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雙碳”目標與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雙重驅動下,科技型企業正成為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的核心力量
7月16日下午,嶗山區委書記張元升到青島匯君環境能源工程有限公司(下稱“匯君環能”)等多家科技型企業現場了解發展情況,并強調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型企業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作為國內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領域的領軍企業,匯君環能的發展軌跡,也折射出了科技型中小企業在政策引導、產業鏈整合與創新驅動下的成長邏輯。
齊魯財研社第1056期
技術積累與產學研用的創新實踐
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與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匯君環能的核心競爭力源于持續的技術投入與成果轉化。
截至2025年,匯君環能累計獲得74項專利、21項著作權及32個商標,構建了以厭氧發酵、好氧發酵、污水處理、有機肥配方生產為核心的四大工藝體系。這種技術集成能力不僅打破了國外環保設備的壟斷,更形成了“工藝創新-設備研發-工程實施-運營管理”的全鏈條服務能力,為300余項國內外環保工程提供了技術支撐。
其創新模式的特點在于“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匯君環能獲批承建“青島市有機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并通過與中國科學院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等科研機構共建研發中心,將實驗室技術快速轉化為產業化方案。這種“科研-產業”閉環印證了“科技創新是新質生產力核心要素”的論斷,也為環保科技行業從“工程導向”向“技術服務導向”轉型提供了范本。
產業鏈整合與區域服務網絡的協同效應
“鏈長制”的核心在于以龍頭企業為紐帶,實現產業鏈各環節的資源優化配置。
匯君環能通過三級網絡布局構建了行業生態壁壘:縱向上,從技術研發、到工程實施、再到運營服務,形成全產業鏈控制力;橫向上,通過成都、蘭州分公司及多家子公司,覆蓋華北、西南、西北市場,為區域分布式能源站建設提供本地化支持;對外投資方面,15家參控股企業涵蓋環保設備制造、環境檢測、有機肥銷售等領域,構建了“技術+資本+市場”的協同網絡。
此外,匯君環能長期為多家央企、國企提供環保工程配套服務,與多家央企、國資平臺合作進行有機廢物產業項目的投資運作。數據顯示,匯君環能已實施200多個有機廢物處置工程項目,服務網絡覆蓋全國,工程建設規模和設施處理能力居全國行業前列,印證了“鏈長制”在提升產業集中度與區域服務能力上的實效。
政策賦能與產融協同下的共性挑戰
匯君環能的發展軌跡與政策紅利釋放,形成了深度共振。
作為山東省瞪羚企業、山東省重點上市后備企業,匯君環能先后獲得A、B、C三輪融資,融資資金主要用于技術研發與產能擴張,以推動企業從“技術研發”向“規模化應用”跨越。
盡管發展態勢向好,但匯君環能仍面臨科技型企業擴張期的共性挑戰。公開信息顯示,公司存在多條開庭公告及多起涉訴關系,主要涉及工程合同糾紛與知識產權爭議。一方面反映出環保工程領域“項目周期長、履約風險高”的行業特性,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快速擴張中分支機構管理與合規體系建設的滯后。
匯君環能的實踐證明,在新質生產力賽道上,科技型企業需以“硬科技”為內核,以“鏈長制”為骨架,以“產融協同”為血液,方能實現從“跟隨者”到“引領者”的跨越。而當“雙碳”目標與新質生產力政策形成合力,掌握核心技術、構建產業生態、擁抱合規發展的企業,將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的中堅力量。
未來,如何在技術迭代中保持領先、在規模擴張中控制風險,將成為匯君環能及同類企業持續探索的發展命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