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中國(云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昆明片區圍繞跨境保險、跨境人才服務、跨境金融和數字跨境領域,發布新一批制度創新案例。
東西協同推動“數字云?!奔蓜撔?/strong>
昆明片區瞄準肉牛產業數據“小切口”,引入培育“數字云牛”項目,支持企業國內率先利用內置物聯網卡的5G+膠囊機器人,將其植入牛瘤胃內,實時采集肉牛體溫、體態、胃動量等30余項養殖關鍵數據,借助算法模型對數據進行分析整合,將每頭牛的生理數據轉化為可交易的數字資產,提升行業效率。
依托滬滇臨港科技城東西協作平臺優勢,通過數實結合、場景共用、政策接力、跨區集成的協作機制,率先推動“肉牛生理數據要素數據產品”在上海市數據產品知識產權管理平臺完成登記。經上海市知識產權局審查后,頒發數據產品知識產權登記證書,完成了全國畜牧業數據產品認證的首例首單。
改革后,單戶有效管理頭數從10頭增至30頭,綜合養殖成本下降19.8元/頭/天,飼料轉化率提高17%;疾病預防準確率達89.3%,年利潤增長超30%。通過制定國內首個活體數據采集國家標準,獲農業農村部“智慧農業示范基地”認證,構建“5G+工業互聯網”跨境模式,吸引老撾、緬甸、柬埔寨共建跨境合作示范基地,帶動云南肉牛產業數字化覆蓋率提升35%。
數字人民幣跨境應用新模式——落地全國首筆迪拜方向貨幣橋項目
中國銀行云南省分行積極探索數字人民幣創新業務,通過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項目,服務云南企業落地全國首筆中國-阿聯酋迪拜方向數字人民幣跨境結算業務,開辟數字金融新路徑,為企業拓展海外市場提供有力支持。
首筆試點金額496.56萬元,是全國首單中國對迪拜匯款業務,也是全省首筆對阿聯酋數字人民幣跨境結算業務,為未來開展多國別跨境支付業務提供了可借鑒經驗。貨幣橋項目作為新型跨境金融結算方式,整合了多國央行數字貨幣系統,拓寬了跨境支付渠道、提高了跨境支付效率、增強了跨境支付安全性,降低了交易和時間成本,為國際貨幣和貿易體系帶來更多便利和機遇。
打造跨境人才“學、技、業、居”四位一體制度型開放新體系
自貿試驗區昆明片區聚焦沿邊、跨境特色,加快落實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部署要求,深化與“一帶一路”國家軟聯通、心聯通合作,構建“教培—認定—創業—宜居”全鏈條跨境人才服務體系,實現中老鐵路職業教育標準跨國輸出、國際職業資格互認、口岸通關效能提升及外籍人才服務優化,形成“語言+技能+認證”三位一體跨境人力資源配置新模式。
昆明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幫助老撾建成老撾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建立老撾鐵路職業教育體系,為老撾制定6個專業教學標準、3個國家職業標準,開發完善老撾語鐵道類專業課程教材及其他教學資源,幫助老方研究制定鐵路法律法規、管理制度、技術規范、操作標準等。近兩年已為老撾培養各類鐵路人才800多名,其中有66名老撾籍員工成為中老鐵路第一批火車司機。
無憂信用保險精準護航企業“南向出海”
目前,企業出海勢頭高漲,為應對國際形勢動蕩、融資收款困難、關稅政策波動等風險,破解接單難、避險難等問題,自貿試驗區昆明片區創新普惠金融服務模式,依托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信?!保┩瞥鰺o憂信用保險。以“風險屏障”和“融資賦能”雙輪驅動,通過建好政策“推進器”、織密風險“防護網”、暢通融資“快車道”,精準把握國際市場動態,助力外向型企業走出去、搶訂單、拓市場。
2024年,昆明片區通過中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等方式享受免費領取統保平臺出口信用保險保單達57家,實現“一鍵投保、免申即享”;通過非統保平臺投保信用保險、進口預付款保險等險種的外貿企業達27家,累計支持企業出口創匯超3億美元。緩解企業融資難題。2025年為區內云南省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出具跨境融資性保函,助力其在國際市場獲得7.1億元外資銀行離岸人民幣貸款,有效提高企業在國際市場的信用等級和融資能力。
跨境綠色電力合作新模式
