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中歐雙方商定,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將于7月24日訪華。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會見科斯塔主席和馮德萊恩主席,國務院總理李強將同歐盟兩主席共同主持第二十五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路透社21日稱,在全球貿易局勢不確定加劇之際,中歐雙方希望借此推動貿易關系發展并管控分歧。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右)和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在交談(資料圖)
這次峰會的舉行正值中歐建交50周年。據歐洲理事會發布的信息,此次中歐領導人會晤的重點議題將是雙邊關系及全球地緣政治挑戰。此外,雙方領導人還將討論如何確保“更加平衡、互惠互利”的貿易關系,以及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和綠色轉型等雙方共同關心的議題。
科斯塔此前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次峰會是“一個與中國最高層接觸的機會,能夠就雙方關切的問題進行坦誠、建設性的討論”。
歐中之間近期在多個問題上產生爭端,包括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反補貼稅、在醫療器械公共采購方面限制中國企業參與等。馮德萊恩本月8日在歐洲議會全體會議上還稱,歐盟將尋求“重新平衡”與中國的經濟關系,希望中方為“歐洲企業在中國提供公平、對等互惠的準入”。她還提到中國在稀土市場的主導地位。
就在本月18日,歐盟通過對俄羅斯的第18輪制裁方案,新增26個規避制裁的實體,其中有7個來自中國內地、3個來自中國香港。
圖為歐盟旗幟(資料圖)
對此,中國商務部21日作出回應,批評歐盟的做法是“不顧中方多次交涉和反對,一意孤行”,是以“莫須有”的罪名制裁兩家中國金融機構,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發言人表示,中方敦促歐方,立即停止列單中國企業和金融機構的錯誤做法。“中方將采取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和金融機構的正當合法權益。”
德新社稱,這份最新的聲明是在本周舉行的中歐領導人會晤之前發表的。
一些外媒對此次峰會可能達成實質性突破期望較低。德國《法蘭克福匯報》日前稱,雙方分歧較大,“甚至在議題上都未能達成一致”。報道稱,只要峰會能夠順利舉行,就應被視為一次“成功的會面”。
北京外國語大學歐盟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崔洪建2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說,雙方對此次會晤均未設定不切實際的成果預期,而是希望在關鍵戰略問題上進行坦誠溝通。即便難以達成具體協議,但只要能在立場、認知和未來方向上建立基本共識,對中歐關系而言就是一種積極進展。
此次中歐領導人會晤也正值美歐就關稅問題展開極限拉扯。英國《金融時報》18日援引多名消息人士的話稱,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談判中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在任何協議中設定對歐盟商品征收15%至20%的最低關稅,強硬測試歐盟的承受底線。此前幾周,歐盟與美國談判的目標是爭取將多數商品的基準稅率維持在10%。
“歐盟這個由27個國家組成的集團正處在兩難境地:一方面,它希望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而美國正向其施壓,要求對中國采取更強硬立場;另一方面,它又需要維持與中國的穩定關系。”《紐約時報》21日評論說。
崔洪建對記者表示,當前中歐關系受到中美博弈、美歐政策不確定性等多重因素影響,歐洲內部在對華政策上也存在明顯分歧,整體態度呈現出猶疑與觀望。
《法蘭克福匯報》提到,在歐盟內部,許多人批評特朗普,并且對馮德萊恩在七國集團(G7)峰會時拉攏特朗普的努力持懷疑態度。
“我們對中歐關系應保持理性預期。”崔洪建說,2025年可能并不會成為中歐關系“高歌猛進”的一年,更可能是一個以“維持穩定和保持互動”為主的階段。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回答記者提問(資料圖/外交部)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21日在介紹中歐領導人會晤時表示,“中方期待歐方同中方相向而行,以全面、辯證、發展的眼光看待中歐關系,深入總結中歐關系過去50年的經驗啟示,順應時代潮流和雙方人民及國際社會共同期待,凝聚共識、超越分歧,共同規劃下一個50年合作,攜手開創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更加美好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