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德萊恩為了訪華,竟然對中方釋放出不少 “想談合作” 的信號,從經貿往來到氣候議題,清單列得滿滿當當。
可她預想中的熱情接待并未出現。
中方沒有 “歡迎訪問” 之類的禮貌性措辭,而是就當前中歐之間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回應,給了歐盟 “當頭一棒”。
那么,馮德萊恩此次訪華真是為了 “談合作” 嗎?中方又為何會做出如此反應呢?
其實,這并非她首次訪華。
2023年4 月,馮德萊恩就曾與馬克龍同期訪華。
當時,馬克龍的訪問屬于國事訪問,聚焦中法雙邊關系及多邊合作等議題。馮德萊恩的訪問則是代表歐盟層面的工作訪問,主要圍繞中歐關系及共同關心的問題與中方溝通。
在峰會主辦權的變動上,更能看出中歐互動的微妙變化。
中歐峰會通常由中歐輪流擔任東道主,2025 年是中歐建交 50 周年,按照慣例本應由歐盟主辦。
歐方原計劃在布魯塞爾舉行該峰會,并正式向中國發出邀請。
但據《金融時報》報道,歐盟幾個月來都試圖說服中方在布魯塞爾舉行峰會,得到的消息都是中方領導人今年無意訪問歐洲。
最終,經中歐雙方商定,第 25 次中歐峰會將于 7 月 24 日在北京舉行。
歐盟為何放棄了自己的主場?
一方面是歐方未能統一對華政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中方不愿讓馮德萊恩在布魯塞爾大舞臺上“主導敘事”。
中方要把握節奏,避免歐方在主場借機炒作涉華議題,“再平衡”“去風險”早已不是新詞,中方要的就是明確立場、設定底線。
馮德萊恩本人,正是中方警惕的重點。
她不僅是歐盟委員會主席,更是近年歐盟對華“鷹派路線”的代表人物。
她推動對中國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也主張限制中國在歐投資,甚至在醫療器械采購領域也引入對華限制。
在7月8日的歐洲議會全體會議上,她再次表示,中歐關系需要“再平衡”,而中國在稀土等關鍵原料領域的“主導地位”應當被“打破”。
該談的可以談,但底線必須明確。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強調,當下需要再平衡的是歐方的心態,而不是中歐經貿關系,希望歐方同中方相向而行,推動中歐關系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實際上,中方并不反對“再平衡”,但不能接受“單方面施壓”。
歐盟一邊要求中方開放市場,一邊對中國企業和金融機構施加制裁,這種雙標行為,引發了中方警覺。
尤其是在歐盟近期通過第18輪對俄制裁中,又新增了10家中國企業作為“制裁對象”,其中包括來自內地和香港的銀行與科技公司。
這種言行讓中方難以相信其訪華是帶著誠意來談合作的。
馮德萊恩此時訪華,其實更像是想在中歐矛盾全面激化之前,爭取中方軟化立場,為歐盟留下回旋余地。
而歐盟的麻煩,還不止來自東方。
特朗普將在7月25日啟程訪問英國與蘇格蘭,行前已明確施壓歐盟,要求大幅讓步,接受對歐商品15%至20%的關稅。
但歐盟能接受的上限是10%。
因此,歐盟希望借助中國市場和影響力,增強其在與美國貿易談判中的籌碼。
同時也想在電動車等產業領域,避免與中國爆發全面貿易沖突,所以歐盟希望與中方溝通,讓中方在經貿問題上作出讓步。
馮德萊恩之所以急于訪華,也有歐盟內部壓力。
自2024年底以來,歐盟在對華政策上分歧嚴重。德國工業界與法國農業團體立場不一,前者希望繼續和中國維持合作,后者擔心被中國商品“沖垮”。
歐盟內部甚至圍繞是否應對中國進一步讓步展開激烈爭論。
馮德萊恩夾在“對華強硬”和“對華合作”之間,既要安撫美國,又要平衡歐盟成員國內部矛盾。
于是,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與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決定7月24日抵達中國,參加第二十五次中歐領導人會晤。
但官方通報中使用的是 “經雙方商定”,而非 “應中方邀請”,且未出現以往常見的 “熱烈歡迎” 等措辭。
馮德萊恩心知肚明,但仍選擇硬著頭皮來北京。
中歐經濟聯系緊密,據報道,中歐雙邊貿易額從建交時的 24 億美元增長到去年的 7858 億美元,相互投資存量從幾乎為零增長到近 2600 億美元。
歐盟希望通過此次訪問,促進雙方經貿合作,同時也想獲得應對美國關稅的籌碼。
歐盟在氣候議題上也有合作需求,中國在相關領域有積極舉措和發展成果,雙方有合作空間,馮德萊恩表示期待同中方領導人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
但針對歐盟第 18 輪對俄制裁中新增對中資企業的所謂 “制裁”,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指出,歐方此舉屬于非法單邊制裁,沒有國際法依據,也未經聯合國安理會授權,嚴重損害中方利益。
中方對此堅決反對,并將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反擊,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中歐之間并無根本對立,也沒有不可調和的矛盾。
但若歐盟繼續在中美之間搖擺不定,既想從中國拿利益,又不愿放棄遏制政策,那中方的回應也不會再委婉。
當下的中歐,會談可以有,協議可以談,但前提是合作要講規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