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22日,第八屆聶耳音樂周之昆明歷史地標時空交響快閃活動舉行,4場快閃活動分別在聶耳故居、大觀樓、勝利堂酒杯樓、云南陸軍講武堂等四大歷史地標建筑前輪番上演,動人的音樂從小提琴、小號、單簧管、鋼琴等樂器中流淌而出,打破了“藝術專屬殿堂”的邊界,用最具煙火氣的方式,詮釋聶耳音樂周“藝術屬于人民”的精神內核。
小提琴獨奏《梁祝》響起
寶媽盛贊是難得的藝術啟蒙
7月21日上午10點,在昆明聶耳故居門前,一張簡單的木桌上靜靜擺放著一把小提琴。陽光灑落,琴身泛著溫潤的光澤,仿佛在等待一位有緣人。不多時,一名年輕游客停下腳步,目光落在桌上,思索片刻后,她輕輕拿起琴架在肩頭,琴弓一拉,悠揚的《梁祝》旋律瞬間流淌而出。
琴聲如訴,凄美婉轉,仿佛蝴蝶翩躚,又似清風拂面。路過的行人紛紛駐足,有人掏出手機記錄,有人閉眼聆聽,還有人輕輕跟著旋律哼唱。短短幾分鐘,聶耳故居前便圍滿了人,大家默契地保持安靜,生怕驚擾了這份突如其來的美好。曲終時,掌聲如潮,久久不息。
演奏《梁祝》的是聶耳交響樂團小提琴手李靜。李靜表示,這次快閃演奏讓她感受到了一種不同于音樂廳的獨特魅力。“《梁祝》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旋律,當它突然在街頭響起,大家的表情從驚訝到沉浸,再到感動,這個過程特別打動人。”
作為聶耳交響樂團的成員,李靜對聶耳音樂周“藝術屬于人民”的理念深有感觸。“聶耳先生的音樂從來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扎根于人民、服務于人民的。今天以這樣的方式演奏經典音樂,就是希望讓音樂回歸街頭,讓更多人能零距離感受它的美。”
“我們希望通過更加豐富的宣傳形式,讓更多人了解聶耳的音樂,了解聶耳的精神,更好地將聶耳的音樂傳承下去。”李靜說。
現場,不少觀眾被琴聲觸動。“我本來是來旅游的,沒想到在聶耳故居前‘撞’上了這樣好聽的音樂!”四川游客王女士興奮地說,“這種形式太棒了,沒有門票,沒有距離,音樂就這么自然而然地融進了生活。”
家住附近的張先生是聶耳故居的常客,他感慨道:“我小時候就聽《梁祝》,但今天在聶耳先生曾經生活過的地方聽到,感覺特別不一樣。音樂就應該這樣,走到老百姓中間去。”
一名帶著孩子的媽媽笑著說:“孩子本來在鬧,琴聲一響,他立刻安靜了,眼睛一直盯著小提琴手。這樣的藝術啟蒙,比在教室里上課生動多了!”
鋼琴擺放街頭
市民與游客輪番彈奏
7月22日上午10點,昆明老街早已熱鬧起來。酒杯樓與抗戰勝利紀念堂前游人如織,大家紛紛舉著相機、手機與這座城市的地標合影。忽然,一陣優雅的琴聲從人群中漫溢開來,一臺白色鋼琴前,有人正專注地彈奏,美妙的旋律引得過往市民與游客紛紛駐足聆聽。
這里是第八屆聶耳音樂周昆明分會場之一。自這架白色鋼琴在此亮相,便成了昆明老街上最動人的焦點,無論是3歲孩童還是七旬老人,不管是專業的音樂藝術表演者還是素人愛好者,每個人都化身城市的演奏家,以各自的方式奏響心底的旋律。
71歲的昆明市民王華芳和開心藝術團的伙伴們,在酒杯樓前拍照時便被這架鋼琴吸引。他們中,有的上前試彈,有的圍在琴旁靜靜聆聽。“我們團里沒人精通琴藝,但上前試一試、彈一彈也是藝術,即興表演,也是一份難得的藝術體驗。”王華芳說,自己和伙伴們所在的藝術團常年在關上森林公園進行舞蹈表演,也經常有觀眾為他們鼓掌。她說,無論是舞蹈表演還是音樂創作都是相通的,都在以不同形式感染、溫暖身邊的人。她說,昆明本就是一座有文化藝術氣息的城市,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希望昆明多些有分量的藝術活動,讓熱愛藝術的人們自在創作、暢快交流。”
