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員 張莉
不是帶來不便,是帶來了“大便”。
據澎湃新聞報道,7月16日,杭州市余杭區多個小區的網友在社交平臺上反映,家中自來水有糞臭味,水質發黃無法使用。
(圖源:社交平臺)
該消息在社交平臺上炸了鍋,有人懷疑“糞水管接錯”,杭州余杭水務公司工作人員對此進行了辟謠,稱自來水的嗅味指標異常,其他指標都正常。7月17日下午,水務公司表示水質已恢復,還承諾后續將給轄區用戶減免5噸水費。
仔細梳理整個事件,最讓人不解的是,水務公司把“第一時間”寫進通報,卻把真正的第一現場留給了居民自己踩雷。
杭州余杭水務集團的通報上寫得清清楚楚,7月16日上午就發現了氣味異常,便切換了水源供應。那水務公司為何不在第一時間停止供水,并向各街道發出用水提醒?從發現異味到問題公布,整整拖了十幾個小時,還要等居民自己發現,甚至有人在晚間還未收到通知,誤用了發臭的自來水做飯、洗澡。
這暴露的不僅是應急遲緩,還有責任意識淡薄。水務公司要做的不止事后“免單”,而是事前“切斷”,把風險關在前端。
(圖源:社交平臺)
事后,水務公司給出5噸水費的減免補償,又能否覆蓋居民搶購礦泉水的支出、外食外宿的額外花銷、甚至對居民誤食了異味自來水可能造成的健康問題?
直到7月17日上午,仍有居民反映自來水異味仍未完全消除,用紙巾包裹水龍頭放水可見茶色。要想真正打消居民的用水焦慮,不能靠一句輕飄飄的“水質恢復正常”,更要拿出一份及時、全面、可查的水質檢測報告作為支撐。
畢竟,水不是普通商品,每一根管道都連著千家萬戶的碗筷,每一滴都該有出處、有說法、有責任人,只有高效、科學地應對供水異常,才能讓居民安心擰開下一個清晨的水龍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