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的空氣,仿佛吸飽了水的海綿,沉甸甸地壓在身上。稍微動一動,后背便是一層細密的黏膩;清晨起來,鏡中那張臉總有些浮腫,舌尖抵著牙齒邊緣,清晰留下一圈齒痕——這就是濕氣纏身的無聲信號。身體變得沉重困倦,連胃口也懶懶的,一碗冰鎮綠豆湯下肚,短暫的清涼過后,脾胃卻隱隱發出抗議。
綠豆湯性寒涼,對于體質虛寒或濕氣本就重的人,無異于雪上加霜。此時,一碗溫和、能真正助力身體運化濕濁的湯水,才是三伏天里的真解藥。未來30天,不妨放下綠豆湯,試試這三款祛濕養脾的寶藏湯水,連喝兩周,身體會給你驚喜的回饋!
一、 清潤滋養:蘋果四神湯
四神湯(山藥、茯苓、蓮子、芡實)是經典的健脾祛濕方。加入甘甜清潤的蘋果,不僅中和了藥味,更添生津之效,特別適合濕氣困脾導致的口淡無味、消化不良。
簡單幾步:
1. 取山藥干15克、茯苓15克、蓮子15克、芡實15克,清水簡單沖洗。
2. 放入養生壺或鍋中,加足量清水(約1.2-1.5升)。
3. 大火煮沸后轉小火,慢燉40分鐘至食材軟糯。
4. 加入1個去核切塊的蘋果(無需去皮),繼續煮10-15分鐘即可。可加少量冰糖或黃冰糖調味,或待溫熱后調入少許蜂蜜。
此湯是經典的健脾祛濕方“四神湯”的溫和變奏。蘋果的甘潤完美化解了藥材的澀感,讓湯水清甜適口,脾胃虛弱、易脹氣、舌苔白膩者尤其適合。煮好后滿屋都是蘋果混合山藥的清甜香氣,喝下去脾胃暖融融的,特別舒服。
二、 祛濕主力:紅豆薏米糯米粥
紅豆利水,薏米祛濕,是經典的祛濕搭檔。加入三分之一比例的糯米,不僅增加粥的稠滑口感,更能中和薏米的微寒,呵護脾胃,避免寒涼傷身。
簡單幾步:
1. 取紅豆30克、薏米30克、糯米15克(比例約為2:2:1),淘洗干凈。
2. 可提前將紅豆、薏米浸泡2小時以上(或隔夜冷藏浸泡),更易煮爛。
3. 將浸泡好的豆米連同浸泡水(水量不足可再加)一起倒入鍋中,加足量水(約食材的5-6倍)。
4. 大火燒開,撇去浮沫,轉小火慢熬1-1.5小時,直至紅豆開花、粥體濃稠軟糯。喜歡甜味可在快好時加入少量冰糖或紅糖。
紅豆與薏米的祛濕功力毋庸置疑,糯米在此扮演了溫柔守護者的角色,既添了稠滑溫潤的口感,更有效平衡了薏米的寒涼。這款粥祛濕效果直接,尤其適合濕熱重、易水腫、大便黏滯的人群。煮好的粥呈現溫柔的粉紫色,喝上一口,黏稠軟糯的米粒包裹著開花的紅豆,身體里的沉重感仿佛也隨之一點點化開。
三、 元氣滿滿:紅豆黑豆雜糧滋養湯
此湯融合了多種雜豆和根莖食材,營養豐富全面。紅豆、黑豆利水補腎,紅棗、花生補氣養血,百合清心潤肺,芋頭健脾益氣。多種能量匯聚一鍋,祛濕的同時為身體提供深層滋養。
簡單幾步:
1. 取紅豆20克、黑豆20克、紅棗5-6顆(去核)、紅皮花生20克、干百合10克。
2. 紅豆、黑豆、花生提前浸泡2小時以上(或隔夜)。干百合洗凈稍泡軟。芋頭(或小芋艿)約150克,去皮切滾刀塊。
3. 除芋頭外,所有浸泡好的豆類、花生、百合、紅棗放入鍋中,加足量水(約食材的6-7倍)。大火燒開轉小火,慢燉約1小時至豆類七八分熟。
4. 加入芋頭塊,繼續燉煮約30分鐘,直至所有食材軟糯,湯汁醇厚。可根據喜好加適量紅糖調味。
這是一鍋“能量炸彈”!多種雜豆、堅果和根莖食材聯袂登場,在祛濕利水(紅豆、黑豆)的同時,更強調補養氣血(紅棗、花生、紅皮)、健脾固本(芋頭)、潤燥安神(百合)。口感豐富,飽腹感強,特別適合體虛濕困、氣血不足、容易疲勞的人。煮好的湯濃香四溢,芋頭粉糯,豆子綿軟,喝一碗下去,小肚子都暖烘烘的,疲憊感消散大半。
三伏天里的這碗湯,是智慧,更是對身體的疼惜。放下那杯寒涼的綠豆湯,換上一碗溫潤滋養的祛濕湯吧。未來30天,讓身體在湯水的潤澤下,悄悄卸下濕濁的重擔,一天比一天輕盈舒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