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犽犽樂
聲明:本文內容均基于權威資料整合,并結合個人見解創作的原創內容,文中附有參考資料和截圖,請知悉
一場代號為“漢光41號”的軍事訓練,原本是臺軍展示作戰實力的常規活動,然而如今卻意外演變成全民圍觀的鬧劇。
或許“漢光41號”自己也沒料到,最終會以這種方式“聲名遠揚”,尤其是當演習過程中出現嚴重傷亡之后,“漢光41號”顯然已經偏離了原本設定的軌道。
那么臺軍這次演習到底發生了什么?所謂的重大傷亡又是如何發生的呢?
倒地不起的臺軍
對手竟然是自己人
此次在島內展開的演習設想是“抵御敵人于本土之內”,但臺軍參演部隊在城市街道上遇到的第一次“激烈對抗”,卻是與本地民眾發生的沖突。
這場被稱作史上最長的十天九夜演練,距離結束至少還有三天時間。
然而就在短短幾天之內,臺軍就接連發生多起交通事故,幾乎每天都會撞上一輛車,這屆“漢光”無疑成為了系列中最“出名”的一次。
車禍現場
早在7月10日當天,臺陸軍一輛卡車在轉彎時,竟將一輛電動機車卷入車底。
幸運的是,車主并無大礙,否則他將成為臺軍演習中首個“被殲滅”的“敵方”人員。
與此同時,就在第一起事故發生的當晚,另一支部隊的自行火炮在行駛途中失控,如同打保齡球一般連續撞擊了四輛民用車輛!
車禍現場
如此“輝煌戰績”,堪稱臺軍演習史上的奇觀,值得一提的是,這輛M109A5型自行火炮正是臺軍引以為豪的“王牌裝備”,而該部隊此前還曾由臺軍“名將”于北辰指揮。
果真應了那句話,什么樣的指揮官帶出什么樣的部隊!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臺空軍一輛價值不菲的“愛國者”PAC-2防空導彈發射車,在轉移過程中竟然因車身過長卡在了新北市的狹窄巷道里。
車禍現場
進退維谷之際,發射車還被路邊商鋪的雨棚和排水管卡住了兩個半小時。
到了7月12日下午,臺軍再次發生嚴重事故,高雄市區一輛軍車撞上路中石墩,車內三名士兵被彈出的安全氣囊擊中面部,鮮血直流。
從臺軍歷年演習傷亡情況來看,一次性造成三名士兵受傷并流血不止,確實可被定義為重大事故,慘狀令人難以直視。
車禍現場
后續事故還包括一輛“勇虎”主戰坦克違規變道撞上民用車輛等。
面對接二連三的意外,軍方只能重復那句老話:訓練過程中難免會有一定風險。
但今年“漢光”演習之所以如此狼狽,還得歸因于臺軍不再堅持傳統的“灘頭防御”戰術,而是將演習重點直接轉移到城市區域,意在模擬與解放軍的巷戰。
車禍現場
沙灘守不住就打巷戰
可見他們自己也明白,所謂的“灘頭防線”根本就是個笑話。
演習中倉促修建的防御工事,遭到退役軍官猛烈批評,毫無偽裝可言,結構松散,甚至連最基本的防炮擊設計都未達標。
在解放軍海陸空聯合打擊下,這些工事最多承受三輪炮擊便將土崩瓦解,意味著駐守灘頭的部隊除了充當炮灰別無選擇。
既然海灘防線難以守住,那就干脆放棄。
臺軍演
臺軍高層的新策略是將希望寄托于城市防御,借助復雜地形開展巷戰,利用殘存兵力對登陸的解放軍實施反擊,這才是他們真正想測試的戰術。
但將戰場從開闊的沙灘轉移到狹窄的城市街道,這步棋真的下對了嗎?臺灣城市的道路狹窄、基礎設施老化,如何將數十噸重的主戰坦克開進居民區。
這或許已不是戰術問題,而是常識問題!更殘酷的現實是,一旦開戰,數百萬市民幾乎無處逃生,缺乏安全疏散通道,所謂“城市韌性”,在很多人看來,不過是將平民當作“人盾”的另一種方式。
賴清德
這正是大多數臺灣民眾反對巷戰的根本原因,他們不愿自己的家園淪為戰略棋盤上的廢墟。
在這場混亂的演習中,還有一個引人注目的身影——據多方證實,此次前來“觀摩”的美軍人員超過四百人,規模空前,已不只是“旁觀”那么簡單。
他們直接進入指揮中心坐上觀察席,甚至參與戰術討論,這種近乎“半介入”的姿態,顯然是美國在亞太地區推行“代理人”戰略的又一舉措,意圖將臺灣打造成一只“渾身是刺的豪豬”,讓解放軍難以吞下。
賴清德
但這個“豪豬戰略”真的可行嗎?烏克蘭的現實擺在眼前,即便烏軍重創俄軍,也未能阻止國土淪為焦土。
更有批評者指出,以臺軍當前狀態,連“豪豬”都算不上,頂多是條“長刺的海參”,一戳就破。
畢竟構成這臺防御體系的核心裝備,雖然不少來自美國,但很多并非最先進型號,而是性能縮水的“特供版”。
臺軍演
當然臺軍也在嘗試自主研發武器,為了打造所謂的“非對稱戰斗力”,臺灣正加快研發中遠程導彈、無人機和無人艇。
可惜臺軍自研能力實在堪憂,導彈脫靶、魚雷迷路沖上岸、直升機當眾失速墜毀等事故頻發。
這些不斷發生的故障,讓外界對臺軍裝備的可靠性產生嚴重質疑。
圖源網絡
越發無力的臺軍演
每年的“漢光演習”堪稱臺軍年度綜合壓力測試,但臺島是否意識到這套作戰體系的底層邏輯早已落后。
它設想的敵人只會按既定路線發起進攻,而現實中,現代戰爭早已進入新階段,真正的攻擊從看不見的電磁空間開始,通過干擾癱瘓你的指揮系統。
緊接著是遠程火箭彈覆蓋打擊和無人機蜂群如烏云壓境,等到這些結束后,直升機和氣墊登陸艇才會登場。
圖源網絡
當“全民防衛”、“巷戰”成為官方口號,當普通民眾被動員起來對抗職業軍隊,這實質上是將整個社會推上戰場。
當它要求青年奔赴前線、要求平民適應戰火時,賴清德等人很可能已默認民眾的犧牲是必須付出的代價。
例如演習期間臺風重創臺灣,當賴清德視察災區時,竟然脫口而出“不要什么事都依賴軍隊”,因為演習比救災更重要。
此言一出,網絡上瞬間被民眾的嘲諷淹沒,短短一句話,暴露出臺軍與民眾之間巨大的鴻溝。
本應是守護民眾的軍隊,在災難面前卻被要求“別插手”;本應是軍人堅強后盾的民眾,在演習中卻頻頻被騷擾,在災難中感受冷漠。
這場“漢光”演習本意是提升部隊士氣,模擬“真實戰爭”,但一旦脫離劇本,臺軍就如同一群在城市中亂撞的無頭蒼蠅。
圖源網絡
結語
當那把懸在頭頂的利劍真正落下時,臺島眼前的混亂又將被放大多少倍?
或許這個問題的答案,早已寫在那幾個被安全氣囊擊傷的士兵臉上,也寫在臺灣民眾日漸沉默的表情中。
留給他們的時日真的不多了,統一的步伐正在加快。
圖源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