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下午,第八屆聶耳音樂周昆明分會場系列活動“永遠跟黨走”第十一屆青少年藝術實踐展在昆明大觀樓舉行,此次活動為“永遠跟黨走”第十一屆青少年藝術實踐賽優秀節目展演。比賽于7月18日—20日進行,涵蓋聲樂、器樂、舞蹈、表演、朗誦、書畫等項目,全省的近400名青少年兒童參加比賽。
“‘永遠跟黨走’系列活動除了青少年藝術實踐賽、實踐展,還有學黨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歌曲傳唱等活動,至今已經連續舉辦11屆,今年首次被納入聶耳音樂周的活動中,對實踐展來說是一個提升,在展演節目中,我們也選取了和聶耳相關的一些節目。”云南省青少年音樂藝術協會黨支部書記、駐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楊朝明介紹,作為聶耳故鄉,昆明始終將紅色文化教育融入青少年成長,通過舉辦青少年藝術實踐賽、實踐展等系列活動,為各民族青少年兒童充分展示藝術的獨特風采和魅力提供良好的舞臺,引領青少年兒童用文藝方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活動由云南省委宣傳部、昆明市人民政府主辦,昆明市委宣傳部、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承辦,云南省青少年音樂藝術協會、昆明市融媒體中心執行。
15個精選節目輪番上演
展演中,15個精選節目輪番上演,其中,既有對云南少數民族文化的深情演繹,也有對經典紅色旋律的現代詮釋。表演者最小5歲,最大24歲,主持人也是3個小朋友。
多元藝術形式詮釋家國情懷
歌曲《大紅河》以云南少數民族民歌為基調,用悠揚的歌聲勾勒出紅河兩岸“月亮追著太陽走”的壯美畫卷,傳遞滇南人民樂觀向上的精神。演唱者段麗芳是云南藝術學院聲樂演唱民族方向研二的學生,也是這次展演中年齡最大的表演者。她表示,能夠參加聶耳音樂周的活動很榮幸,自己很熱愛音樂,聶耳的愛國精神和對音樂的執著、熱愛讓她感同身受。
葫蘆絲演奏《映山紅》將電影《閃閃的紅星》插曲重新演繹,演奏如泣如訴,再現蘇區人民對紅軍的深切期盼。古箏獨奏《十面埋伏》,以“掃弦”“輪指”等高超技巧,再現楚漢相爭的恢宏場景。琵琶合奏《云宮迅音》以86版《西游記》經典配樂為藍本,將天宮仙境與西游奇幻呈現在聽眾眼前,贏得現場陣陣掌聲。
童聲童趣與環保理念的傳遞同樣動人,朗誦《保護地球媽媽》以稚嫩卻堅定的聲音呼吁環保,傳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歌曲《金色童年》用純凈的童聲描繪出“碧海藍天、太陽公公”的童年畫卷,引發全場共鳴,現場會唱的小朋友忍不住跟著一起附和,唱了起來。在大觀樓前朗誦《大觀樓長聯》,更是引人入勝,滇池煙波與歷史厚重感在此刻有了更具象的體現。
青少年致敬聶耳精神
今年7歲半的孫雅馨以一首小提琴演奏《流浪者之歌》獲得現場陣陣掌聲。據她奶奶介紹,孫雅馨從4歲開始學習小提琴,曾在香港參加國際比賽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5歲時就破格進入云南省青少年交響樂團,成為當時樂團最小的成員。“她從小就喜歡小提琴,在這方面也有天賦,所以我們全家都支持她學。她在小紅書上都有9000多的粉絲了,聶耳的很多曲子她也會。”奶奶自豪地說。“聶耳是偉大的音樂家,也是小提琴家,我要向他學習。”孫雅馨在旁邊補充道。
“翠湖無疑就是他精神的策源地,是他寄托夢想的地方。撥開時代變化萬千的風云,撥開時間的迷霧,我們還能清晰地看到那一個自由的覺醒者,那一個光明的追求者和歌頌者,那一個吹響無產階級號角的開拓者……如果翠湖是昆明的靈魂眼睛,那么聶耳是翠湖的心臟,也是昆明的心臟!”朗誦《翠湖里的聶耳》則以昆明地標翠湖為背景,追溯人民音樂家聶耳的創作足跡,將《義勇軍進行曲》背后的革命情懷娓娓道來。12歲的張裕淇小朋友聲情并茂的朗誦,讓現場的觀眾對聶耳的形象有了更加鮮活的認識。“我很喜歡聶耳,這篇作品介紹了聶耳是如何在翠湖尋找創作靈感的。我想讓更多人通過我的朗誦了解聶耳。”
“我知道聶耳是很偉大的音樂家,也是我們昆明人,他在革命時期創作了很多鼓舞人心的作品,我們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就是他譜的曲。”安寧中學嵩華學校二年級學生龍姝羽自豪地向記者介紹。她的媽媽袁菁說,學校特別重視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每周都會在國旗下有一個專門的展示區,也會讓有唱歌、朗誦、民樂演奏等特長的學生在升旗儀式上展示,孩子是學校合唱團的主力,所以耳濡目染,也了解了很多紅色文化。
來源:都市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