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半導體產業縱橫(ID:ICVIEWS)綜合
最尖端邏輯制程從“三足鼎立”走向“四廠爭霸”,再進一步。
日本半導體制造商Rapidus宣布啟動2nm GAA晶體管的試制,并展示了其首塊2nm GAA晶圓。這也是最尖端邏輯制程從“三足鼎立”走向“四廠爭霸”道路上的關鍵里程碑。
去年12月, Rapidus在SEMICON Japen 2024上,展示了其與IBM合作在美國紐約州奧爾巴尼納米技術綜合體制造的 2nm GAA晶體管原型晶圓。今年2月,Rapidus社長小池淳義透露,公司計劃在2025年4月1日啟動2nm GAA制程試產,并于2025年6月向博通交付2nm芯片樣品,2027年在IIM-1開始量產2nm產品。
IIM-1是Rapidus位于北海道千歲市的2nm芯片工廠,2023年9月破土動工。2024年12月,Rapidus接收首臺ASML EUV光刻機(重達71 噸),并完成四階段安裝,成為日本首家擁有量產用EUV設備的公司。同月,Rapidus會長東哲郎在SEMICON Japan 2024展會上宣布,EUV 光刻設備于當月開始交付,200余臺設備計劃在2025年3月底前全部到位。2025年3月底,IIM-1晶圓廠完成全部設備安裝,包括ASML EUV和DUV光刻系統,具備試生產條件。
值得一提的是,Rapidus選擇直接從40nm跳躍至2nm,這種跨越在半導體史上絕無僅有。技術來源依托三大支柱:與IBM合作獲得2nm技術基礎;聯合比利時IMEC獲取EUV光刻技術佳能、鎧俠開發的納米壓印技術作為“秘密武器”。
當制程升級至2nm時,晶體管結構從多年來一直使用的FinFET(鰭式場效應晶體管)轉變為GAAFET(全環繞柵極場效應晶體管)。這給制程迭代帶來了新的挑戰:如何實現多閾值電壓以使芯片在較低電壓下執行復雜計算。
由于2nm名義制程下N型和P型半導體通道之間的距離相當狹窄,需要精確的光刻才能實現多閾值電壓,并且不會對半導體性能產生巨大影響。然而,IBM和Rapidus引入了兩種不同的選擇性減少層(SLR)芯片構建工藝,成功地達到了目標效果。
IBM研究院高級技術人員Bao Ruqiang表示:“與上一代FinFET相比,Nanosheet納米片的結構非常不同,而且可能更復雜。我們提出的新生產工藝比以前使用的方法更簡單,我們認為這將使我們的合作伙伴Rapidus更容易、更可靠地大規模使用2nm片技術來制造芯片。”
在市場定位上,東哲郎明確表示不會與臺積電正面競爭大規模標準品,而是聚焦專用芯片市場,瞄準機器人、自動駕駛和遠程醫療等新興領域。2025年6月,Rapidus宣布將基于西門子Calibre平臺開發專用設計套件,實現制造與設計的協同優化(MFD)。Rapidus 社長小池淳義指出,通過與西門子的合作,Rapidus 將推進制造和設計的協同優化,實現設計制造協同優化(DMCO)概念,大幅縮短2nm工藝的流片時間,為客戶提供更高效的服務。
在客戶拓展方面,除博通外,NVIDIA CEO黃仁勛在2024年11月暗示可能考慮Rapidus代工AI芯片。例外,日本AI企業Preferred Networks和Sakura Internet也將成為其客戶。
*聲明:本文系原作者創作。文章內容系其個人觀點,我方轉載僅為分享與討論,不代表我方贊成或認同,如有異議,請聯系后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