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
特別是對一些小國來說。
現實確實太過嚴酷,
大國與小國之間的實力鴻溝,往往不是靠努力就能填平的。在這種情況下,尋找強有力的依靠或許更為實際,
但關鍵在于,得找對人,對吧?普京。
是啊,普京。
一,中國的支持
患難見真情,這句話說得真好。
最近伊朗應該對這句話有了深刻體會。
原本以為,當自己和俄羅斯走得近一些,以色列和美國就不敢輕舉妄動,即使動手,也能有個幫手。
可誰也沒想到。
6月13日,以色列發動了針對伊朗高層的斬首行動,
隨后在6月21日,美軍又對伊朗核設施實施了空襲,而伊朗期盼中的俄羅斯支援卻遲遲未至。
反而在6月22日,也就是伊朗剛被轟炸后不久,普京發表了一番講話:“如今,以色列幾乎成了一個說俄語的國家。毫無疑問,在俄羅斯的歷史中,我們始終會考慮這一點。”
補充一句,這番話是在伊朗遭受打擊之后說出的。
可以想象,伊朗聽到這番言論時的心情如何。
以色列不是和美國站在一邊嗎?
伊朗不是你的盟友嗎?
怎么在伊朗被美以聯手攻擊后,你反倒談起與以色列的友好關系了?
這是什么操作?
更令人意外的是,
雖然在美國的調停下,伊朗和以色列暫時停火,但正如特朗普所說,下一次沖突隨時可能爆發。
因此在今年7月6日于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金磚峰會上,伊朗積極奔走,希望能爭取到更多支持。
結果呢?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這樣回應:
“伊朗可以把剩余的高豐度濃縮鈾運往俄羅斯,由我們來加工處理,最終用于伊朗的民用項目。如果這樣做有助于緩解美伊緊張關系,俄羅斯愿意提供幫助,前提是伊朗愿意這么做。”
真是讓人無語,美國還沒把伊朗逼到投降的地步,俄羅斯這個所謂盟友就已經要求伊朗放棄濃縮鈾了。
如果伊朗真的愿意低頭,那還需要俄羅斯當中間商嗎?直接去找特朗普不就得了?
說不定特朗普一高興,還能解除部分制裁。
再者,俄羅斯想要伊朗的濃縮鈾也不是不行,但你好歹給個承諾呀,
如果在伊朗交出濃縮鈾后,美國和以色列繼續施壓,你們俄羅斯到底幫不幫忙?能幫到什么程度?
連句準話都沒有,就想讓伊朗妥協,而且是對俄羅斯妥協,這也太理想化了吧?
可能是被俄羅斯徹底寒了心,于是伊朗在7月15日于天津召開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外長理事會會議上,轉而向中國尋求支持。
唉,思來想去,好像還是中國最靠譜。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對于伊朗的正當訴求,中方給予了充分尊重與支持。
王毅外長在會議結束后,對伊朗外長阿拉格奇表達了中國的立場:
支持伊方維護國家主權與民族尊嚴,支持伊方抵御強權政治與霸凌行徑,支持伊方通過政治談判捍衛合法權益,支持伊方秉持睦鄰友好原則,持續改善與周邊國家的關系。
雖然上合組織成員國并非都像中國一樣明確表態,但只要中國點了頭,伊朗心里也就踏實多了。
畢竟,當前仍深陷美國制裁的伊朗,不僅需要中國的政治支持,更離不開中國的經濟援助。
到了2024年,只有中國頂住壓力,購買了伊朗80%的石油出口,成為伊朗最大的買家。
除了伊朗之外,還有一個令俄羅斯頗為尷尬的小國,也在試圖向中國靠攏,那是哪個國家呢?
