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與張瀾,一個是中國共產黨領袖,一個是民主黨派領袖。新中國成立時,毛澤東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張瀾任副主席。在爭取民族獨立解放和建設新中國的歷程中,二人相知相交,建立了深厚友誼,書寫了共產黨領導者和民主黨派領導者肝膽相照的佳話。
張瀾,字表方,1872年出生于四川南充,早年曾留學日本,民國成立后,他歷任國會議員、四川省嘉陵道道尹、四川省省長等職,在他主政四川期間,努力收編安置散兵游勇;采取有力措施,肅清盜匪,懲治貪污;并嚴禁鴉片,整飭社會風紀,使得當地的民風有了很大的改觀,他也因此被稱為“川北圣人”。
年輕時的張瀾
1919年,毛澤東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工作,當時李大釗是北大圖書部主任,他還負責編輯《晨報》副刊,當時的《晨報》是全國四大報紙之一,也是新文化運動的主力軍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重要陣地,而張瀾正是《晨報》的董事長,深受全國青年的歡迎,年輕的毛澤東從那時起就非常敬仰張瀾了。
1933年,蔣介石借“追剿”紅軍之名派國民黨中央軍分三路入川,實為控制四川,這讓四川的軍閥劉湘非常不安,他于是向張瀾問計,張瀾于是對他說:“蔣介石既想消滅紅軍,又想鏟除川軍,川軍要同紅軍和其他地方實力派聯絡抗蔣。”
劉湘聽從了張瀾的意見,他還委托張瀾等人和中共代表李一氓進行會談,最終在1937 年在廣西達成了紅、桂、川三方聯合反蔣抗日的秘密協定。
張瀾
抗戰全面爆發后,張瀾已是65歲高齡,但他仍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抗戰事業中,他曾寫下一首詩:
華北鯨吞謀久蓄,亞東獅吼睡初醒。
寇來便合迎頭擊,直搗黃龍痛飲傾。
張瀾一直希望國共兩黨都能從民族利益的大局出發,放棄舊隙、和衷共濟、共同抗戰,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蔣介石的反動面目逐漸暴露,1939年,他指示手下制造了“平江慘案”,張瀾知道以后十分憤怒,他向蔣介石提出要結束國民黨黨治和實施憲政,卻遭到了蔣介石的拒絕。
1941年,蔣介石又制造了“皖南事變”,這讓張瀾深感憂慮,于是在他的推動下,1941年2月,當時的六個小黨派倡議建立中國民主政團同盟,目的是使自己成為一個大的力量居于國共兩黨之間,調和監督,以期全國終能達到民主的團結。
張瀾(前排中)和民盟成員合影
1943年3月,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正式成立,張瀾被推選為主席。中共也專門發表社論,稱同盟的成立是“抗戰時期我國民主運動中的一個新的推動。民主運動得此推動,將有更大的發展,開辟更好的前途”。
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為謀求國內和平,親率中共中央代表團赴重慶與蔣介石談判。當時中共中央并不希望各界民主黨派領袖前來迎接,于是沒有告訴他們毛澤東到重慶的時間。
但張瀾還是從中國共產黨南方局統戰的負責人徐冰那里得知了毛澤東要來重慶的消息,已經74歲高齡的他還是馬上趕到了機場。
毛澤東下飛機以后,見迎接的人群中有一位身材修長、銀髯飄拂、身穿一件灰白色長袍的老者,他知道這必定是張瀾,于是大步地走到他的面前,向他伸出了手,并對他說:“您是表老吧?您好!”
毛澤東和張瀾握手
這是張瀾第一次見毛澤東,他沒想到對方竟能認出自己,他連忙握住了毛澤東的手,并對他說:“潤之先生好!歡迎光臨重慶!”
由于機場的人很多,毛澤東不能和張瀾長談,于是誠懇地對他說:“改日長談。”張瀾點了點頭。
8月30日下午,毛澤東和周恩來來到了民主人士鮮英的公館“特園”,在那里和張瀾見了面,張瀾感嘆說:“潤之先生,此次您竟會來重慶,是我們意想不到的!您現在來了,我們又不能不為您的個人安危而憂慮啊!”
毛澤東則笑著說:“多謝關懷!多謝關懷!此次單刀赴會,來之前,我們是作了充分研究和估計的,您看我現在不是甚好嗎?”
