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屏幕下方的二維碼?!?/strong>
舞臺中央,燈光閃爍,一位身著西裝、笑容溫暖的男主持人,熟練地拋出這句經典臺詞。
觀眾笑了,掌聲雷動。
《黃金100秒》的舞臺上,楊帆成了觀眾心中最接地氣的“央視名嘴”。
誰能想到,這位曾在黃金時段“霸屏”的主持人,如今卻背起攝像機,出現在山間泥濘小道上,曬得黝黑,瘦了整整二十斤。
43歲,楊帆,走向了一條和所有人都不曾預料的道路。
01
楊帆的笑,是有溫度的。
從《越戰越勇》到《黃金100秒》,他的臺風不拘一格,臺詞幽默中透著溫情。
觀眾喜歡他那一口“鐵嶺腔”的普通話,也喜歡他調侃自己是“不著名主持人”時的自嘲。
他不是舞臺上最耀眼的一個,卻是最親切的一個。
別人用腔調、姿態贏得尊重,楊帆用真誠和接地氣贏得掌聲。
他的鏡頭前沒有高高在上的氣場,只有“咱家那誰”一樣的熟悉感。
但娛樂的燈光是亮的,現實卻暗得很。
疫情之后,節目削減、資源重排。
面對越來越多新面孔,43歲的楊帆意識到,自己的“主咖時代”,正在悄然遠去。
他想過堅持,想過等待機會卷土重來。
直到一位來自大山的鄉村老師說了一句:“能做一件有意義的事,這輩子就值了?!?/p>
這句話,擊中了他。
02
2023年,楊帆做了一個讓所有人震驚的決定——申請調崗,進入央視紀錄片頻道,從一線綜藝主持人轉身,變成幕后紀錄者。
沒有熱搜和聚光燈,只有他和一部攝像機。
第一部紀錄片,楊帆去了貴州山區,拍攝留守兒童的故事。
他一個人背著器材,住在山村老屋,啃著干饅頭,頂著烈日挨家走訪。
10歲的孩子照顧癱瘓奶奶,15歲的少年每年只能見父母一次。
鏡頭記錄下來的,是沉甸甸的生活。楊帆說:“在這些孩子的眼里,我看到了最純粹的希望?!?/p>
這個曾經在節目中帶人笑出眼淚的男人,如今卻常常被采訪對象的故事哽住喉嚨。
他終于知道,自己真正想站的,不是最熱鬧的舞臺,而是最真實的生活。
03
圈內人一度議論紛紛:
“他這是主動退出主流舞臺?”
“是不是被邊緣化了?”
“怎么不趁熱打鐵去沖刺春晚?”
但楊帆笑笑:“不是我不想紅,而是我明白了,什么對我來說更重要。”
他曾被安排在春晚分會場,每年都差一步到“主會場”,卻從未真正登頂。
他當然渴望,但也明白,人生不只有一種高光。
年輕時楊帆奔著舞臺而來,中年后卻選擇奔向人心。
從綜藝轉向紀錄,從娛樂化表達回歸人文關懷,這不僅僅是職業路線的轉折,更是他人生方向的重構。
那是一場中年的清醒,不是妥協,而是選擇。
04
楊帆說:“以前是為了證明自己,現在是為了完成自己。”
43歲,別人說是下坡路,他卻攥緊方向盤,轉了個彎。
當短視頻興起,許多主持人慌亂轉型時,楊帆沒有急著下場蹭熱度,而是慢慢在自己的頻道里講故事。
故事不靠喧鬧堆砌,而靠真情打動。
有人說他“佛系”,但他活得比誰都熱烈。
他在社交賬號上分享育兒日常,記錄與妻子的旅程,曬女兒考倒他的語文題,偶爾也自黑“央視二維碼哥”。
他用幽默和溫情,建構出一個真實的中年男人形象。
楊帆既不是榜樣,也不是偶像。只是一個選擇慢下來,認真過日子的人。
這種生活,正是多數人向往卻不敢邁出的。
05
今天的楊帆,不再是“娛樂名嘴”,更像一個行走的人文記錄者。
他用鏡頭拍下人間冷暖,也用腳步丈量自己心中的遠方。
人生從不是直線前行,有時也需要拐個彎,去看看不一樣的風景。
不是只有在最亮的燈光下,才算成功。不是只有不斷向上,才叫贏得人生。
當你敢于放下別人眼中的“最好”,去選擇自己想要的“對”,那一刻,你已經比從前更接近完整的自己。
不管你是43歲,還是63歲,只要有勇氣走向心中所想的那條路,每一步,都是新的開始。
如你所愿,這一次,楊帆真的走上了另一條人生大道。
一條,堅定、溫暖、不慌不忙的路。
哪怕風大,也不回頭。
哪怕前路無聲,也不止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