二,反水的小弟
近期,位于外高加索地區的小國阿塞拜疆頻頻登上熱搜,
原因很簡單——這個原本被視為俄羅斯小弟的國家,不僅公開反俄,還表示要派兵支援烏克蘭,并請求北約駐軍保護,這讓普京十分難堪。
面對這種背叛行為,普京自然是怒不可遏,只可惜現在分身乏術,否則早就出手教訓了。
屋漏偏逢連夜雨。
與此同時,普京的另一個重要盟友車臣也開始不安分起來,
卡德羅夫強硬地要求普京承認其年僅17歲的兒子亞當做車臣下一任領導人。
為此,普京甚至一度與卡德羅夫家族發生激烈沖突,幸好最后選擇退讓,以維持高加索地區的穩定。
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看到阿塞拜疆反俄、普京束手無策,車臣趁機鬧事、普京妥協后,
另一個高加索國家亞美尼亞也坐不住了。
它宣布將退出俄羅斯主導的集體安全條約組織,并申請加入上海合作組織。
沒錯,又一個俄羅斯的小弟打算另尋靠山了。
不過客觀來說,也不能全怪亞美尼亞變節,主要是俄羅斯做得實在不像話。
自從蘇聯解體以來,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雖然獨立建國,但仍視俄羅斯為老大。
然而俄羅斯這個“大哥”知道自己實力有限,便玩起了平衡策略。
兩國圍繞納卡地區的爭端不斷升級,
而俄羅斯的做法是:先幫弱小的亞美尼亞拿下納卡,然后允許阿塞拜疆繼續爭奪。
說白了,就是用這塊地盤挑起兩國紛爭。
但后來局勢失控了。
2020年,納卡再次爆發沖突,亞美尼亞因未能獲得足夠的俄羅斯支持而失去了對該地區的控制。
不過從戰后雙方握手言和來看,這場失敗也許對亞美尼亞而言是個解脫。
因為在這場又一場毫無意義的戰爭中,兩國都厭倦了俄羅斯的操控。
尤其是阿塞拜疆,
不僅因俄羅斯的干預失去了納卡,還因其豐富的油氣資源長期被俄羅斯剝削,早就想擺脫束縛了!
只不過阿塞拜疆選擇了西方陣營,而亞美尼亞則投向了東方。
根據7月17日俄羅斯媒體的報道,亞美尼亞總理帕希尼揚已正式提交了加入上海合作組織的申請。
至于能否通過,目前尚不確定,畢竟上合組織中還有俄羅斯的存在。
即便如此,普京也夠難堪的了。
三,外交困局
很多人以為俄烏戰爭只是暴露了俄羅斯軍事和工業方面的短板,
其實更嚴重的是,這場戰爭正在迅速摧毀蘇聯留下的外交遺產,使俄羅斯陷入孤立。
戰爭爆發后,原本保持中立的瑞典和芬蘭相繼加入北約,
波羅的海三國不僅退出了《渥太華公約》,立陶宛甚至邀請德國駐軍!曾經親密合作的德國也成為俄羅斯民眾最痛恨的對象。
可以說,俄羅斯在歐洲已是四面楚歌。
而在東邊,
當普京打著“保護同胞”的旗號吞并烏東四州后,
中亞五國中除烏茲別克斯坦外,其余四國紛紛開始驅逐俄羅斯人,并加速去俄羅斯化進程。
他們可不想哪天也被普京以同樣的理由入侵。
2024年,俄羅斯用來控制里海與黑海的艦隊幾乎被烏克蘭擊潰,陸軍也在烏克蘭戰場陷入泥潭。
本就與俄羅斯貌合神離的車臣、格魯吉亞、阿塞拜疆、亞美尼亞等高加索勢力紛紛借機發難。
同樣依賴黑海補給線的敘利亞巴沙爾政權也隨之崩潰。
至此,俄羅斯失去了在中東的最后一個軍事基地,只剩下了一個不太可靠的伊朗。
哦,不對,現在的伊朗恐怕也對俄羅斯這個“盟友”失去信心了。
可以說,過去三年多的俄烏戰爭,讓俄羅斯原有的附屬體系正以驚人的速度瓦解!
如今的普京,已經不得不與朝鮮稱兄道弟了。
說實話,在戰爭爆發前,誰能想到普京會與金正恩平起平坐地對話?
唉,真是落魄了。
但這又能怪誰呢?
結語:
不要輕易展示實力,因為你可能會暴露出自己的虛弱。
普京用了二十年時間讓人們相信俄羅斯的強大。
如果沒有這場戰爭,也許俄羅斯還能繼續保持“強國”形象。
可惜人在高位久了,難免會產生錯覺,對自己的真實能力產生誤判,從而做出錯誤決策。
遺憾的是,世上沒有后悔藥。
文章信息來源:
環球網:亞美尼亞總理證實,該國已申請加入上合組織
搜狐網:普京失望!獨聯體國家紛紛另尋出路,俄羅斯外交困境出現裂縫 -
鳳凰衛視:鳳凰記者現場報道|王毅在天津會見伊朗外長阿拉格齊:支持伊朗通過政治談判,維護合法權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