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年8月聽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作匯報時強調,“要做好對口支援工作,加強新疆與內地產業合作、人員往來,鼓勵和引導新疆群眾到內地就業,鼓勵和支持內地人口到新疆創業、居住”;在今年給謝依特小學戍邊支教西部計劃志愿者服務隊隊員的回信中強調,“希望廣大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練就過硬本領,發揚奮斗精神,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人才是推動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促進疆內外高校畢業生雙向流動,是新疆培養人才、團結人才、引領人才、成就人才的有效之舉,也是促進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長久之策。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將“輸血”式引進人才與“造血”式培養人才相結合,積極推動疆內外高校畢業生雙向流動,為新疆高質量發展注入源頭活水,為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提供人才保障。
鼓勵畢業生留疆返疆來疆就業創業
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指導學生做好人生、職業規劃。目前,新疆高校約有三分之一的疆外生源學生,這些學生在新疆已經學習生活多年,熟悉、了解新疆,是留疆工作的重要人才資源。要深入高校大力弘揚胡楊精神、兵團精神、老兵精神,開展艱苦奮斗教育,圍繞“新疆是個干事創業好地方”,在疆內外高校開展優秀畢業生典型事跡宣傳,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培育學生在新時代扎根邊疆、奉獻邊疆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榮譽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做好人生規劃、職業規劃,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就業指導課程建設,增強實踐教學環節。建立健全家校社協同育人共建機制,引導學生正確把握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基本國情,正確認識新疆歷史特別是民族發展史,樹牢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厚植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
▲2024年7月,由江蘇省選拔派遣的西部計劃志愿者踏上前往新疆的列車。圖片來源:中國青年志愿者
加強實踐培養,激勵畢業生到基層建功立業。要加強學生對基層就業的實踐認知培養,通過組織學生赴南疆實習支教、暑期“三下鄉”、科技下鄉、教學實踐等活動,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和就業導向,增強專業能力素質,積極投身基層,培養“留得住、用得上,有文化、懂技術”的人才。促進基層人才隊伍建設,建立激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特別是南疆基層建功立業的政策保障機制,做到可兌現、保障連貫性和持續性。建立以就業為導向的培養培訓體系,與用人單位搭建就業合作橋梁,通過協同育人推動產教深度融合,進而提升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效果的契合度。積極探索“企業化”人才培養模式,促進畢業生從“學校人”向“職業人”轉變,在實習實踐中達成就業意向,為新疆“十大產業集群”的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用好政策機遇,吸引疆外高校畢業生來疆就業。新疆地處祖國西北、位于亞歐大陸腹地,面積166.49萬平方公里,有5700多公里邊境線,為高校畢業生建功西部、報效祖國提供了廣闊空間。要充分利用好國家和自治區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政策優勢,發揮好全方位就業公共服務體系最大效能,擴大西部計劃、“三支一扶”、特崗教師、大學生村官等基層就業項目在疆實施規模。健全完善上下聯動、東西交流、對口招募、合作培養等工作機制,做好宣傳動員,壓實招募省份和高校責任,選拔更多優秀青年人才赴疆服務。在編制“十五五”援疆規劃時,應增加西部計劃新疆專項、“衛國戍邊”專項和研究生支教團名額,滿足廣大高校畢業生報效祖國的熱情和志愿需求,讓更多的高校畢業生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
依托對口支援,促進疆內外雙向求學就業
