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的時候,羅厚福被授予了大校軍銜。站在大校的隊伍里,他臉上的神情看起來是那么落寞。
可結局已定,哪怕他在紅軍時期就已經是師長,卻仍舊改變不了什么結果。
然而胸前的三枚一級勛章,卻始終在提醒著他:中央不會忘記他的功勞,人民也不會忘記他的付出……
死人堆里背出個中將
1932年的冬天,主力部隊西征離開了根據地,羅厚福跟著游擊師在大別山苦戰。面對敵人的重兵圍剿,他從來不曾畏懼過。
這個出身貧苦的農民子弟,參軍后成長得非常迅速。當時距離他參軍不過三年,他就已經成為了營長,手下好幾百號人。
但成了營長之后,他身上的責任更大了。他已經不能像剛參軍的時候一樣,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想往前沖就往前沖了。
他必須要使用合適的戰術,才能以最小的代價重創敵人。當時留在大別山的部隊不多,大部隊基本已經離開了。
可哪怕這里只剩下小股游擊隊,敵人也沒打算放過我們。敵人想將我軍斬盡殺絕,將根據地徹底毀滅,我軍只能盡力和他們周旋。
可敵眾我寡,即便我軍再小心謹慎,也總是有和敵人碰上的時候。這天,他帶領部隊轉移的時候,就碰上了敵人。
所幸他們遇到的敵人不多,尚在他們能力范圍之內。在他的指揮下,部隊迅速隱蔽起來,準備打敵人一個出其不意。
敵人并沒有發現我軍,這似乎只是一支普通的巡邏隊。隨著羅厚福一聲令下,我軍展開了猛攻,敵人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這支部隊居然是敵人的先頭部隊,他們身后還跟著大批部隊。
得知先頭部隊遭到襲擊,后續的部隊趕緊跟上。我軍還沒來得及撤離戰場,就遭到了敵人大部隊的襲擊。
因為雙方實力差距懸殊,所以我軍不得不邊打邊撤,最后成功甩脫了敵人。
但戰斗結束后,羅厚福卻不顧眾人勸阻,堅持要回到戰場看一看有沒有還活著的戰友。
大家都勸他趕緊離開,畢竟敵人不知道什么時候就追過來了,但他卻讓大部隊先離開,自己帶著幾個人就往回跑。
事實證明,他這個決定沒有錯,他真的從戰場上找到了一個還活著的通訊員。
這個通訊員不是別人,正是開國中將林維先。
大授銜結束后,林維先還去看過自己的老首長兼救命恩人。看到老首長只是大校的時候,他忍不住為老首長鳴不平。
中原鏖戰,屢立戰功
隨著游擊隊的逐漸發展,羅厚福被任命為游擊師的師長,一直堅持在大別山地區作戰。
主力部隊離開之后,經過了長征和西征,最終因為老蔣堅決不肯抗日的態度,國民黨的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了西安事變。
這次兵變,為兩黨開啟了第二次合作。
但此時,遠在大別山的游擊師毫不知情。
老蔣雖然同意國共合作,但對陜北紅軍和南方八省游擊隊卻是兩種態度。他一邊和中央談陜北紅軍的改編,一邊下令要消滅南方八省游擊隊。
他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不希望我軍在他的地盤上發展。
因此抗戰開始之后,羅厚福依舊帶著游擊隊在大別山堅持斗爭。后來在中央的多次警告下,老蔣終于和我軍談起了南方八省游擊隊的改編事項。
按照老蔣最初的想法,他其實是想把這支隊伍握在自己手里的。所以,他堅決不同意將新四軍劃到八路軍麾下。
他將葉挺派到新四軍當軍長,羅厚福的游擊隊也被改編為獨立游擊第六大隊,他本人擔任大隊長。
新四軍人不多,裝備甚至比八路軍更差,但他們面對的形勢是很嚴峻的。
游擊大隊成立后不久,他就帶領部隊在大悟縣余家河重創日偽軍。
當時他手上只有兩百多人,但敵人卻有三千多。可他趁著夜色,親自帶領一個尖刀班插入敵人指揮部,將敵人一鍋端。
此戰不僅替老百姓解決了一個大患,還繳獲了很多戰利品,部隊的戰斗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1943年,他率部開辟了江漢根據地,成立了江漢軍區。
抗戰的這么多年里,他長期活躍在大別山地區。他曾經親率部隊伏擊過日偽軍,也曾經設計突襲敵人據點,來去如風,讓敵人抓不到他。
他打仗不論大小,只要有機會消滅敵人,他就會抓住這個機會。積小勝為大勝是他一直堅持的信念,在他的領導下,部隊總能取得勝利。
解放戰爭中牽制敵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取得了勝利。但和平之風還未吹遍大地,內戰的硝煙已經再起。
作為長期活躍在大別山地區的部隊,羅厚福敏銳意識到,國民黨有再次掀起內戰的企圖。為了策應我軍的戰略展開,中原軍區決定讓他牽制敵人。
他對上級領導的安排毫無異議,于是在孤軍奮戰的情況下,他進行了長達十個月的戰略堅持。
后來國民黨為了占領中原解放區,對中原軍區大軍壓境。軍區決定進行突圍,一部分突圍出來的人,就來到了江漢軍區。
中央指示江漢軍區與突圍出來的部隊成立鄂西北軍區,他成了鄂西北軍區的副司令。這個軍區的司令是王樹聲,副司令是劉昌毅、羅厚福和張才千。
他們在鄂西北苦苦堅持,但因為環境惡劣,部隊處境艱難,最終鄂西北軍區被解散了。
王樹聲帶領大部隊離開,但他卻留在了鄂西北,帶著少數部隊堅持敵后游擊戰。
即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還是打出了威震摩天嶺的戰斗。
一直到1947年的后半年,他才正式見到劉鄧首長,開始在野戰軍的麾下進行內戰作戰。
可以說,無論是在什么時候,他為革命立下了汗馬功勞。
那這樣的一個悍將,為什么會在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呢?其實,這也和他的為人有關。
因為出身貧苦的原因,他對那些為富不仁的富人非常痛恨,性格也非常剛烈。
凡是不平事,不管和他有沒有關系,他總是要去和人辯個明白。
因此他雖然作戰勇猛,但卻沖動行事。尤其是在抗戰初期,當時我軍已經規定禁止打土豪了,但他卻沒當一回事兒。
也不能說他沒當一回事兒,因為他確實沒有去打別的土豪。
他帶兵去了自己舅舅家,直接挑走了兩擔谷子。后來上級問他的時候,他理直氣壯地說:他家有谷子,是富豪。
最終參謀長將他一頓批評教育,讓他去給他舅舅賠錢。但他哪有這個錢,所以最后這個錢是全縱隊湊出來的,這又讓他挨了一頓批評。
他的性格中的剛烈和疾惡如仇,讓他在不自覺的時候得罪了人。因此在授銜的時候,為了讓大家都心服口服,所以決定給他降低軍銜。
雖然他的軍銜被降低了,但他的功勛卻沒有被降低。他是唯一一個被授予“三枚一級”的大校,這樣的殊榮可以和大將、元帥們比肩了。
就連50多位上將中,也有不少人沒拿到三枚一級呢!中央授予他三枚一級勛章,證明中央從沒忘記他為革命立下的功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