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固始縣持續(xù)被高溫天氣“籠罩”,日最高氣溫突破40℃。面對這場嚴峻的“烤”驗,固始縣在市民健康、農業(yè)生產、老年群體照護等多個領域積極行動,全方位筑牢高溫民生防線。
健康護航:中醫(yī)智慧點亮“清涼防線”
“中醫(yī)夜市”現(xiàn)場。錢隆供圖
近日,固始縣中醫(yī)院一場別開生面的“中醫(yī)夜市”點亮了夏夜。華燈初上時,夜市攤位前已是人頭攢動,艾灸的溫煦香氣與薄荷涼茶的清冽交織,義診臺的醫(yī)師凝神把脈,推拿區(qū)的市民舒展著肩頸,志愿者分發(fā)的防暑手冊在手中傳遞。這場將傳統(tǒng)中醫(yī)與便民服務深度融合的夜間健康集市,讓高溫天的防護知識從文字變成可感可觸的體驗。
“空調房里貪涼,頸肩腰腿痛最易找上門!”外三科主治醫(yī)師張超一邊為市民演示穴位按摩,一邊叮囑,“空調溫度別低于26℃,冷風別直吹關節(jié)。疼了先用毛巾裹冰袋敷10分鐘,但千萬別貪涼!”
成人康復科醫(yī)師殷恒斌的攤位前,正手把手教大家面部防護手法:“吹空調后嘴歪眼斜別慌,先搓熱手掌揉臉九次,重復三輪再溫敷,半小時內趕緊就醫(yī)。”圍觀的居民舉著手機錄制教程,“回去教老伴,他總愛對著空調吹”。
急診科專家劉術明的防暑咨詢臺前排起長隊,藿香正氣水與防暑指南很快分發(fā)一空。“上午10點到下午4點別暴曬!”他指著手冊上的熱射病警示語再三強調,“體溫超40℃、頭暈抽搐時,趕緊用濕毛巾敷腋窩和脖子,立刻打120,這病耽誤不得!”
農耕保障:科技賦能穩(wěn)住“糧田根基”
“三分種,七分管”,高溫天氣給固始這個“河南水稻第一縣”的180萬畝稻田帶來嚴峻考驗。當前再生稻頭茬正處抽穗揚花期,麥茬稻進入拔節(jié)關鍵期,高溫對授粉結實的威脅牽動著全縣的心。
在沙河鋪鎮(zhèn)雙廟村的稻田里,農技專家與氣象人員頂著40℃高溫“田間問診”,汗水浸透的衣衫緊貼后背。“我們按照專家們的一些指導方案,進行了澆灌降溫,還用植保無人機進行噴施葉面肥和病蟲害防治,從眼前的我們用的措施和形勢來看,今年還是一個豐收年!”固始新綠源種植合作社負責人饒培軍望著連片稻田,眼里滿是期待。合作社千畝再生稻在科學管護下,正扛過高溫沖擊。
農技專家在田間“問診”。雷振宇攝
縣氣象局的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實時更新,技術人員許萌介紹:“我們加密土壤墑情監(jiān)測,每3小時更新一次高溫預警,把‘氣象數(shù)據(jù)’翻譯成‘種田指南’。”這些精準信息讓農戶從“看天吃飯”變成“知天而作”。
“再生稻要‘干濕交替’灌溉,水層別沒過稻穗;麥茬稻得清雜草、通風道!”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祁玲帶著技術團隊穿梭田間,手把手教農戶配比每畝0.2%磷酸二氫鉀混0.01%蕓苔素內酯,葉面噴施能增強抗逆性。全縣193名農技人員下沉18個區(qū)域站,把“實驗室”搬到田埂上,用專業(yè)服務筑牢糧食安全屏障。
溫情守護:細致照護撐起“銀發(fā)涼傘”
高溫對老年群體的威脅尤為突出,固始縣養(yǎng)老機構織密防暑安全網(wǎng),讓夕陽紅在酷暑中安然綻放。
郭陸灘鎮(zhèn)福壽堂頤養(yǎng)院里,涼意融融。“上午九點綠豆湯,下午三點切西瓜,每天三菜一湯都是自種的青菜!”院長李萍介紹道,食堂特意調整了菜單,改變了做法,以清淡易消化為主,還有菜園里摘下的應季蔬菜絲瓜、茄子等。
每個房間的空調保持26℃恒溫,24小時開空調,確保室溫適宜。護理人員每天定時給老人測血壓,加強高溫時段巡查,根據(jù)每位老人的身體狀況“一人一策”照護,讓老人們在舒適中度過高溫天。(來源:固始縣委宣傳部 作者:何婷 陳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