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電影《金沙水拍》正在緊張地拍攝之中。
在布景前,特型演員李克儉身著道具服裝,眼神深邃地看向遠方。
在導演旁邊,坐著一個特別的人。他不參與表演,也不做幕后工作,但是卻經常和李克儉談話,討論動作和表情的細節。
這個人稱李克儉為“大哥”,而李克儉則稱他為“毛毛”,言語間相當輕松。
李克儉作為一個演員,怎么會和毛新宇關系如此融洽呢?
他的表演有何獨到之處,能得到毛主席嫡孫的認可呢?
這就要從李克儉特殊的經歷說起了。
李克儉本來是山西某個話劇團的演員,在那個文化活動比較匱乏的年代,他一度很難得到機會,只能扮演一些配角。
但是,李克儉卻并無怨言,他為了塑造好每一個角色,一直在不斷地磨練自己的演技。
1976年后,新中國的政治空氣變得寬松了起來。
葉劍英元帥為了能拍攝更多、更好的革命題材影片,發起了一個“尋找三老形象”的活動。
在全國范圍內搜尋相貌、氣質與毛主席、周總理、朱總司令相類似的人。
李克儉由于形象和氣質都很像毛主席,所以也被劇團選中,專門在紅色戲劇中飾演毛主席。
只不過,此時電視媒體還不普及,李克儉的影響力僅僅局限于舞臺。
舞臺表演的難度,并不比在大銀幕上低。
演員必須要在方寸之間,展現出千軍萬馬的感覺。而毛主席這樣的歷史人物,想要演好更是難上加難。
李克儉為了演好毛主席,開始從生活的細節入手,不斷探尋一代偉人的內心。
所有的毛主席詩詞,他全部可以通讀;毛主席的軍事、哲學著作,他也都可以信手拈來。
當時并沒有什么影像資料可以參考,李克儉就找來很多照片,一點點感受毛主席的風采。
逐漸地,他塑造的毛主席形象越來越神似。
很多觀眾看了他表演的戲劇之后,都有種毛主席就在眼前的感覺。
李克儉在1988年左右,迎來了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
這一時間段,山西省電視臺準備拍攝電視劇《紅軍東征》。這是一部獻禮作品,所以電視臺十分重視,準備在全國范圍內選角。
而一位導演,也深入到基層劇團,想看看有沒有發現。
當這位導演進入劇場時,李克儉正在臺上表演一出紅色戲劇。
他身著灰藍色紅軍軍裝,頭戴八角軍帽,氣宇軒昂地在那里演講。
雖然他的出場時間并不多,但是卻給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散場后,導演找到李克儉,對他說道:
“你的形象和氣質都和毛主席很像,有沒有想過當特型演員?”
當時的中國,雖有了特型演員的概念,但相關的影視劇并不多,李克儉無從供參考。
但是,在聽說可以在電視劇中扮演毛主席之后,他還是欣然答應了。
畢竟作為一個演員,可以同時在舞臺和屏幕上演繹開國偉人,這是一種無上的榮譽。
幾天后,李克儉來到了省電視臺試鏡。導演讓他換上不同的衣服,表演各個時期的毛主席形象。
李克儉的舞臺功力深厚,對毛主席也有過研究,表演起來毫不費力。
導演們非常滿意,在彼此交換了意見之后,正式決定由李克儉參演《紅軍東征》。
雖然是獻禮片,但《紅軍東征》所得到的資源并不多,劇組的各種條件都很困難。
李克儉恰好抓住這一點,將毛主席在逆境中指揮紅軍的感覺演了出來。
拍攝期間的每一天,他都會花大量時間揣摩劇本,查閱當年的歷史資料,力求把每一個細節都做好。
由于他早就有了相關經驗,表演時更加游刃有余。
等到電視劇播出時,觀眾們紛紛反應,說李克儉的表演讓人稱道。
電視劇的優秀質量,引來了媒體的不斷報道。
一些專家甚至在報刊上發表文章,說李克儉就是“山西走出來的毛主席”。
這些報道,引起了毛主席兒媳邵華的注意。邵華在看完片子后,也對李克儉的表演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1990年,李克儉重回話劇舞臺,出演了短話劇《毛主席和羊倌》。
這部劇的延展性很強,在第二年就被翻拍成了電視劇,主演同樣是李克儉。
這一次,這部劇得以在央視的黃金時段播出,反響比當年的《紅軍東征》還要大好幾倍。
邵華再次被電視上的形象所感動,于是決定帶著兒子毛新宇,去山西看望李克儉。
邵華是毛主席次子毛岸青的夫人,也是在生活中,與毛主席接觸最多的人之一。
毛主席很多生活上的小細節,她都了如指掌。
李克儉在見到邵華后,立刻開始向她請教。
邵華也將自己所知道的事,盡量詳細地告訴了他。
從此之后,每次邵華到山西去的時候,總是會看望李克儉,兩人建立了很深刻的友誼。
而邵華的兒子毛新宇,是毛主席在世的唯一嫡孫。
雖然他小的時候與自己的爺爺接觸不多,但是在母親的講述下,也對毛主席有著非常獨到的認識。
毛新宇畢業于人民大學歷史系,他對中國的近代史,也有著獨特的研究。
他對李克儉的表演,也非常認可。兩人經常坐在一起,討論影視劇中的歷史細節,以及毛主席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兩人對彼此的稱呼也很親切,毛新宇稱李克儉為“大哥”,李克儉則稱毛新宇為“毛毛”,言語間充滿了溫馨。
1994年前后,電影《金沙水拍》進入了拍攝階段,李克儉再次出演毛主席。
這是他第一次登上電影銀幕,心中不覺有些緊張。
《金沙水拍》是一部反映毛主席在長征時期戰斗生活的電影,其中有很多遵義會議、穿越少數民族聚居區的情節,對演員能力的要求極高。
為了把握好每一個細節,李克儉邀請毛新宇當自己的“顧問”,在時間允許時來劇組進行指導。
毛新宇接到邀請后欣然同意,之后便開始經常出現在劇組之中。
幾乎在每一場戲的拍攝之前,他都會與李克儉共同研究劇本,仔細揣摩所有細節,然后再提出自己的建議。
在他們和所有演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金沙水拍》大獲成功。而毛新宇和李克儉之間的友誼,也變得更加深厚。
后來,李克儉還接到邀請,參加了毛新宇的婚禮。
在那個將星云集的場合,他還被安排到了一個很顯眼的位置,這也足見他和毛新宇之間的關系。
李克儉的演技,不僅征服了邵華,征服了毛新宇,也征服了觀眾和一眾藝術家。
他一生中,在五十多部作品中扮演過毛主席,將開國偉人的各個人生階段,生動地展現給了所有觀眾。
他獲得過話劇界的金獅獎和杏花獎,在自己的晚年,還被授予了“太原市優秀藝術家”的稱號,可謂實至名歸。
然而,李克儉對自己的成就,卻并未自滿。他曾經表示,自己能扮演毛主席,是一生的幸福。
2011年,電視劇《開國》正式與觀眾見面,這也是李克儉在銀幕上的最后一次亮相。
之后的他,因為年齡逐漸變老,告別了自己深愛的演藝事業。
不過,他仍然在這條賽道上馳騁著。
李克儉現在是山西傳媒學院的客座教授,他正在通過教學的方式,將自己對毛主席的理解傳承下去。
不管他的弟子中,有沒有人繼承他的衣缽,他都無愧于特型演員這個職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