濟穩,時間在中國這邊。
印度在馬六甲有想法,但海軍有限,航母兩艘,遠不及中國。韓國定義臺灣角色難,因為半島威脅大。智庫推演,戰爭拖長對中國有利,工業支撐持久戰。美國海軍雖強,但維修周期長,導彈庫存耗盡快。
總的看,中國有底氣。軍力進步快,戰略深度大。多線作戰考驗大,但準備充分。臺海要是開,中國化解危機能力強,不懼挑戰。統一是民族目標,干就完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