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文社科為強項的院校布局醫學,為醫學教育和醫療發展帶來了新的可能性,但如何建設與發展仍待進一步探索。
撰文 |燕小六
責編丨汪 航
“雙一流”高校南京師范大學,揭牌一家三甲附屬醫院。
7月11日,淮安市第三人民醫院正式掛牌“南京師范大學附屬淮安醫院”。同日,南京師范大學腦科學與心理健康智能支持研究院淮安分院揭牌。
這被視為校醫雙方深化合作的又一舉措。淮安副市長封蘊珊在致辭中表示,簽約揭牌開啟了“醫教融合、產研聯動”的全新篇章,努力將南京師范大學附屬淮安醫院打造成國內一流的醫學教育與醫療服務綜合體。
目前,南京師范大學暫無醫學院,但已相繼揭牌多家附屬醫院,包括與常州市體育醫院共建的“南京師范大學附屬體育醫院”,與南京棲霞區邁皋橋社區服務中心共建的“附屬棲霞體育醫院”。
除南京師范大學外,不少文科類高校正“搶灘”醫學。
圖源:南京師范大學
掛牌三甲附屬醫院,暫無醫學院
在7月11日上午舉行的簽約掛牌儀式上,南京師范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岳嵩指出,共建附屬淮安醫院具有里程碑意義。
此次合作旨在通過學術科研資源和臨床醫學資源的雙向融合、賦能,共促“新文科、新醫科、新工科”跨學科解決方案,探索“生理-心理-社會”整合的精神衛生醫院發展新模式,探索“大健康”教育創新路徑。
南京師范大學有著百年歷史,2017年入選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2022年入選國家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目前,學校正在著力建設“特色鮮明、有國際影響的一流大學”。
官網“學院設置”一欄顯示,截至目前,該校暫無成建制的“醫學院/部”,設有生命科學學院和食品與制藥工程學院。其中,食品與制藥工程學院于2018年12月揭牌成立。
在新版學科目錄中,藥學是醫學學科門類下屬的一級學科,依托該學院,南京師范大學開辦生物工程(制藥方向)本科專業,現擁有生物技術博士點,生物與醫藥專業學位博士點,在制藥方向初步形成本碩博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
學院官網介紹,目前正加快在運動與健康、大健康與人工智能、公共健康政策與管理等方向與學校現有的學科進行交叉,逐步形成工科、文科與醫科相依相融的學科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師范大學“臨床醫學”學科于2023年進入ESI全球前1%。此外,“精神病學/心理學”是南京師范大學強項之一,同樣躋身ESI全球前1%。
南京師范大學曾發文介紹,精神病學/心理學在2014年1月1日至2024年4月30日共發表論文539篇,總被引次數4355次,篇均被引次數8.08次,高被引論文7篇。
此次掛牌南京師范大學附屬醫院的淮安市第三人民醫院,就是一所以精神科、心理科、神經科、睡眠醫學科為特色的三甲專科醫院。
該院建于1970年,現為江蘇省精神區域醫療中心,實際開放床位1350張,日均門診800余人次,年住院近1萬人次。
醫院還是徐州醫科大學淮安第二臨床學院、濟寧醫學院淮安精神衛生臨床學院。淮安市精神衛生中心、淮安市心理衛生中心、淮安市癲癇治療中心、淮安市帕金森病診療中心、淮安市心理咨詢中心等中心都掛靠于此。
簽約掛牌儀式上,岳嵩表示,希望校醫雙方今后充分發揮資源平臺優勢,緊跟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重點圍繞腦科學與腦疾病、心理與生命健康等重要方向,強化所屬部門、學院之間的交流對接和深度合作,培養更多復合型醫學人才等。
牽手大三甲,建設“新工科”
除掛牌三甲附屬醫院外,近年來,南京師范大學與多家知名醫院相繼建立合作。
2022年1月19日,南京師范大學與南京鼓樓醫院簽署合作備忘錄;兩年后的1月26日,雙方共建“生命健康研究院”;不到1年時間,聯合申報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國際合作項目成功獲批,在國際權威期刊發表研究成果,2家科技公司成功落地。
