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拖到現在這個地步,已經三年多了,局勢不但沒降溫,還老有升級的跡象,主要就是西方國家不停往烏克蘭塞武器,尤其是德國的動作,讓俄羅斯那邊徹底坐不住了。俄羅斯從去年就開始放狠話,說要是德國敢把金牛座遠程巡航導彈交給烏克蘭,他們就把柏林列為打擊目標。
這話不是隨便說說的,俄羅斯高層從普京到外交部,都反復強調這個底線。現在德國雖然沒直接送金牛座,但轉而資助烏克蘭自己生產類似的長程打擊系統,這讓事情變得更棘手。
金牛座導彈是德國和瑞典合作開發的家伙,長度5米,直徑1米,重量1400公斤,靠渦輪噴氣發動機推動,標準射程350公里,最大能拉到500公里。這玩意兒設計得很陰險,有隱身功能,能貼地飛行,雷達難抓。制導用三種方式,包括地形匹配、圖像識別和慣性導航,就算GPS信號被干擾,也能靠其他手段鎖定目標,還能在低空躲開防空火力。
彈頭重481公斤,能鉆透6米厚的鋼筋混凝土或者36米土層,爆炸時機算得準準的,專治地下堡壘。俄羅斯這么怕它,是因為烏克蘭要是拿到手,打擊范圍直達俄羅斯內地,軍事基地、彈藥倉庫、交通樞紐,甚至莫斯科都可能挨炸。俄羅斯的戰略縱深本來是他們的強項,現在一下子就沒了。
俄羅斯的反應從去年就很激烈,到2025年上半年更明顯。普京在6月18日公開表態,說德國要是提供金牛座,俄羅斯就視德國為直接參戰。這不是空談,俄羅斯議會國防委員會主席卡爾塔波洛夫早在5月30日就警告過,如果導彈打到莫斯科,俄羅斯就還手打柏林。這種威脅聽起來極端,但其實是威懾策略的一部分,想讓德國和北約掂量掂量,別輕易踩線。
外交部長拉夫羅夫也在6月8日重申,提供這類導彈等于德國卷入戰爭。俄羅斯覺得這破壞了地區平衡,是對他們安全的挑釁。要是不回應,其他北約國家可能效仿,援助更多先進武器,那俄羅斯在戰場上就更吃虧。宣傳渠道也跟著炒作,說德國援助等于幫烏克蘭威脅俄羅斯本土,國內輿論被調動起來,顯示強硬姿態。
德國的態度一直搖擺不定。去年他們就糾結過送不送金牛座,今年默茨上臺后,5月28日在柏林會見澤連斯基時,說要資助烏克蘭生產本土長程導彈,但沒提金牛座。國防部長皮斯托里烏斯在7月13日明確表示,不提供金牛座,因為德國庫存有限,只有六套愛國者防空系統,還得留著自用和給盟友。德國轉而砸錢幫烏克蘭自己造類似武器,首批數百枚將于7月底交付,數量是高三位數。
這些導彈是烏克蘭工廠生產的,射程數百公里,精度高,能打俄羅斯后方目標。德國這么干,一方面避開直接送武器的爭議,另一方面還是實質上加強了烏克蘭的火力。默茨政府是保守派主導,但聯合了社民黨,內部有分歧,社民黨擔心升級成核風險,所以默茨的表態有時前后矛盾。5月26日他先說西方武器對俄羅斯目標沒范圍限制,第二天又澄清是老政策,沒新變化。這讓黨內一些人批評他,說話不一致,影響對烏克蘭的支持。
這個決定的背后,德國有自己的小算盤。作為北約大國,德國工業實力強,但不想直接下場打仗。資助烏克蘭自產導彈,既履行了盟友義務,又沒直接碰敏感武器。皮斯托里烏斯還催軍火企業加快生產,說德國庫存不夠,得靠工廠補齊。
7月2日,德國簽合同,資助生產超過500枚長程打擊系統,包括一些本土型號。這些武器能打到俄羅斯深處,幫助烏克蘭扳回劣勢。但俄羅斯不傻,他們覺得這跟直接送金牛座沒啥區別,都是挑戰底線。俄羅斯現在兩難:不動手,就讓援助改變戰場平衡,后方不安全,談判時籌碼少;真動手打柏林,就等于跟北約開戰,德國工業轉軍工,北約集體防御一觸發,俄羅斯頂不住。
現實中,直接打柏林的可能性小,因為德國有北約撐腰,風險太大。俄羅斯更傾向于其他招:加強前線防御,猛打烏克蘭目標,在聯合國譴責德國,經濟上掐能源供應,讓歐洲國家疼一疼,逼他們反思援助。
