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哈密市“最美家庭”代表團在林州開展交流活動,續寫“天山雪松根連根,黃河母親手牽手”的豫哈合作新篇。
來自新疆哈密的“最美家庭”代表團走進紅旗渠紀念館,在一張張老照片、一把把銹跡斑斑的鐵錘前,重溫60年前十萬太行兒女“劈開太行山、引來漳河水”的壯舉。
“今天我們來到紅旗渠紀念館參觀,學習紅旗渠的偉大歷史。了解到‘鐵姑娘’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后,我特別激動和感動!作為一名女性黨員干部,以后我要在工作崗位上盡職盡責,為哈密建設做出貢獻?!卑⒃┠尽ぐ缀咸嵴f。
隨后,代表團來到紅旗渠水電站互動實踐區。他們踩著當年修渠人的腳印,推起獨輪車,掄起鐵錘。汗水順著臉頰滴進泥土,無聲地完成一次“時空接力”。在青年洞,代表團仰望太行懸崖峭壁,俯瞰奔流的紅旗渠水。懸掛在絕壁之上的“紅飄帶”,成為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時空隧道。
“我從來沒有想到老百姓們是如此辛苦!每天推著小推車走很遠的路,還要揮那么重的鐵錘。他們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激勵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為社會作出貢獻。”江薩亞·吐依勒漢說。
“剛才我挑扁擔的時候感覺很重,很累!心里覺得以前修渠的爺爺奶奶們太偉大了!”安達爾·衣布拉音說。
從戈壁到中原,風沙與黃河隔不斷血脈相融、心靈相親。此次哈密市婦聯“最美家庭”交流活動共20戶74人參加,涵蓋漢族家庭、維吾爾族家庭和哈薩克族家庭,足跡遍布鄭州、洛陽、安陽等地。
“我們組織哈密市‘最美家庭’來到太行山下。在清朝時期,左宗棠在哈密植柳,上世紀60年代,林縣人在太行鑿渠。這些行為都是為后代留下了‘活下去、富起來’的底氣。戈壁的堅韌與太行的倔強在這里交融。我們期望通過此次活動,讓豫哈兩地的家庭把‘紅旗渠’與‘左公柳’兩座精神豐碑融在一起,讓團結的種子在戈壁和中原同時發芽,長成永不干涸的‘同心林’”。哈密市婦聯黨組成員、副主席阿娜古麗·黃土拜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