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河北頻道
近日,南開大學、燕山大學分別組織師生深入河北省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花廠峪村,以多種形式開展幫扶實踐活動,為革命老區鄉村振興賦智賦能。
花廠峪村是久負盛譽的革命老區,承載著浴血抗戰的紅色記憶,坐擁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為讓當地的紅色基因與綠色稟賦進一步轉化為發展動能,經教育部牽線搭橋,南開大學、燕山大學等高校發揮學校優勢,以“校地共生”理念為指引,開啟了一場“紅色傳承+綠色發展”的鄉村振興實踐。
南開大學組建“師生四同”實踐團隊深入花廠峪村,通過實地查看、入戶訪談等方式,精準把握村莊發展痛點,形成了涵蓋鄉村旅游規劃、美學美育實踐路徑、宣傳視頻、導游詞等“六個方面”智力成果。其中,《花廠峪鄉村旅游發展規劃報告》立足紅色文化與生態資源雙重優勢,提出“旅游美學美育特色發展路徑”,為村莊勾勒出“紅色研學+綠色休閑”的融合發展藍圖。同時,“南開大學中國式現代化鄉村工作站”的掛牌,更將短期實踐延伸為長效合作,推動高校科研成果與鄉村實際需求精準對接。
燕山大學聚焦文化賦能與形象提升,為花廠峪村量身打造了蘊含紅色基因與地域特色的形象logo及導覽系統。同步啟動的長城文化育人實踐基地,通過紅色資源整理、青少年研學等活動,讓革命故事走進課堂、融入生活,既豐富了鄉村文化內涵,又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鮮活素材。
據了解,這場校地協同的幫扶實踐,打破了“輸血式”幫扶的傳統模式,構建起“智力賦能+資源激活+文化鑄魂”的鄉村振興新范式。高校不僅帶來了規劃方案與設計成果,更通過“師生四同”“文藝下鄉”等形式,讓師生深入田間地頭,將學術研究寫在鄉村大地上。地方則以資源稟賦為基底,為高校提供了實踐創新的廣闊舞臺,進而實現校地共贏。
“兩大高校的幫扶,不僅為我們花廠峪村精準規劃了發展路徑,更深度豐富了村莊的文化內涵。”花廠峪村黨支部書記趙鳳鳴表示,下一步該村將持續深化與高校的對接合作,充分依托高校人才儲備、智力資源等方面優勢,全力推動旅游產業升級、人居環境改善、紅色文化傳承等工作,讓花廠峪的發展更具活力、更富內涵。(陳曉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