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們站在河南省林州市的山丘上,展眼望去,滿目沃土。
俯瞰過去,紅旗渠宛若蒼龍貫穿大地,蒼龍過處,盡是綠意盎然。
1960年,河南人民花費十年時間,將數千山頭抹平,數百山川打穿,近百條溝壑填平。
為了這一千五百千米的渠道,有足足81人犧牲在了建設過程中。
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在整個林縣萬眾一心開拓紅旗渠的過程中,卻有一封封舉報信,放到了紅旗渠工程指揮部的信箱里。
那么是誰讓大家有了豐沛的水源呢?又為什么在紅旗渠貫穿大地的時候,他又受到了不斷的狀告呢?
時空長河倒流到了1964年,夜半的農人躺在床上酣然入夢。
突然間一聲霹靂,震醒了整村的人,有幾處剛剛搭好的窩棚又被震塌了... ...
一、不耐寒渴苦林縣,翹首望云盼天河
聽到林縣這個名字,人們第一瞬間的反應肯定是一個處處綠意的縣城。
但實際卻并非如此,在紅旗渠的水流還未涌動之前,林縣比大家想象中更為荒涼,走遍林州,甚至找不到一汪清泉。
而更令人絕望的是最淺的地表水,也有百十米深,也就是說在其他地方可謂家家戶戶都有的水井,在林縣徹底沒了可能。
時任林縣縣委書記的楊貴初到此地時,看著農民要走數十里才能取來兩桶水,不由得痛心至極,決心要讓全縣人都能喝上水,都能有水洗臉。
但是這樣一項福澤萬民的工程,卻不是可以隨口說說就造出來的。
想要讓人人喝上水,需要何其龐大的人力、財力和物力支撐?
在那個物資匱乏、經濟落后的年代,一個連洗臉都不敢的貧困縣,又要如何籌集這些資金呢?
要知道,在那個科技尚未如同今日般發達的年代,想要進行工程,靠的可不是鋪天蓋地的挖掘機大軍,更不是堆積成山的水泥和注漿車。
對于當時的林縣來說,唯一的工具就是人,以及農戶家中的獨輪車。
但是林縣的情況,比大家想象的還要貧瘠。
在那個國家剛剛從戰爭的陰影中走出,百廢待興的時代,林縣的物資貧乏得令人發指。
在工業基礎薄弱,物資匱乏的大背景下,就連施工最基礎的錘子鑿子,都沒法給每個工人配上。
在這樣的背景下,紅旗渠的建設可謂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但是,楊貴和林縣的黨委班子并未因此氣餒。
毛主席與楊貴
林縣雖然缺乏鐵器,卻有著昔年積累的3000萬斤儲備糧,此外,國家也為此派發了300萬國家撥款的專項資金,足以支持簡單的工具采購。
更重要的是,林縣有足足55萬民眾。
沒有挖掘機,那就靠人力砸,沒有貨車,那就靠獨輪車推。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肯定能建成紅旗渠!
于是乎,在1960年2月11日,在楊貴的帶領下,林縣人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建設“引漳入林”工程。
二、不辭勞苦 敢為人先
隨著炸藥的轟鳴聲在山谷中回蕩,“入林”工程正式啟動。
轟轟烈烈的人潮,和夜以繼日的工程,就如同林縣人民的決心一樣堅不可摧。
然而,這項宏偉工程的起步卻并非一帆風順。
工程的推進需要大量的炸藥來開山劈石,但轟鳴的炸藥也給周圍環境帶來了不小的沖擊。
引漳入林工程初期,工人們對炸藥使用的技巧并不熟練,要么放多或放少,要么就是爆炸方向控制不當,凌亂的爆破不僅震動了山體,碎石和沖擊波也難免沖擊了村莊。
農戶們辛苦搭建的窩棚在沖擊波下搖搖欲墜,許多住宅的墻壁上也出現了裂痕。
而村民的各種牲畜更是產生了強烈的應激,奶牛不下奶,公雞不下蛋,更有甚者,許多大型牲畜被嚇得在村子里亂竄。
施工現場的每一次爆炸,都牽動著林縣村民們的心。
山頭的崩塌、渠堤的破碎、房屋的裂縫、奔跑的牲畜,這些場景不斷地沖擊著林縣村民的日常生活。
許多不堪其擾的村民,忍不住給楊貴寫去了狀紙。
楊貴看著村民們的描述,感到了極大的糾結。
誰都知道”引漳入林“是好事,但是成果沒看到,卻看到滿目瘡痍,這對于每一個農民和工人都是巨大的打擊。
試想,一個辛苦勞作數周的工人回家一看,窩棚塌了,房子裂了,牲畜跑了,這樣的場景與家破人亡也不遑多讓,誰都難以承受。
但是“引漳入林”也不是一天兩天能解決的事情,看著手里的狀紙,楊貴想,首先要讓大家萬眾一心,有干下去的決心,有看到天河之水奔涌而來的希望!
那么,曾經發生過什么,是大家明明沒看到成果,卻依然前仆后繼的去奉獻自己的呢?
沒錯,就是我們的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
于是楊貴緊急召開了代表會議,將“引漳入林”工程,改名成了時至今日仍舊大名鼎鼎的“紅旗渠”。
三、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隨著“引漳入林”工程改名為紅旗渠,大伙的干勁與日俱增。
紅旗渠的一段段工程也在逐漸竣工,甘甜的河水自南向北的滋潤了整個林縣。
1960年的楊貴和工人們也沒有想到,紅旗渠的這一挖,竟然挖了近十年。
在工人們的不懈努力下,1965年4月,紅旗渠總干渠通水,紅旗渠的主要干流任務竣工。
1966年4月三條干渠同時竣工,工人們打下的江山,正式開始滋潤整片林縣的沃土。
數年里,數萬施工人員和指揮人員,吃住都在山上。
唯一的家當就是隨身攜帶的鐵錘和鑿子,渴了喝點水,餓了吃隨身帶著的干糧,晚上倚著崖壁睡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這艱苦的生活,夜以繼日,慢慢地流逝著,但卻沒有人叫苦。
他們都在期望著腳下的工程可以如同五星紅旗一樣,照耀著華夏大地上的人們。
隨著他們的不辭勞苦,紅旗渠的灌溉逐漸覆蓋了大半個林縣,總灌溉面積達到了五十多萬畝。
終于,1969年7月,總面積24.16平方公里的紅旗渠工程全面竣工。
十年來,工人們勤勞無私的精神感染了所有林縣人。十年來的辛苦勞作終究是苦心人,天不負,自此,林縣再也沒有了缺水的日子。
一條紅旗渠,宛若天河水,挽救了貧瘠的林縣,曾經的先輩們夜以繼日甘愿付出生命,才有了如今的這堪比長城的奇跡。
紅旗渠的精神將永遠流傳,我們將永遠銘記。
參考資料:
中國水事 《“高舉紅旗前進”,這條渠做到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