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五歲以后,家里最怕的氣氛,其實不是冷,是那種明明坐在一個桌上,話題全圍著孩子轉,可每次說著說著,氣氛就變得壓抑。
老伴一邊削著水果,一邊嘆氣,說起兒子工作怎么還沒起色,女兒怎么總是心太軟,老頭子忍不住加兩句,“我看他就是不爭氣”、“她太容易被人利用”,其實這些話,年輕時可能還當成閑聊,到了這個年紀,成了兩個人心里的疙瘩。
你說一句,她回一句,越說越沒完,最后落到“都怪你慣的”“養成這毛病”,其實,說是討論孩子,繞一圈,還是在指責對方。
有個鄰居,老李,退休十年,孫子大了,家里沒啥事,平時最愛嘮叨女兒怎么不孝順,兒子怎么不懂事,老婆一開始跟著嘆氣,久了,煩,吃飯不說話,遛彎分開走,家里連電視聲音都覺得刺耳。
子女缺點,不是不能說,問題是,這些年說得還不夠多?從上學到工作,從結婚到帶娃,哪年不是一邊操心一邊抱怨,到頭來,孩子該是啥樣還啥樣,夫妻倆倒成了“互相不滿”的搭檔。
心理學上說,老年夫妻,最容易因為子女話題吵架,年輕時候指望孩子帶來希望,年紀一大,指望變成了失望,失望多了,情緒都撒到最親近的人身上。
社區里有個調解員,遇見最多的就是老兩口因為說孩子爭執,最后吵翻天,冷戰一周,誰也不理誰,問問原因,全是“你看你家那兒子”“你怎么不勸勸女兒”,其實骨子里,是對生活沒了新盼頭,把注意力全都投在了孩子身上。
有個老太太,六十八歲,和老伴三十年沒紅過臉,就因為家里不論孩子的短處,逢人只說孩子好,哪怕心里有點不滿意,也都自己消化,日子久了,家里永遠不缺笑聲,孫子回來都愛往這邊跑。
夫妻到這把年紀,真沒幾個大事,柴米油鹽,偶爾頭疼腦熱,剩下的,就是等孩子偶爾回來聚個餐,能不能把這頓飯吃得高高興興,往往就看你們怎么說話。
六十五歲以后,最該記住的,其實不是孩子有多優秀,而是兩個人還能坐在一起,喝口熱茶,聊點輕松的,給對方一個臺階,給家庭一個溫暖的底色。
下回想說孩子缺點,不如拉拉她的手,問問明天早飯吃什么,孩子的路,讓他們自己走,老兩口的晚年,才是這家的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