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48年,西柏坡的小院里。
屋檐下,一團高大瘦削的身影正徘徊于門前,他搓著手,時不時抬腕看看表。
警衛員在門口實在看不下去了,勸道:“總理,夜里太冷了,您還是屋里等著吧。符老先生路遠天寒,恐怕還要等一會兒。”
周恩來擺了擺手:“不,符老是長途跋涉趕來的,咱們當學生的,哪能不親自迎接。”
過了一會兒,遠處傳來窸窣腳步聲,一個駝背的老人緩緩走來,滿頭銀發在夜色里微微發亮。
周總理立刻快步迎上前,臉上堆滿發自肺腑的笑容。
“符先生,您可算到了!”周恩來雙手相握,幾乎有些激動地道,“主席親自沏了茶,在屋里等您很久了,辛苦您啦,快請進!”
符定一輕輕點頭,他打量著眼前的周總理,含笑道:“你啊,還是老樣子,遇事就比誰都著急。咱們師生之間,這一見,真不容易。”
走進屋子,毛澤東已站在桌旁,眉目間露著極其罕見的欣喜。“符老師!”他大步上前,緊緊握住符定一的手,“幾十年了,每次見您,心里就踏實。”
符定一微微欠身,身旁的小姑娘也恭敬地向毛主席點頭致意。毛澤東一見,笑著說:“這是符老師的小孫女吧?小姑娘長得精神,將來必定也是個人物。”
大家落座,符定一將手里一張折得整整齊齊的小紙條遞給毛澤東。毛澤東接過,一邊展開一邊笑著道:“符老師,您這字還是一如既往的漂亮。”
紙上寥寥數語,卻字字千鈞:“先武攻天津衛,后文取北平城。”
02
毛澤東定睛細讀,抬頭看了看符定一,臉上浮現出一種與平日不同的神情。那不是簡單的贊同,而是一種老友之間的默契。他點頭道:“我也是這個意思。北平啊,是座千年古都,里面的東西——無價之寶,咱們絕不能讓炮火毀了。可天津是兵家必爭之地,若不早拿下,北平守軍便有退路。老師,您這一句話,說到骨頭里了!”
周恩來也插話道:“前些天大家爭論得臉紅脖子粗,有的說先打天津,有的說北平好打。還是老師一錘定音,大家心里有了主意。”
符定一輕咳一聲,慢悠悠道:“你們是大事當前,責任千鈞。我年紀大了,不摻和時局。可古人講,‘先據咽喉,后安腹心’。天津不拿,北平難穩。再說,北平是文脈之地,是祖宗留下來的根。你們這些后生做大事,不可不惜之。”
毛澤東放下茶杯,目光柔和地盯著符定一,聲音放得很低:“老師,您放心。咱們共產黨就是要保護百姓,保護文物。北平一槍不發最好,天津嘛,咱們要雷霆一擊,決不能拖泥帶水。”
話音剛落,屋子里靜了一瞬。符定一忽然笑道:“你這孩子,還是當年那個毛潤之啊。可記得那年在長沙,你穿著打補丁的棉衣,考試第一,拿了卷子跑來找我?”
毛澤東大笑:“怎么不記得!那天我還擔心符校長是個老古板,沒想到老師您比我們這些年輕人還新潮!”
符定一搖搖頭:“我不過是盡點綿薄之力。其實,當年見你第一面,便覺得你是可造之才——目光比同齡人更遠。后來你轉學,我還想方設法把你留下。”
“老師,若不是您那年幫我湊路費、送我出省,哪有今天的我!”毛澤東有點動情,眼角竟帶上了些許淚光。
周恩來見狀,柔聲補充道:“符老,這些年您沒少給主席出主意。每次遇到難題,主席都說,老師說得對。要不是您在長沙護著主席,恐怕我們就見不到他了。”
03
屋里氣氛柔和,三人像是穿越時光的老友,彼此間再無半分隔閡,只有真摯與尊敬。
這時,符定一的孫女小聲說道:“爺爺,您不是說要把那件舊事也告訴毛伯伯么?”
符定一微微一笑,點點頭:“潤之,你還記得趙恒惕那檔子事嗎?”
毛澤東一下笑了:“哪能忘!當年我一身反骨,和省長結了仇。是老師托人救我,還給了我一個大紅布袋,里頭揣著救命錢。那天我是真怕死,但一見老師,我又覺得再苦再難也能挺過去。”
符定一正色道:“做大事者,不拘小節。那時你處境危險,滿城緝捕,幸好我還有幾個老關系,才能幫你脫險。其實每次看到你陷入困局,我都寢食難安。可你總說,‘老師,學生不負您,不負天下蒼生。’你能有今日成就,我已無憾。”
毛澤東緩緩起身,走到窗前。窗外寒風吹打窗欞,他負手而立,輕聲道:“老師,這些年革命風風雨雨,多少次都想起您的教誨。國難當頭,咱們不能再讓老百姓流離失所,文物焚毀。”
屋里靜默一會兒,周恩來咳嗽了一聲,輕聲插話:“符老,有您這樣的恩師,是主席的幸運,也是我們的福氣。”
符定一擺擺手:“我年紀大了,能做的事情不多。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你們要記住,治國如治學,要有敬畏之心,要能虛懷若谷。別被權勢沖昏了頭,更不能忘了百姓疾苦。”
毛澤東轉過身,凝視著符定一,認真道:“老師,您放心,我們一定不負人民。”
這一夜的談話,從北方局勢講到歷史興衰,從家國命運說到個人情誼。毛澤東、周恩來與符定一三人時而相視而笑,時而陷入長久的沉默,仿佛歲月在這一刻都靜止了下來。
天快亮時,符定一起身辭別。毛澤東執意送到院門外,寒風中兩人并肩緩行。
符定一低聲道:“潤之,你已非當年求學少年,如今肩挑天下大任。往后路,艱難異常,千萬莫忘初心。”
毛澤東停住腳步,鄭重其事地鞠了一躬:“老師,學生銘記于心。”
符定一拍拍他的肩膀,淡淡一笑:“好好干,老百姓指望著你們。”說罷,轉身踏上返程的小路,背影在晨曦中漸行漸遠。
周恩來看著那背影,低聲對毛澤東說:“有老師在,咱們心里始終有一盞燈。”
毛澤東緩緩點頭,沉聲道:“是啊,師恩難忘。”
西柏坡的清晨,寒風依舊,卻多了一層說不出的溫暖。毛澤東站在門口,久久未動,仿佛還在回味師生間那些過往的溫情和歷史風雨中的大義。
而那張“先武攻天津衛,后文取北平城”的紙條,被毛澤東鄭重地夾進案頭文件,成為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一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