毛澤東和張瀾
張瀾仍然不安地說:“你們可以像過去那樣,派恩來先生,加上若飛先生來談就行了,何必動您的大駕呢?”
毛澤東告訴他:“蔣介石連發3封電報邀請我,做得頗有誠意,我如果不來,這必然成為他們攻擊共產黨的口實,我來了,謠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張瀾又問毛澤東:“潤之先生,您看此次談判前途究將如何?”
毛澤東沉思了一會后回答:“國民黨一方面要同我們談判,另一方面卻在向我們進攻,包圍陜甘寧邊區的軍隊不算,僅直接進攻解放區的已經有80萬。”
張瀾憤怒地說:“足見此人根本無誠意談判,他在騙人!”
張瀾
毛澤東則安慰張瀾:“廣大人民是和我們在一起的,這是我們的事業必然取得勝利的保證。我們有堅強的黨,有從事人民戰爭的軍隊,有具有威力的統一戰績,這是我們能夠取得勝利的三大法定。當然困難是有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談話即將結束時,張瀾對毛澤東說:“你們應該把國共雙方關起門已經談攏的內容公之于眾,免得蔣介石事后不認賬,你們如有不便,由我來給國共雙方寫一封公開信,把這些問題攤開在國人面前。”
毛澤東不禁贊賞說:“表老真是老成謀國啊!”
毛澤東和張瀾(左一)
張瀾在當天晚上就寫好了公開信,并于9月18日在報紙上發表,這就是著名的《致國共兩黨領袖的公開信》。
此后毛澤東和張瀾又進行了兩次會談,在9月15日的第三次會談時,毛澤東告訴張瀾,蔣介石正在美國支持下大力運兵,名為接收,實則準備內戰。
張瀾沉默良久,問毛澤東:“潤之先生,內戰到了不可避免之日,四川該怎么辦?”
毛澤東說:“這也是我今天要來找您的原因,如果國共雙方真打起來,希望您能號召西南地方實力聯共反蔣,同時協助地下黨開展游擊戰。”
張瀾一口應諾:“我當盡力為之,不負君命!”
張瀾
10天10日,《雙十協定》正式簽字,毛澤東于10月11日乘飛機離開重慶,張瀾再次來機場送他,毛澤東非常感動,緊緊地握住了張瀾的手說:“有勞相送,甚不敢當!”
張瀾則笑著說:“日后中國實現民主了,我還要到延安去看望您呦!”
毛澤東也笑著回答:“到時候歡迎您來延安,延安四川人多,會做川菜招待您!”
1946年6月,國民黨軍隊大舉圍攻中原解放軍,全面內戰爆發。張瀾非常憤怒,大罵蔣介石:“一面說黨部退出軍隊,一面又拉軍官入黨,把帶兵的大員統統變為國民黨黨部的中央委員,這是‘黨化軍’變為‘軍化黨’,這樣能算國家化嗎?這能瞞人嗎?這樣是欠誠啊!”
張瀾(右)
此后國民黨籌備召開偽國民大會時,張瀾堅定地表示:不參加國民大會。張瀾的言行很快遭到了蔣介石的忌恨,他在參加李公樸和聞一多的追悼會時,遭到了國民黨特務的襲擊,頭部受傷。
1947年10月28日,國民黨又宣布民盟為“非法”團體,勒令自行解散,否則便行逮捕。,張瀾為了保障全體盟員的生命安全,不得不宣布解散民盟,但他還是向國民黨宣布:“我繼續和你們斗,你們今后就沖著我來吧!”
到了1949年,解放戰爭的勝利已成定局,張瀾在5月29日給毛澤東發電,支持解放軍向國民黨統治區勝利進軍,毛澤東在6月1日給他回電,并邀請他來北平籌建新中國,電文如下:
“表方先生,艷電敬悉。革命戰爭迅速發展,殘敵就殲為期不遠,今后工作重在建設,亟盼各方友好共同致力。先生及羅先生(羅隆基)準備來北平,極表歡迎。”
張瀾
6月10日,張瀾到達北平,毛澤東親自來到他下榻的北京飯店慰問,過了兩天,又請他到中南海吃飯,席間張瀾對毛澤東說:“只用3年多時間,就推翻了國民黨反動統治,共產黨的本領大得很!”