從沖突大局看,這事加劇了擴大風險。烏克蘭有了這些導彈,可能打俄羅斯內地,俄羅斯肯定加碼回擊,雙方打得更重。北約雖沒直接參戰,但德國是關鍵成員,這援助讓北約處境尷尬。要是俄羅斯跟北約擦槍走火,歐洲大戰就可能發生,對全球穩定沖擊大。德國資助本土導彈是個折中,但沒徹底化解矛盾,俄羅斯威脅還掛在那。
7月11日,德國少將弗羅伊丁確認首批武器7月底到烏克蘭,數量上百,幾個月內達三位數。烏克蘭國防部和本土軍工簽合同,生產提速。這讓烏克蘭有更多反擊手段,但也讓俄羅斯更警惕。特朗普也摻和進來,說要從德國和其他國家調愛國者導彈給烏克蘭,7月15日宣布已經在運。這跟德國援助聯動,加大西方支持力度。德國2025年對烏克蘭援助總額達104億歐元,保持大金主地位。
5月6日,聯邦政府列出援助清單,包括設備和工業交付。6月13日,皮斯托里烏斯承諾2025年給104億歐元,但金牛座仍不松口。澤連斯基5月28日訪德,討要長程武器,但沒拿到金牛座,只得到開發援助承諾。這反映德國小心翼翼,不想激怒俄羅斯,但又得盡北約責任。
X平臺上討論熱烈,5月30日有帖子說俄羅斯警告德國別送金牛座,不然柏林成目標。5月29日另一帖分析普京讓宣傳放話,是威懾西方,順帶在國內顯強硬。這些帖子顯示公眾關注度高,很多人擔心升級。總的來說,這事暴露俄烏沖突深層問題。俄羅斯用威脅護利益,德國用間接援助平衡壓力,但根本矛盾沒解。未來幾個月,這些導彈到手,戰場變數大,大家得盯著點,別讓小事釀成大禍。
俄羅斯的威脅不是新鮮事,早從2024年就開始了。那時候 Scholz 政府就拒絕送金牛座,怕被俄羅斯視為直接介入。默茨上臺后,雖然保守派更 hawkish,但聯合政府有社民黨拖后腿,所以政策還是謹慎。金牛座導彈的特別之處在于它的雙彈頭設計,第一彈頭鉆孔,第二彈頭進去炸,專克堡壘。
烏克蘭如果用它,能打克里米亞大橋之類的戰略點,但俄羅斯已經適應了,分散部隊,改進防御,所以不會是游戲改變者。但對烏克蘭來說,多一種選擇總比沒有好。德國資助的自產導彈,可能射程沒金牛座遠,但生產快,成本低,還能避開出口限制。烏克蘭本土軍工在戰時加速,工廠加班加點,部分技術從德國轉移過來。這讓烏克蘭的打擊能力提升,但也增加了俄羅斯的警覺,他們可能加強電子戰干擾這些導彈的導航。
普京的表態在6月19日新華社報道中提到,他說提供金牛座會嚴重破壞俄德關系。這話有分量,因為俄德能源聯系深,天然氣管道被掐后,德國經濟已經受影響。現在援助升級,俄羅斯可能進一步制裁能源,讓歐洲冬天難過。
北約內部也分歧,美國特朗普上臺后推動談判,說如果戰爭不結束就加關稅100%,這讓歐洲國家壓力大。德國作為歐盟核心,得平衡支持烏克蘭和避免經濟崩盤。默茨5月28日的承諾,是在柏林峰會后宣布的,澤連斯基當時強調需要長程能力來防俄羅斯無人機轟炸。俄羅斯回應是,拉夫羅夫說這是對和平的障礙。
德國國防部數據,援助總額90億歐元以上,包括防空系統和坦克,但長程導彈一直是紅線。皮斯托里烏斯7月12日訪美,討論更多愛國者系統,這跟導彈援助聯動。烏克蘭前線局勢緊張,俄羅斯在蘇米地區集結5萬部隊,試圖建緩沖區。烏克蘭用無人機反擊,但需要導彈打后方補給。俄羅斯宣傳說,西方援助延長戰爭,造成更多傷亡。這話有道理,但忽略了他們先入侵的事實。
這事的核心是平衡。德國想幫烏克蘭自衛,但怕俄羅斯報復。資助自產導彈是聰明招,但俄羅斯不買賬。數百枚導彈到手,戰場會變,但和平還遠。俄羅斯經濟扛得住,烏克蘭依賴援助。長期看,談判是出路,但條件難談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