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寬窄巷子“,全副武裝”的游客隨處可見。圖據(jù)川觀新聞
7月1日,四川正式進入主汛期。從5月1日入汛以來,四川“旱澇交替、旱澇并存”特點明顯,強對流天氣多發(fā)——要么不下雨,一下雨就容易“用力過猛”,這也給氣象防災減災帶來了挑戰(zhàn)。
主汛期正好遇上暑假旅游旺季,大家需要注意哪些氣象風險?7月22日,四川省氣象局相關負責人在省政府在線訪談欄目中對公眾關注的問題進行了解答。
氣象
入汛以來四川旱澇交替旱澇并存
今年入汛以來,四川降水總體偏少,但暴雨站次增多。全省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5%。全省共出現(xiàn)232站次暴雨天氣過程,居歷史同期第4多位,其中大暴雨22站次;興文站7月9日降水量達217.5毫米,居本站歷史第1多位,也是今年以來我省日降水量最大值。
目前,全省先后出現(xiàn)7次較大范圍強降水過程,其中6月28日至30日的降雨,是我省今年首場區(qū)域性暴雨過程,降水強度大、覆蓋范圍廣。
4月至6月,四川一直處于“降水持續(xù)偏少,氣溫明顯偏高”的狀態(tài),尤其在盆地東北等地,出現(xiàn)了春夏連旱。6月17日是今年以來四川干旱站數(shù)最多日,全省有91站出現(xiàn)氣象干旱,其中特旱41站、重旱35站,重旱以上等級覆蓋盆地大部地區(qū)。
“前期降水量總體偏少,但暴雨站次明顯增多,這一少一多,說明我省局地暴雨特征與過去相比更加明顯。”四川省氣象局副局長姚志國說,自5月1日入汛以來,四川“旱澇交替、旱澇并存”特點明顯,強對流天氣多發(fā),多地出現(xiàn)因強降雨誘發(fā)的山洪、泥石流、滑坡崩塌、道路阻斷等次生災害。
避險
38.9萬余人次提前轉移避險
天氣氣候復雜、形勢嚴峻,如何在地質災害發(fā)生前采取措施避險?精準的氣象預警至關重要。
入汛以來,全省共發(fā)布氣象預警9100多次,發(fā)布預警信息2.3億余條、覆蓋7000余萬人次。四川省氣象局應急減災處處長劉琦介紹,今年入汛以來,全省根據(jù)預警組織避險轉移、緊急安置38.9萬余人次,超800余人避免因災傷亡。
在抗旱方面,氣象部門搶抓天時,突出“區(qū)域聯(lián)動、地空一體”,組織實施人工影響天氣作業(yè),其中飛機增雨作業(yè)7架次、地面增雨防雹作業(yè)2200余次,在助力農(nóng)業(yè)抗旱、蓄水保供、降低森林草原火險等級等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預警
8月易出現(xiàn)階段性汛情和局地性洪澇
7月1日,四川進入主汛期,綜合氣象、水文等部門研判,今年主汛期全省整體“旱重于澇”。
“‘旱重于澇’僅表示在氣候概率上干旱可能性略高,不等于洪澇風險顯著降低或可忽視,局地性、突發(fā)性洪澇災害風險依然嚴峻。”劉琦說。
四川地形復雜,盆地、高原、山地并存,川西高原、攀西地區(qū)及盆地周邊山區(qū)受地形抬升影響,局地突發(fā)暴雨引發(fā)山洪、泥石流的風險始終較高。“四川地理與氣候的復雜性決定了多種災害風險并存,即使汛期總雨量偏少,但在降水集中時段,單場極端暴雨足以在短時間內(nèi)引發(fā)嚴重洪澇災害。”劉琦說。
四川省氣象臺臺長謝娜介紹,6月下旬以來,多輪降水過程已有效緩解全省大部地區(qū)夏旱,但從7月13日起,全省出現(xiàn)新一輪大范圍高溫天氣過程,高溫少雨加劇氣象干旱發(fā)展,各地需密切關注伏旱態(tài)勢。此外,8月,金沙江、雅礱江中下游、嘉陵江、渠江、長江上游(四川段)、岷江下游、沱江下游平均降水量將較常年同期偏多10%至20%,易出現(xiàn)階段性汛情和局地性洪澇,建議相關地區(qū)加強雨情、水情監(jiān)測,防范可能出現(xiàn)的險情。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吳冰清 實習生 李可欣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