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快速發展,當下的許多小朋友被短視頻快節奏裹挾,癡迷電子產品,缺乏紅色文化學習,為加強安全教育與紅色文化傳承,6月24日,上饒職業技術學院薪火逐鄉隊的隊員們走進葉挺將軍故里——江西省上饒市廣信區田墩鎮七峰村,通過創新形式開展紅色教育宣講活動,累計服務兒童30余人次,創作紅色主題創意作品30余幅,在孩子們心中播撒下愛國的種子。
聆聽紅色革命記憶,紅色信仰內化于心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守護少年兒童的“精神家園”,是賡續革命薪火、踐行青春使命的生動實踐。薪火逐鄉隊在七峰村村委會開展服務,面向困境兒童、流動兒童、留守兒童等兒童群體,由薪火逐鄉隊組織“傳承紅色革命精神”紅色團課宣講活動。
“從小爺爺對我說,吃水不忘挖井人,從小苦難才明白,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沒有新中國”隨著歌謠的導入,實踐隊員用生動的語言講述了在當時惡劣的環境下中國共產黨人一心為民的初心與決心,把大家一下子就拉進了那個艱苦卻充滿希望的年代。小朋友們聚精會神,一個個坐得端端正正,眼神緊緊盯著大屏幕,對于實踐隊員口中那段神奇的紅井往事充滿了好奇,PPT畫面轉到動態挖井畫面時,小朋友們哇聲不斷,眼神里滿是驚奇,提問環節,小朋友們就像炸開了歡樂的小鞭炮,紛紛高高舉起小手,恨不得把手伸到天上去,小朋友們回答問題積極得不得了,爭著強著說“我來!我先來!”一個小男孩也搶著說:“對,就是要為大家做好事!”小朋友們回答問題積極得不得了,各自都分享了自己對紅色精神的理解與感悟。這些簡單又純真的回答,恰恰道破了為民初心的本質,展現出他們對革命精神的初步認知與理解,讓紅色精神在孩子們心間悄然種下了希望的種子。
(圖為隊員為孩子們宣講紅色革命故事)
手作內心紅色花朵,紅色信仰躍然紙上
宣講的余熱還未散去,為了讓孩子們加深紅色記憶,將紅色信仰深植于心,薪火逐鄉隊的隊員們笑著遞出畫筆與粘土,輕聲鼓勵:“孩子們,畫出你們心中的祖國山河吧!”話音未落,一雙雙小手就迫不及待地行動起來。小小的教室瞬間變成創意與靈感的世界,每一幅畫、每一件粘土作品都變成孩子們心中的一座小小燈塔,都是孩子們對紅色文化最純真的解讀。最動人的是那個總愛流鼻涕的小男孩。他介紹自己畫得歪歪扭扭的"坦克"大聲說:"我長大要開這個!保護大家!"稚嫩的聲音里,是最純粹的愛國心在跳動。那些孩子的作品,就像一把把小小的火,點燃了孩子們心中的愛國熱情。在這片小小的天地里,紅色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孩子們指尖的溫度,是彩泥里揉進的赤誠,是畫筆下流淌的熱愛,是他們心中滾燙的信念。它已經深深地扎根在孩子們的心里。
(圖為孩子們的創意作品,隊員們帶領孩子展示作品)
趣味紅色游戲互動,紅色信仰融入行動
游戲環節是活動的歡樂高潮,薪火逐鄉隊的隊員們在葉挺廣場組織孩子們開展了一系列紅色小游戲。孩子們奔跑著、打鬧著,在歡聲笑語中,對紅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也在團隊合作中增強了對紅色精神的認同感,讓紅色信仰在行動中得到了更好的傳承。
(圖為隊員們帶領孩子們做紅色游戲)
少年心向黨,薪火永相傳。隨著活動接近尾聲,一位小朋友舉著自己用黏土捏成的五星紅旗,目光堅定地說:“我長大要像葉挺將軍那樣保護祖國!”她手中那顆略顯歪斜卻鮮艷的紅星,正映著夕陽閃閃發光。周圍的孩子也紛紛舉起自己的作品有畫著天安門的涂鴉,有捏成步槍形狀的黏土,你一言我一語的交談著關于理想的抱負——“俺也一樣!”“我要當解放軍!”“我要當老師!”童聲匯成一片,那些稚嫩卻充滿力量的話語,那些稚嫩的宣言,那些歪歪扭扭卻真摯的作品,讓我們看到了紅色精神的傳承。紅色基因的傳承,不在宏大的說教里,而在這些攥著黏土的小手中,在這些發光的童眸里。薪火逐鄉隊將永遠記得這個傍晚——當童聲與歷史共鳴,當紅星與夕陽同輝,我們更堅定了信念:“為民服務的路,就從這方寸講臺,從這些仰望英雄的稚嫩目光里,無限延伸!”(作者:丁潔萍 何思雨 劉瑞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