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文中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媒體報道
正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中國在經歷6月份歐盟對華實施制裁之后,目前歐盟與中國再度形成戰略同盟。
特朗普再度揮舞關稅大棒,歐盟尚未從上一輪關稅沖擊中恢復過來,突如其來的美國新關稅政策猶如雪上加霜,歐盟已幾乎陷入困境,此時北京伸出援手,堪稱“神助攻”!
央視報道
面對當前局勢,歐盟各國已陸續采取反制措施對抗美國,但仍有不少國家因懼美而猶豫不決,試圖向美方妥協,然而當美國再次提出苛刻條件時,徹底擊垮了歐盟最后的希望。
馮德萊恩對美國發布強硬政策指令!那么這次美國對外又采取了何種激進行動?在如此局勢下,中歐雙方作出了哪些具體回應?
圖源網絡
中國歐盟再次攜手
本月12日,美國政府宣布自8月起,將對歐盟及墨西哥加征30%的關稅,此舉在歐盟內部激起強烈不滿,各國紛紛抗議,普遍認為歐洲不應任由美國隨意施壓。
此時中國伸出援手,全面取消對歐各項限制,迅速打破多年僵局。這不僅是一次外交破冰,更是歐盟對抗美國壓力的重要支撐力量!
林劍
華盛頓的最后通牒,如今看來或許只是一紙空文?本月16日,中國政府取消了對歐盟議員的制裁,這些議員此前因反華言論被中國列入限制名單。
我國政府發言人對此作出回應,表示中歐雙方已達成共識,將同步解除對彼此的限制措施。當前歐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外部壓力,美國的關稅威脅步步緊逼,歐盟成員國之間也存在意見分歧。
歐盟
要知道,此前中歐關系并非如此融洽。過去一段時間,由于雙方互相采取反制措施,中歐立法機構之間的交流一度陷入停滯。
還記得嗎?中國曾因歐盟的某些政策,對包括歐洲議會議員彼蒂科菲爾在內的五位議員實施制裁。
作為回應,歐洲議會迅速采取行動,凍結了“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的審批流程,甚至暫停了雙邊立法機構的日常溝通。
歐洲議會議員彼蒂科菲爾
這種局面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雙方關系趨于冷淡,外界普遍認為,要打破這一歷史僵局可能需要更長時間。
誰也沒料到,今年夏天,這個“結”就這樣解開了,主要歸因于特朗普的插手,否則中歐不會如此迅速地恢復關系。
這項中歐關系的重大進展,恰好發生在歐盟面臨最嚴峻外部壓力的關鍵時期。別忘了,特朗普政府可不是虛張聲勢,他們給歐盟設定了明確期限。
歐盟
必須在8月1日前簽署貿易協議,否則將面臨高達30%的額外關稅。這不是一個小數目,對歐洲那些高度依賴出口的國家而言,無異于一場災難。
近年來,美國頻繁以關稅施壓,從鋼鐵鋁制品到飛機補貼,歐盟時不時就得面對華盛頓的強硬手段。
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歐盟內部尋求外部支持的意愿自然空前強烈。與中國關系的緩和,無疑是歐盟在外交戰略上新增的一個重要籌碼。那么,歐盟各國對美國再次提出的不平等條款作何反應?
中歐合作
歐盟成員國的態度
即便面臨如此巨大的外部壓力,歐盟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各國都有自己的盤算。
大多數國家主張采取強硬反制措施,以保護本國制造業利益,尤其是汽車、機械等核心產業。
西班牙方面表示,歐美經濟和貿易關系至關重要,不合理的關稅將對雙方造成嚴重損害,因此傾向于與美國協調立場。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
荷蘭首相認為美國此舉并不正當,仍呼吁歐盟各國堅定立場,尋求與美國達成互利共贏的結果,德國能源部長則警告美國關稅將對歐洲造成沉重打擊,呼吁開展務實談判。
這些產業在全球市場上競爭力強,但對關稅極為敏感。然而,當時的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態度一度顯得猶豫不決,這在歐盟內部引發了不小爭議,許多人認為她缺乏強硬立場,關鍵時刻掉了鏈子。
歐盟主席馮德萊恩
最終,在成員國的巨大壓力下,她還是推出了價值840億美元的對美反制清單,涵蓋美國的飛機、汽車、酒類及化學品等高價值商品,外界普遍認為,這份清單的及時出臺與中歐關系的轉機密切相關。
有了中國的支持選項,歐盟在與美國談判時自然更有底氣。面對中歐再次攜手合作,外界不少政客認為中國這是在示弱,事實真的如此嗎?
歐盟對美國進行840億美金封鎖
中國是對歐盟服軟了嗎
對于中方解除限制的舉措,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的表態耐人尋味。他明確指出,中方同步解除限制絕非“退讓”,而是從戰略高度出發,著眼于深化中歐合作,共同維護多邊主義秩序。
這句話背后的含義十分清晰,中國是在主動修復關系,推動建立穩定的多邊國際體系,而不是被動屈服于外部壓力。中國始終倡導在全球治理中扮演負責任的角色,支持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多邊機制。
林劍
他強調,這一舉措順應當前中歐關系發展的實際需要,也是在中歐建交50周年之際,展現修復關系、推動長期合作的決心。這種表態,既為中方贏得了主動權,也避免了被外界解讀為在壓力下“服軟”。
可以說,中歐關系的這次回暖,確實為歐盟提供了一系列新的戰略選擇。此前因政治因素凍結的“中歐協定”如今有望重啟審批程序。那么,中歐未來是否會迎來新的合作階段?
央視報道
中歐未來的發展
如果該協定最終生效,將為中歐雙方帶來巨大利好,不僅有助于為雙方企業營造更公平的競爭環境,還能進一步發揮中歐經貿合作的互補優勢。
畢竟,一個是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一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雙方在技術、資本、市場、供應鏈等方面都擁有巨大的合作潛力。
馮德萊恩訪華
手中握有與中國深化合作的這張牌,歐盟在追求其“戰略自主”的道路上,或許能走得更順暢。另有消息傳出,德國總理默茨訪華的行程也變得更加確定。
這似乎預示著中歐高層互訪的熱潮即將開啟,進一步推動雙邊關系的正常化和深化。但在歐盟內部,仍存在不少阻礙中歐合作的障礙,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媒體報道
歐盟內部的問題
雖然美國的高壓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中歐之間的和解,但歐盟內部根深蒂固的意識形態偏見以及成員國之間不同的利益訴求,仍是阻礙其與中國深化合作的重大挑戰。
歐盟內部一直存在“親美”與“自主”兩種思潮的博弈。一些成員國更傾向于維持與美國的傳統盟友關系,對中國抱持警惕甚至敵意。
歐盟成員
還有部分成員國,尤其是那些經濟上高度依賴中國市場的國家,則更傾向于務實合作。這些內部分歧,以及來自大西洋彼岸的持續施壓。
都意味著歐盟能否真正實現其所謂的“戰略自主”,以及如何平衡好對華與對美政策,將是決定其未來國際地位的關鍵所在,這場博弈,遠未結束!
歐盟各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