毛澤東則笑著回答:“其實我們共產黨人也沒有多大超人本領,我們只不過做到了謙虛、謹慎、勤勞、節儉、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全國人民擁護我們,這才取得勝利。”
9月21日至30日,張瀾參加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他在會上激動地說:“中國今天這個新民主主義的局面,是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英明領導的結果,我們今天首先感謝他們。我個人今天愿首先向中國共產黨的毛主席、向中國共產黨、向中國人民解放軍表示敬意。”
會上毛澤東邀請張瀾出任國家副主席,張瀾以年老推辭,毛澤東卻說:“你有德嘛,無論如何請你出來。”最終張瀾當選副主席,并和毛澤東一起出席了開國大典。
毛澤東和張瀾出席開國大典
在新中國建立初期,百廢待興,張瀾雖然年老,但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新中國的建設事業中去。張瀾是四川人,四川各界人士對他十分敬重,在解放初的幾個月中,他接到了四川寄來的幾百封人民來信,他把這些信件的內容一一整理,并寫好摘要和自己的看法,然后交給毛澤東,毛澤東對他的意見非常重視,下令一一落實。
1950年,中共中央決定抗美援朝,毛澤東在作出決策之前,專門征求了張瀾的意見,張瀾起初并不贊成出兵,他認為中國已經打了這么多年仗,應該休養生息。但當他得知中央已經下定決心后,張瀾就說:“要是中央定了,那我就帶領民盟堅決抗美援朝。”
此后張瀾就不吃肉了,把省下來的錢都捐出去買飛機大炮。有一次,張瀾的兒子給孫女買了一件新衣服,張瀾把兒子和孫女訓斥了一頓,并讓他們馬上把衣服退掉。
張瀾(左二)和朱德
張瀾對新中國成立后的土改工作也提過一些意見,他認為一些地區的土改還存在著過火的行為,現在是不是可以不殺或者少殺地主?能不劃成地主就不劃成地主?
在會上有人聽到這些話后,馬上站起來大喊:“打倒地主階級!”毛澤東馬上制止了那些人,后來中央經過研究,接受了他的一些意見。
1951年4月2日,是張瀾80歲的生日,中央人民政府專門在中南海紫光閣設壽宴,席間張瀾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表達了自己對毛澤東的由衷的敬意,表示自己要向毛澤東學習。
4月3日,毛澤東也專門寫信給張瀾祝壽,信中說:
表方先生:
欣逢先生八十高壽,謹致衷心的祝賀!
張瀾(左一)陪毛澤東接見班禪
張瀾平時的工作非常繁忙,每天早晨8點鐘去中南海上班,經常要到晚上9點或10點鐘才回家休息,毛澤東考慮到他年齡大,身體虛弱,勸他不要天天上班,而是在家多休息。
朝鮮領導人金日成曾送給毛澤東6支100多年的野人參,毛澤東將其中的兩支送給了張瀾,但張瀾并未享用,在他逝世后,這兩支人參由他的家人捐贈給了四川省中藥研究所標本室。
張瀾過了80歲以后,感覺到自己的身體一天天衰弱,便有了退下來的打算。1954年,張瀾對毛澤東說:“我現在已是82歲高齡了,身體一天天地衰弱了,于國家已無什么貢獻了,請主席允許我辭去現有職務,安心養病吧!”
但毛澤東卻說:“表老,您是一面旗幟,您不能辭!我是你們大家把我推上主席職位的,你們要是辭職不干了,我豈不是成孤家寡人了?”
毛澤東寫給張瀾的信
過了幾天,毛澤東又讓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兼秘書長彭真和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李維漢專門去拜訪張瀾,向他轉達自己的挽留之意,張瀾見毛澤東如此盛情,也就不再堅持了。
1955年1月27日,張瀾因患重度動脈硬化癥和肺炎住進了北京醫院,毛澤東指示一定要用最好的藥,找最好的醫生,盡力醫治,但張瀾還是在2月9日病逝,享年84歲。
張瀾去世以后,毛澤東悲痛不已,為了表達他對張瀾的敬重之情,他親自到中山公園中山紀念堂,為張瀾靈柩守靈1小時,并向他的家人致以深切的哀悼和慰問。
張瀾的雕像
2月13日,張瀾的遺體隆重安葬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