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剛下達50天最后通牒,要用100%關稅把俄羅斯逼到絕路。
誰知道,就在華盛頓以為勝券在握的時候,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里的一句話,徹底改變了游戲規則。
這句讓普京沒了后顧之憂的承諾到底是什么?為什么美國的如意算盤徹底落空了?
作者-彤
48小時生死時速,一句承諾逆轉乾坤
說起這事兒,得從拉夫羅夫那趟像打仗一樣的行程說起。48小時內,這位71歲的俄羅斯外長馬不停蹄跑了三個國家。
7月13日傍晚,一架帶有俄羅斯標志的專機降落在北京首都機場。艙門開啟,拉夫羅夫快步走下舷梯,連制服都來不及更換。
這趟行程有多急?他剛剛結束在朝鮮元山的訪問,直接飛北京,連喘口氣的時間都沒有。俄駐華使館的打印機因為瘋狂輸出材料燒壞了兩臺。
此刻的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內,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已等候多時。這是四天內兩位外長的第二次握手,一場牽動歐亞大陸格局的戰略接力悄然展開。
更有意思的是,這次會晤中兩位外長都沒有打領帶,只是西裝革履,顯得輕松而自在。這個看似不起眼的細節,在外交場合其實意味深長。
要知道,像這樣重要的雙邊會晤,即便在炎熱的夏季,也鮮有不打領帶的先例。它的缺席,絕非偶然,傳遞的是"回家了"的感覺。
當著中方的面,拉夫羅夫轉達了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口信,向中方高層致以友好問候。然后,他聽到了最想聽到的那句話:"中俄要加強在多邊平臺的相互支持,堅定維護雙方安全和發展利益"。
這句話讓拉夫羅夫松了一口氣,他迅速記錄下來,準備向普京匯報。有了中方這句準話,普京在面對美國的經濟施壓時,不僅沒了后顧之憂,更有了硬剛到底的底氣。
特朗普的"殺手锏",專治不聽話的小伙伴
可問題是,美國這次為啥這么急眼?特朗普突然對俄羅斯發出威脅,聲稱若是50天之內無法達成俄烏和平協議,美國就將對俄羅斯加征100%的嚴厲關稅。
更狠的是,一些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也將面臨美國的"二級制裁"。特朗普團隊一些高級官員透露,對俄關稅只是"開胃菜"。
真正可能打擊到俄羅斯經濟發展的,恰恰是特朗普公布的"二級制裁"。這招可夠毒的,表面上是對俄羅斯發難,實際上卻是將矛頭指向了中印等俄羅斯的幾大主要貿易伙伴。
眾所周知,自從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美國就聯合歐洲盟友,對俄羅斯展開了一系列號稱"毀滅性"的制裁措施。美俄貿易早就接近"清零"了,所以關稅威脅對俄羅斯并不奏效。
但俄羅斯能夠在美西方的制裁下,硬扛這么久,甚至還能有條不紊地發展經濟,主要經濟來源就是對中國、印度等亞洲國家的能源出口。
數據不會騙人:2024年中俄雙邊貿易額突破2400億美元,同比增長26.3%。而美俄貿易從制裁前的350億美元降至目前的不足50億美元。
在特朗普看來,此舉"一箭雙雕",不僅能夠迫使俄羅斯回到談判桌上,盡快跟烏克蘭達成停火協議;還能進一步挑撥中印跟俄羅斯之間的關系,阻撓中國獲得來自俄羅斯的穩定石油供應。
歐洲的前車之鑒,"聽話"的代價有多慘
還有個活生生的例子擺在那兒。看看歐盟在美國壓力下被迫切斷俄能源依賴的慘痛教訓,就知道"聽話"的代價有多大。
德國關閉"北溪"管道后,能源成本飆升,制造業出現大逃亡。歐盟對俄能源依賴度從40%降至目前的5%以下,但代價是什么?
歐洲工廠"跑路潮"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倒下,德國這個歐洲制造業的心臟都開始"心律不齊"。歐盟現在就像"被賣了還幫人數錢"的冤大頭。
反觀中國,面對美國的施壓,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明確回應:中方堅決反對任何的非法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行徑!這就是不吃這一套的硬骨頭。
更關鍵的是,中俄之間已經形成了穩定而緊密的能源供應鏈。俄羅斯的天然氣通過"西伯利亞力量"管道源源不斷送往中國,日輸氣量達1.25億立方米。
中國也因此獲得了長期、穩定、價格合理的能源保障。這種雙向依賴,不是一紙制裁就能輕易切斷的。中俄本幣結算占雙邊貿易比重超過95%,成功規避了美元制裁風險。
當前全球地緣政治的裂變趨勢已經非常明顯。中俄不僅在經貿合作方面互補,還在上合組織、金磚國家、聯合國等多邊機制中高度協作,共同推動構建多極世界格局。
這種合作,不是短期策略,而是長期戰略。中國本身也早已是美國制裁體系的"常客",從科技企業到高端制造,早就被華盛頓盯上了。
東方智慧PK西方霸權,這盤棋才剛開始
說到底,這場博弈遠沒結束。特朗普的算盤是分而治之,但現實是:全球反霸權的共識正在形成,中俄的"合"正在打破美方的"離"。
普京之所以能頂住來自美國與北約的巨大壓力,繼續在烏克蘭戰場上堅持強硬路線,背后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中俄關系的戰略穩定性。
這不僅體現在經貿數據上,也體現在外交態度、軍事協作和全球布局中。比如在敘利亞問題、伊朗核協議、阿富汗重建等國際熱點問題上,中俄都保持了高度一致。
而在上合組織和金磚平臺上,兩國更是"并肩作戰",推動去美元化、加強本幣結算、支持全球南方國家發展。這種"新型大國關系"模式,正在全球范圍內起到示范效應。
尤其是在許多遭遇美國霸權壓力的發展中國家眼中,中俄這種"抱團取暖"的模式,無疑比單打獨斗更具生存空間。
克里姆林宮已經官宣了普京今年的重頭戲:8月底先到天津參加上合峰會,緊接著出席9月3日北京的二戰勝利80周年大閱兵。
全程四天三夜,這對于近年極少進行超過三天外訪的普京來說,是"極為罕見"的。這姿態本身,就說明了一切。從能源到基建,從糧食到貨幣,中俄正聯手打造一個獨立于西方市場的經濟內循環。
美國越是打壓中俄,就越無法拆散離間中俄,反而會讓中俄更加密切。而也只有中俄攜手肩并肩,才能應對美西方的雙重遏制,這也符合兩國的戰略利益。
只要中俄有共同的戰略利益,保持高度互信,美國離間中俄的圖謀就無法得逞。東北亞這盤棋的下一步,將決定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世界力量的平衡點會落在哪里。
結語
真正的朋友,就是在你最難的時候站出來說"我挺你"的那個人。中俄關系的底色,就是這四個字。
美國越是施壓,中俄越要抱團。這不是什么陰謀,這叫"患難見真情",這叫"朋友一生一起走"。
你覺得在這個復雜的國際形勢下,什么樣的朋友最靠譜?歡迎留言聊聊你的看法。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