自貿試驗區昆明片區立足沿邊跨境實際,加強交通物流、能源、數字信息等大通道建設,攜手區內能源企業積極探索跨境數智電網建設服務構建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助力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服務成果可感可及。
與老撾、緬甸和越南累計實現電力互濟超760億千瓦時,其中清潔能源占比達90%以上。促進清潔能源跨區域優化配置、提升區域電力供應可靠性。深化規則標準“軟聯通”。瀾湄區域電力技術標準促進會、瀾湄電力技術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成立,發布機械儲能技術等國際標準73項。申請地方標準1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57項,軟件著作權140余項。累計發表中文核心、SCI、EI等論文160余篇?!皡^塊鏈+電力交易”成果入選中央網信辦創新應用案例。促進人文交流“心聯通”。依托老撾國家輸電網項目、中老500千伏聯網項目、中老鐵路老撾段外部供電項目等重大工程,服務當地民生、推動人文交流,馳援“3·28”緬甸地震和越南老撾水災;培養瀾湄區域電力領域中高層管理及技術人員1000名和湄公河流域留學生171名。
GMS跨境公路運輸“一車到底”新模式
自貿試驗區昆明片區創新推出“一車到底”跨境公路運輸模式,通過簡化通關流程、建立多式聯運聯盟、升級樞紐設施三大舉措,實現中越(昆明—河內)、中老(昆明—會曬)國際道路運輸“原車原箱直達”,破解傳統跨境運輸換裝耗時長、成本高等痛點。
改革前,跨境貨車需在口岸換車頭、吊柜掏箱檢查,中越河口口岸通關耗時至少24小時,生鮮產品損耗率高。改革后,實行“一車到底”免換裝模式,河口口岸通關壓縮至1小時,效率提升96%,中老、中越貨運全程時間縮短1到2天,鮮花等生鮮產品實現“當日直達”。
改革前,跨境運輸需多次裝卸、分箱,中越線單輛車綜合成本高,萬象—昆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改革后,中越線單車節省成本1000元/次,萬象—昆明物流成本下降40%~50%,“瀾湄快線”單箱省200元,累計降低企業物流支出超千萬元。
改革前,云南無專業化國際道路客運樞紐,跨境班線零散,聯運銜接低效。改革后,建成昆明、西雙版納兩大國際客運站,首開昆明—會曬(880公里)、景洪—會曬等9條客運、5條貨運定線班列,實現“公鐵空”一站式接駁,年服務跨境旅客超萬人次。
“一業一查+信用”綜合監管模式
昆明片區(官渡區)通過整合行業抽查事項,優化“一業一查”清單,建立動態監管對象名錄庫,制定合規手冊,利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平臺和信用修復平臺,探索推行“一業一查+信用”綜合監管模式,推動企業減負和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
監管效率提升與企業負擔減輕。通過多部門聯合檢查,17個試點行業的抽查任務數、檢查對象數同比下降55%,事項覆蓋率同比提升55%,實現“管行業”模式轉型;“企業安靜期”等措施大幅減少對經營活動的干擾。
促進企業誠信自律。依托信用平臺與修復機制,昆明片區(官渡區)5.1萬戶異常名錄企業中,3.9萬戶完成移出并修復信用,形成“守信激勵、失信約束”的良性循環,以較低監管成本實現高效治理。
AI賦能惠企政策精準觸達模式
昆明片區(官渡區)聚焦企業需求,整合多領域惠企政策,以人工智能為核心驅動深化政務服務供給端改革,率先借助DeepSeek系統上線“官小服”AI政策助手。極大地簡化政策推送流程,提高政策咨詢的便捷度和準確性,為企業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智能的服務體驗。
通過AI語音交互實現秒級應答,企業政策咨詢便捷度較上一年提升近3倍,累計幫助問詢4萬余次,有效解決企業和群眾政策查詢“記不住、讀不懂、不會用”等問題。輔助企業完成政策兌現2009萬元,推動融資貸款超1.56億元,直接賦能企業發展,增強政策落地實效。形成“線上AI助手+線下專區幫辦+上門問診推送”的立體化服務模式,覆蓋全區43萬市場經營主體,為政務服務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可復制的“官渡經驗”。
開屏新聞記者 朱婉琪 攝影報道
一審 朱婉琪
責任編輯 羅秋旭
責任校對 楊飏
主編 嚴云
終審 編委 李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