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通訊員 雷潤生 張志剛
盛夏時節,武漢天河國際機場迎來高溫與客流雙高峰的嚴峻考驗。作為中部地區首家4F級民用國際機場,這座承載著年旅客超3000萬人次的航空樞紐,正以科學管控為基、科技創新為翼、真情服務為本,在總面積近70萬平方米的3座航站樓內,為旅客筑起一道暑日清涼防線。
科學管控筑根基 全時值守保暢通
科學規范的運行體系是空調服務保障的關鍵。武漢機場錨定“舒適可控”目標,建立了精準的溫度管控標準,將夏季制冷溫度嚴格控制在23-28℃的人體舒適區間。為實現這一目標,部門推行“三班倒24小時值守”機制,工作人員在首班航班起飛前1小時完成系統開機調試,待末班航班結束后才關停設備,用全時段堅守筑牢服務防線。
每天,技術人員手持監測設備穿梭于航站樓各個區域,結合智能監控系統實時追蹤溫濕度數據,建立起“巡視-監測-反饋-調整”的閉環管理機制。定期開展的旅客意見征集活動,更讓服務改進有了精準方向。從母嬰室的局部調溫到候機大廳末端輸出冷氣優化,每一處細節調整都彰顯著科學與精準。
科技創新強引擎 系統升級提效能
武漢天河國際機場以技術創新為引領,多措并舉提升航站樓環境舒適度。針對T3航站樓制冷壓力大的問題,動力能源保障部通過科學評估和系統優化,對現有空調設備進行智能化改造升級。通過合理調配設備資源,將部分溶液調濕機組優化重組為組合式空調系統,顯著提升了末端送風效率。同時,對空調系統運行參數進行了科學調整,確保航站樓內溫度穩定舒適。
在智能調控方面,機場建立起動態響應機制:過渡季節自動切換新風模式,讓清新空氣循環流通;高峰時段強化區域聯控,根據旅客密度精準調節空調出力。更值得期待的是,機場計劃引入AI智能空調節能系統,通過算法對冷水機組、末端設備等運行參數進行實時優化,預計可實現20%以上的節能效果,讓綠色低碳與舒適體驗同步實現。
真情服務暖人心 極端保障顯擔當
面對近期持續高溫極端天氣,武漢機場提前部署“清涼保障方案”。技術人員全面提升設備巡檢標準,對空調機組、通風系統等關鍵設施實施加密巡查機制;智能監控系統24小時運轉,根據實時數據動態調整運行參數,確保溫度穩定。
這份堅守背后,是全體保障人員的默默付出。他們頂著機房內的高溫檢修設備,爬進狹窄的管道井排查故障,在烈日下巡檢室外機組,用汗水換來了旅客的清涼體驗。從老年旅客的舒心微笑到孩童的安穩休憩,航站樓內的舒適環境成為武漢機場真情服務理念的生動注腳。
下一步,武漢機場動力能源保障部將以空調系統服務提升為突破口,持續深化“科技賦能+精細管理”雙輪驅動模式。以更智能、更高效、更可持續的服務保障,為旅客打造更加舒適便捷的出行體驗。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