2024年年底,南京師范大學與江蘇省人民醫院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領導發言都談到了“新醫學人才培養”等內容。
此外,南京師范大學還與南京市口腔醫院共建聯合研究中心。南京市口腔醫院在2025年新年賀詞中表示,與南京師范大學等合作推動“口腔醫學+”交叉學科發展,深化國家口腔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合作,專家科研產出與成果轉化。
積極推進與醫院的合作,或與其學科建設思路等相關。
今年7月,南京師范大學召開“學科建設推進會”,校黨委書記王成斌指出,學科建設是學校事業發展的龍頭,要堅持“弘文、強理、建新工”的學科建設思路。所謂“新工科”,王成斌曾指出,是聚焦生命科技和信息科技等,加快形成具有跨學科優勢的增長點。
官網介紹,目前學校學科已涉及哲、經、法、教、文、史、理、工、農、醫、管、藝和交叉學科等13個門類。
南京師范大學還擁有生物醫藥功能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中國工程院院士黃和教授坐鎮的南京師范大學合成生物學產業研究院是全國一流。這些布局均為學校開展健康科技領域的新工科建設提供了強大支撐。
圖源:南京師范大學發展規劃處
一批文科院校發力醫學
除南京師范大學外,一批以文科見長的高校正在醫療相關領域發力。
其中,有高校設立了醫學相關學科或學院,有些雖未有醫學學科,但具備了醫學院必備的“擁有1所附屬醫院”的條件。北京師范大學、湖南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均以各種形式涉足醫學學科。
部分師范類高校在醫學領域的布局情況
在文科類高校轉型發展的過程中,醫學被視為“高校發展的神助力”,尤其是在理醫工交叉融合的背景下,一所高校有了醫科,相當于多了一整個極具學術價值的學科版塊。
同時,建起醫學院后,科研經費、科研項目,甚至高級職稱會成倍增加,因此業內常有“高校得醫學院者得科研天下”一說。
目前,我國大力發展新醫科,而新醫科強調醫、文、工、理等多學科融合支撐的醫學教育新模式,推行跨專業和跨行業教育,這也為文科類院校跨界辦醫學帶來了新的機遇。
例如2020年5月,985高校華東師范大學成立醫學與健康研究院。緊接著,安徽省蕪湖市第二人民醫院掛牌成為華東師范大學附屬蕪湖醫院,首個醫學本科專業“聽力與言語康復學專業”隨之設立。
如今,華東師范大學擁有基礎醫學博士、碩士學位點,上海市長寧區婦幼保健院、上海市長寧區精神衛生中心掛牌成為其附屬醫院。這兩年,該校又進一步提出:為建設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特色鮮明的醫學院奠定基礎。
再比如,醫學積淀深厚的湖南師范大學,自2024年11月起相繼揭牌成立5個醫學領域的新學院:11月15日,成立護理學院;11月23日,成立公共衛生學院;12月1日,成立藥學院;12月15日,成立基礎醫學院;12月21日,成立醫學技術與轉化學院。
公開信息顯示,湖南師范大學將構建“多學科、多層次、多模式的醫學教育體系”,推行跨專業和跨行業教育,如開展醫學生物信息學、醫學影像學、醫學檢驗技術等多專業融合的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等現象的出現,社會對醫療服務需求更加多元化,就如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曾提議,批準建立醫學人文的一級學科“是時候了”。
在此背景下,以人文社科為強項的院校布局醫學,為醫學教育和醫療發展帶來了新的可能性,但也有專家提醒,一是要看是什么樣的高校在辦,二是看怎么辦,三是看辦什么樣的醫科……
(頭圖來源:南京師范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
資料來源:
1.南京師范大學官網、官微
2.南京市口腔醫院官網
3.軟科
來源:醫學界
校對:臧恒佳
編輯:張金金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