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海能達(002583.SZ)宣布以6.28億元出售西班牙子公司Teltronic,這意味著公司2017年收購賽普樂時納入的核心資產被剝離,曾經劍指全球的擴張戰略大幅收縮。
這場剝離背后,是跨國訴訟引發的連鎖困局。與摩托羅拉的專利糾紛導致海能達2024年巨虧34.85億元,虧光家底的同時,資產負債率飆至77%。“中東大單”的炒作鬧劇更暴露了市場對其國際化的焦慮,而2025年上半年凈利大幅預降,則印證了這家“專網小華為”正深陷流動性與增長的雙重困局。
賣子回血
根據公告,海能達子公司Teltronic Corporation, S.L.U.擬以755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6.28億元)的價格,轉讓其全資子公司Teltronic, S.A.U.100%股權,買方Next Gen Critical Comms, S.L.為西班牙私募股權公司Nazca Capital SGEIC S.A.的全資子公司。
本次交易事項在董事會審批權限內,無需提交股東大會審議。海能達表示,本次股權轉讓定價基于現金流折現模型,并經雙方協商確定,對應標的公司2024年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的7.12倍。
就出售資產的原因,公司表示,此次交易有利于改善公司現金流狀況,有效降低資產負債率,同時有利于公司改善業務布局,推進“AI專網”產業趨勢,為新業務的研發投入和市場拓展提供支持。經初步測算,此次交易預計將帶來約0.8億元人民幣的稅前收益。不過交易完成后,Teltronic將不再納入公司合并報表范圍,將會導致公司合并報表范圍內的收入和利潤受到一定的影響。
資料顯示,Teltronic, S.A.U.成立于1976年,總部位于西班牙薩拉戈薩,主營業務為專業數字對講機、專網通信設備及解決方案的研發與銷售。2024年,該公司實現營收6.19億元,凈利潤2808.39萬元;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收2.45億元,凈利潤2692.61萬元。
來源:公告
Teltronic S.A.U為賽普樂重要子公司,后者是全球Tetra產品主要生產商之一,在歐洲市場排名第二。2017年5月,海能達以現金6.49億人民幣收購賽普樂,完成出海計劃的關鍵一戰。
通過收購整合賽普樂業務,海能達直接殺入摩托羅拉的腹地,提升了公司在歐美發達國家公共安全高端專網通信領域的市場占有率,補齊了全球商業戰略地圖,改變了專網行業競爭格局,成為全球專網通信行業Top2企業。
不過僅僅5年后,這一全球專網行業兩大知名品牌便分道揚鑣。2022年7月14日,海能達宣布以1.59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0.76億元)的價格,將其全資子公司Sepura Limited(賽普樂)100%股權轉讓給英國私募股權公司Epiris LLP的子公司Sword Bidco Limited。出售賽普樂的原因,彼時海能達稱“為降低資產負債率,改善公司流動性,提升抗風險能力,同時聚焦成長型業務投入和推廣”。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轉讓的標的是重組后的賽普樂100%股權,不包含Teltronic, S.A.U.100%股權。在此之前,海能達已將賽普樂旗下全資子公司Hytera AustriaGmbH和Sepura Spain Holdings SL(持有Teltronic S.A.U 100%股權)的100%股權轉讓給集團內其他全資子公司。
算上近日對Teltronic, S.A.U.100%股權的出售,標志著昔年作為國際化重要落子而并購的賽普樂核心資產已被海能達放棄。
國際化遭遇重創
海能達成立于1993年,是我國專用通信領域的領軍企業和全球專用通信領域的技術領先企業,有著專網通信“小華為”的稱號。咨詢機構QYResearch去年曾列出全球對講機市場前19強生產商名單,海能達位列第三,摩托羅拉排名第一。
去年9月,因黎巴嫩大規模尋呼機爆炸事件,市場炒作海能達接到了來自中東的對講機大筆訂單,游資、北向資金、牛散等全部一擁而上,海能達股價開啟狂飆模式,錄得22天18板,累計漲幅超200%。
然而上漲行情猶如曇花一現。此后兩個月內,海能達股價持續下跌至腰斬。翻看2024年報發現,盡管海能達一再強調持續加強中東地區的市場布局,但傳聞中的“中東大單”卻并無蹤影。
來源:Wind
這場“中東大單”的炒作鬧劇,恰恰撕開了市場對海能達國際化困局的焦慮口子。
早在2003年,海能達開啟出海計劃,過去幾年陸續收購了海外公司,在中國以外的市場對摩托羅拉系統的傳統地位提出了挑戰。在2017年完成對Tetra解決方案提供商賽普樂的收購后,摩托羅拉徹底坐不住了。
2017年,摩托羅拉向美國伊利諾伊州法院提起訴訟,稱海能達以非法手段“挖角”摩托羅拉的三位工程師,并竊取了其數字雙向無線對講技術,涉嫌商業秘密侵權。此后多年,摩托羅拉與海能達在德國、美國、澳大利亞、英國等國家對簿公堂,打得難解難分。
去年4月,雙方對決進入白熱化。2024年4月8日海能達公告稱,公司收到美法院的判令,臨時禁止該公司在全球范圍內銷售雙向無線電技術的產品,并處以每天100萬美元的罰款,直至公司完全遵守禁訴令。
這場曠日持久的專利戰無疑削弱了海外客戶對海能達技術合規性的信任。盡管國內市場表現強勁,但歐美市場營收增速放緩,部分項目招標因訴訟風險被暫緩。財報顯示,2017海能達公司海外銷售收入為31.88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總額的60.61%;到2024年,公司海外銷售收入28.83億元,占比滑落至46.93%。
因美國法院對商業秘密及版權侵權訴訟的二審判決,海能達需向摩托羅拉及美國司法部(DOJ)支付賠償金,公司對尚未終審的案件全額計提預計負債37.57億元,直接導致公司2024年歸母凈利潤虧損34.8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該筆賠償若執行,將導致海能達辛苦經營幾十年的家底被虧光。Wind數據顯示,海能達未分配利潤從2023年的9.26億元斷崖式跌至-25.59億元。海能達坦言,若公司被判決需要一次性支付全額賠償,可能對公司流動性造成重大影響,導致對公司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
7月14日晚,海能達披露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公司預計上半年實現盈利8000萬元-1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38%-50%。公司解釋稱,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是海外部分項目交付延遲及EMS業務收縮,導致公司整體營收減少。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海能達資產負債率飆升至77.54%,創上市以來新高,流動性危機仍在加劇。(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 | 馬瓊,編輯 | 曹晟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