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拉尼政府妥協無果,在獻出戈蘭高地后,仍被以色列毫不留情的轟炸。就連朱拉尼本人,也上了以色列的“暗殺”黑名單。眼看著自己扶持的武裝政權要被“錘爆”,土耳其會下場嗎?這場始于德魯茲人和貝都因部落的內戰,會不會演變成以色列和土耳其的直接較量?屆時,美國會下場嗎?
在德魯茲武裝派別和貝都因部落爆發激烈沖突之后,以色列對敘利亞開始了狂轟亂炸。據環球網報道稱,16日,以色列派軍襲擊了大馬士革敘利亞總參謀部總部,以及蘇韋達地區。
當天,以色列防長卡茨還在社交平臺發布了一段現場視頻,視頻中,以色列的以軍鉆地彈不僅精準命中軍事總部入口,更將敘軍總參謀部所在地炸成廢墟。現場升騰起巨高的蘑菇云。
卡茨還配文“警告已經結束,痛擊即將開始”。
敘利亞外交部門隨后發表聲明,譴責以色列,稱以色列侵犯了敘利亞的主權,要求以色列不要在干涉敘利亞的內政。
但以色列給予的回應則是更加猛烈的空襲,卡茨再次強調,稱以軍將持續打擊敘利亞安全部隊直至其撤兵。
以色列之所以快狠準的痛擊敘利亞,表面上看是為了給德魯茲武裝撐腰,實際上是為了掐滅敘利亞政府收復南部的最后希望。
在朱拉尼的裝甲師南下鎮壓德魯茲武裝時,以軍戰機更是不宣而戰,直接派戰機當場摧毀了敘利亞政府軍的多輛坦克。
德魯茲人在蘇韋達省的半自治狀態,本就是敘利亞十年內戰留下的特殊產物。這個既不服阿薩德也不親敘利亞新政府的族群,如今成了以色列最好的擋箭牌。
朱拉尼顯然誤判了形勢,他以為默認戈蘭高地歸屬、放任以軍在庫乃特拉省駐軍就能換來平安,結果等到的卻是以色列利庫德集團部長阿米查伊奇克利的死亡威脅。
在以色列轟炸敘利亞的同時,阿米查伊奇克利還揚言,以色列應該直接殺死朱拉尼,因為朱拉尼是恐怖分子。
一直以來,以色列都以占領戈蘭高地為目標,一點點侵蝕敘利亞的領土和自主權利,這次,以色列剛好得到了一個很好的借口入侵敘利亞。
如今,擺在朱拉尼面前的選擇可能只有三條路:如果選擇死磕到底,繼續向南增兵,不僅要對德魯茲人施壓,甚至可能直接與以色列陸軍硬碰硬。
但這條路風險極高,以色列的軍事實力不是擺設,而伊朗在敘利亞的殘余勢力、阿拉維派中的不滿分子,都可能趁機發難。
一旦各方勢力借機舉旗,敘利亞很可能滑向內戰2.0版本,朱拉尼的統一大業還沒完成,自己先被拖進更深的泥潭。
如果選擇和以軍大規模戰斗,以敘利亞新政府軍的實力,是完全扛不住以軍的暴揍的,唯一的辦法,就是向土耳其求助。
埃爾多安一直想在敘利亞問題上刷存在感,如果德魯茲問題演變成代理人戰爭,土耳其大概率會下場攪局。
但這樣一來,敘利亞的主權問題就不由朱拉尼說了算了,雙線消耗戰會讓他疲于奔命。更棘手的是,土耳其如果直接介入,將不可避免的和以色列開戰。
而以色列背后站著美國。到時候,北約成員國土耳其和美國的鐵桿盟友以色列掐起來,華盛頓會怎么選?調停還是力挺以色列?埃爾多安這幾年和西方關系緊張,但土耳其的軍事實力不容小覷,真逼急了,中東又要爆發一場大戰。
最現實的第三條路,或許是朱拉尼學阿薩德,默認德魯茲人繼續半自治,維持表面上的默契。
不過,這個選項是飲鴆止渴,短期內能避免沖突升級,但從長遠看,這種妥協等于親手撕碎“統一敘利亞”的政治權利。
德魯茲地區一旦固化自治,其他勢力難免會效仿,敘利亞的版圖將越來越碎。矛盾不會消失,只會被推遲,等到某天壓不住的時候,戰與和的終極抉擇還是會浮出水面。
這三種可能性沒有一個是完美的,朱拉尼如果選第一條路,可能賭上政權存亡;選第二條,就得面對土耳其和以色列的雙重壓力;選第三條,則要承受國家實質分裂的代價。
而外部勢力,美國、俄羅斯、伊朗、土耳其,都在盯著這場博弈,隨時準備下場撈利益。敘利亞的悲劇在于,它的命運從來不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