深入推進教育援疆。目前,新疆高等教育對學生吸引力不足,是培養留疆人才特別是培養留疆基層人才困難的重要原因。要持續深入推進教育援疆,助推新疆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堅持先行先試和久久為功相結合。鼓勵全國尤其是援疆省市的知名高校到新疆設立分校、分院或科研基地,重點布局建設和提升理工類、應用型本科高校,利用教育援疆優勢助推新疆教育高質量發展。與此同時,援疆高校要注重授人以“漁”、增強“造血”功能,以可復制、可持續的經驗做法,助推新疆本地高校教學科研水平跨越式提升,有效提升新疆高校對外地優秀學生的吸引力,為新疆培養更多的急需緊缺人才、優秀人才。
▲4月23日,在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哈拉峻鄉謝依特小學,支教教師高淑賢和學生們一起放風箏。新華社記者 王菲攝
鼓勵新疆籍高校畢業生到援疆省市求學就業。一方面,要持續加大援疆省市高校對新疆學生的招生力度。通過增加新疆招生名額,設置專項計劃,擴大與新疆“十大產業集群”相關專業的招生規模,激勵更多新疆學子赴疆外求學,利用內地高校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資源,全面提升新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同時促進疆內外青少年相互學習、相互欣賞、團結進步,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另一方面,鼓勵更多新疆學生到援疆省市就業。統計顯示,近年來,在內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新疆學生,對內地的學習環境、工作模式和生活節奏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逐年增強,就業率也呈現出穩定上升的趨勢。要將這種做法長期堅持下去,有序擴大新疆籍高校畢業生在援疆省市就業規模,為新疆高質量發展“引鳳還巢”儲備各領域各層次優秀人才。
建立“招生—培養—就業”聯動機制
加強產教融合。要加快落實決策部署,著力提升教育對新疆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和貢獻水平。加強“雙一流”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以南疆為重點,建設理工類、應用型本科高校,圍繞“十大產業集群”建設、“一帶一路”核心區建設等,動態調整優化學科設置,著重增加高素質理工科人才供給。深化產教融合,不斷提升教育服務科技創新能力。緊密結合自由貿易試驗區、“一帶一路”核心區建設、新疆“十大產業集群”發展需求,推動地方與高校加緊對接,共同謀劃人才教育培養。擴大理工科招生規模,深化與企業等單位的合作,推行“訂單式”等招生培養模式,以實現就業對接的精準性和實效性。進一步推動校企聯合設立博士后流動站。依托新疆“十大產業集群”領域,鼓勵高校與龍頭企業、科研院所共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定向引進和培養高層次人才。通過提供專項科研經費等政策支持,吸引博士人才進入企業流動站開展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實現“招生—博士后培養—企業就業”全鏈條銜接,為新疆戰略性產業儲備高端科研力量,增強本土創新能力。
▲3月2日,在烏魯木齊市新疆國際會展中心招聘會現場,招聘單位工作人員為求職者(左)介紹崗位信息。 新華社記者 高晗 攝
優化專業結構和布局。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在就業供給側方面發力,推進教學改革。根據新疆高質量發展需求,合理設置、科學動態調整設置高校相關專業,優化專業結構和布局,提高專業設置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匹配度,不斷提升教學科研水平,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滿足長期發展的人才需求。加大高等教育援疆力度,把新疆經濟社會發展急需專業與援疆高校相關專業發展結合起來,共同培養人才。比如,選派專業教師來疆授課,新疆選派學生送到內地高校接受中短期培養,個別薄弱專業可協調援疆省市高校選派專業人才開展“組團式”教育援疆。
探索本碩博貫通式人才培養模式。要針對新疆重點產業和科研需求,通過“本科—碩士—博士”連續培養機制,延長學生在疆學習周期,提高其對新疆社會、經濟、文化的深度認知與適應性。在培養過程中,鼓勵學生圍繞“十大產業集群”和“一帶一路”核心區建設等領域開展課題研究,積極參與新疆企業、科研院所的聯合項目,積累實踐經驗。對完成連讀計劃并志愿留疆的學生給予學費減免、專項獎學金、科研經費傾斜等政策支持,對畢業后留疆就業的博士研究生,優先納入高校、科研機構或重點企業人才引進計劃,提供科研啟動費等配套措施。通過貫通式培養體系,為新疆儲備高學歷和深諳本地情況的科研骨干,為新疆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在人才流動中加強學術交流、科技創新、思想交融。
【作者單位:新疆師范大學。本文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社科聯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新疆文化建設實踐路徑研究”(2024ZJFLY09)的階段性成果。】
監制 |肖靜芳
統籌 |安寧寧
編輯 |周芳 李翠 王琪
制作 |章音頔
來源 |中國民族報
看完了,點個“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