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第十屆北大光華國際媒體沙龍在北京大學科技園舉行。本次活動以“轉型中的中國經濟:路徑與展望”為主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金融學系教授劉俏,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應用經濟學系副教授顏色,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應用經濟學系副教授唐遙,圍繞中國經濟轉型的宏觀背景、機遇挑戰及政策方向進行了分享。路透社(Reuters)、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等17家國際媒體的數十名資深記者參與活動。
劉俏重點闡述了中國通過提升生產率維持增長的戰略,并將中美貿易摩擦界定為全要素生產率(TFP)的競爭,而非貿易失衡問題。他指出,盡管4月起中美貿易摩擦開始,但隨著上半年經濟數據的發布,外界對中國經濟的樂觀預期明顯升溫。他對“貿易摩擦旨在重新平衡貿易”的觀點持不同看法,并強調“這是生產率的競爭,是經濟基本面的競爭”,同時點明“全要素生產率仍是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劉俏引用對比數據指出,中國TFP增速雖有所下滑,但以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和結構改革為核心的“新質生產力”戰略有望將TFP增速恢復至2%,支撐5%的未來GDP可持續增長。相比之下,美國也希望通過擴大制造業規模(目前占GDP比重僅10%,中國為27%)能夠將其低于1%的全要素生產率增速提升至1%以上,提高其長期經濟增速。關稅戰、“讓美國再次偉大”等保護主義政策背后是“讓美國再次制造”。
針對國內挑戰,劉俏詳細闡釋了中國自去年9.26政治局會議和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宏觀經濟政策在基調、施力側重、和工具創新等方面的變化,指出居民可支配收入偏低是制約家庭消費的關鍵因素。
劉俏總結道:“中國必須從生產和供給導向轉向需求側改革。這一轉型將推動經濟實現新的可持續、綠色且以人民為中心的均衡。”
顏色則重點分析了中國當前面臨的通縮壓力,并結合數據詳細闡釋:CPI和PPI均呈下降態勢,CPI近期甚至轉負,顯示通縮壓力日益加深。這一現象的主要成因包括供給能力強勁、需求疲軟及緊縮的貨幣政策。2025年上半年,中國GDP增長5.3%,工業增加值增長6.4%,但內需依然低迷:零售額僅增長5%,投資增長2.8%。短期壓力源于國內需求不振:零售銷售低于歷史趨勢、消費者信心不足、房地產投資收縮等。
顏色進一步指出,中國的通縮呈現出結構性和長期性的特征。由于效率提升和過往過度投資,傳統制造業存在產能過剩,而需求正轉向高端領域,亟需“新質生產力”。與此同時,資源錯配問題持續存在,由于福利制度改革進展緩慢,勞動力仍被困在傳統行業中,這正是當今通縮的一個根本原因。
2025年政策已將應對通縮列為重點,旨在通過刺激消費和擴大內需實現2%的通脹目標。然而,財政約束(赤字率4%、債務率超100%)限制了政策選項,使貨幣政策成為見效最快的工具(鑒于美聯儲可能降息的背景下,中國存在潛在寬松空間)。
顏色最后強調,根本解決方案需要構建普惠型福利社會和打造更高效的金融市場,以糾正結構性資源錯配問題。
唐遙的分享聚焦服務消費平衡與貿易結構調整。他指出,政策制定者和評論界普遍認為,需進一步發展中國的消費需求,為長期經濟增長夯實基礎。
唐遙特別強調,中國商品消費占GDP比重與美國相近,但服務消費占比顯著偏低。與此同時,演唱會市場和“蘇超”(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的火爆顯示出消費者對服務消費的強烈意愿。從政策層面看,服務業正被視為消費增長的關鍵領域,文化、旅游和體育產業有望成為拉動內需和創造就業的新引擎。
關于貿易格局,唐遙觀察到在特朗普政府引發的動蕩中,出現了幾大穩定趨勢:第一,隨著各貿易國適應波動性與不確定性后,全球貿易已展現出一定的韌性;第二,中國貿易格局更趨多元化,與新興經濟體貿易額持續增長,這種緊密的經貿關系有助于緩解特朗普政府新關稅的沖擊;第三,中國出口產品中中間品占比上升,表明價值鏈正在擴展,且中國與眾多貿易伙伴的經濟融合度加深。“若這些趨勢得以延續,特朗普關稅對貿易的沖擊或將弱于預期。”唐遙總結道。
在隨后的自由討論環節,學者們就媒體關注的供給側改革、中國福利社會建設、勞動力市場動態、通縮壓力及產能過剩等焦點議題進行了回答和交流。
作為一場聚焦中國經濟轉型核心議題的對話,本次沙龍不僅深入探討了中國經濟轉型中的新動態,更以扎實分析和多元視角,為外界理解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了理性參照,為營造更積極客觀的中國經濟發展輿論環境貢獻力量。
來源 |北大光華對外關系部
排版 |李珅
審閱 |塔娜
近期發布:
國際媒體沙龍|如何理解未來五年中國經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