從廣東佛山來昆明旅游的何先生一家,正循著老街的青石板路享受畢業之旅——大女兒剛結束初三生涯,小兒子也告別了小學時光。遇到擺在街頭的鋼琴,考過鋼琴等級證書的大女兒率先落指,彈起了自己最喜歡的曲目《time machine》,隨后,小兒子與何先生先后上前彈奏自己喜歡的曲目。何先生是“樂器通”,希望孩子能在音樂氛圍中成長的他說:“每到一座新城市,我都愛去有音樂的地方。”在他心里,有藝術氣息的城市,總讓人多幾分眷戀。
廣州游客張女士逛到酒杯樓時,也被鋼琴絆住了腳步。起初,她以為鋼琴是供拍照用的模型,當她的指尖輕輕一碰才發現是真琴。一時興起,她索性坐下彈奏,隨性選了首《約定》,旋律跟著心情自由起伏,想到哪兒彈到哪兒,格外松弛。一曲終了,身旁游客的掌聲如約而至,讓她心里暖融融的。“我從星海音樂學院畢業,現在做的也是與音樂相關的工作。” 張女士笑言,在街頭偶遇鋼琴,實在是份意料之外的驚喜。她說,昆明是聶耳的故鄉,有著豐厚的音樂底蘊,希望昆明能多一些這樣的裝置,“讓更多人參與進來,讓城市的藝術氣息越來越濃。”
昆明的準大一新生李同學,正和爸媽一起在昆明老街閑逛,準備找地方吃午飯。作為土生土長的昆明人,她從小就浸潤在聶耳文化的影響中,對音樂有著天然的親近感。當看到聶耳音樂周的活動在這里開展,尤其是那架白色鋼琴吸引著不同的人上前彈奏時,她覺得這樣的形式格外有趣又浪漫,“希望昆明能有更多這樣的場地,多辦類似的活動,讓更多音樂愛好者有地方相聚。”
單簧管吹響《波爾卡》
歡快特質與昆明很配
7月22日上午10點30分,第八屆聶耳音樂周別具一格的“歷史地標時空交響”快閃活動,在大觀樓畔迎來一個靈動的音符。熙攘人群中,一塊邀請“城市演奏家”的宣言牌靜靜佇立:“親愛的城市演奏家,請拿起你的樂器,開始你的表演,此刻靜候您的,不僅是這件樂器,更是整座春城的耳朵,我們想邀請您奏響心底的旋律——可以是童年巷口的歌謠,可以是當下的流行,或只是此刻,陽光落在肩頭的歡喜。有人曾說:‘音樂是世界的語言’,今天讓我們用這種語言,書寫關于昆明的詩篇……”
背著雙肩包的年輕小伙徐詩堯駐足片刻,若有所思地從背包中取出單簧管,調試呼吸,管口輕抵唇邊——剎那間,一曲活潑跳躍的《波爾卡》如清泉般流淌而出,詼諧流暢的旋律瞬間牽引了所有人的腳步,人群如磁石般聚攏,將正在演奏的徐詩堯圍了起來。
現場,市民游客的反應熱烈而真摯。帶孩子駐足聆聽的張女士格外動情:“音樂一起,看到孩子跟著節奏輕輕點頭,我突然覺得,昆明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像是琴鍵,此刻被這位年輕人的勇氣和才華溫柔地按響了。”
退休教師李先生感慨:“在聶耳故鄉,在承載歷史的大觀樓前,聽到這樣生機勃勃的聲音,真是奇妙的時空交響!誰說音樂精神只在殿堂?它分明就生長在街頭巷尾,流淌在普通人的熱愛里。”
“是宣言牌上那句‘音樂是世界的語言’擊中了我。”徐詩堯說,自己是音樂愛好者,從小就喜歡單簧管,看到聶耳音樂周宣言牌上的邀請深受觸動,便即興演奏起來。他選擇《波爾卡》這首曲子,正是看中其自由歡快的特質。“它像昆明的陽光和藍天白云一樣,沒有門檻,人人都能感受那份單純的快樂。聶耳音樂周給了我們一個機會,把這份快樂作為禮物,回饋給滋養我們的城市。”
“聶耳是民族文化的代表,聶耳音樂周的活動就是為了讓更多人了解聶耳的音樂,了解中國的民族文化。相比往年,今年聶耳音樂周的活動無論是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更加豐富。”徐詩堯表示,這種快閃活動非常接地氣,讓市民在公園內感受音樂的魅力,用最具煙火氣的方式詮釋聶耳音樂周“藝術屬于人民”的精神內核,非常有意義。
小號吹響激昂曲調
游客感到音樂與歷史融合
7月22日下午2點,伴隨著盛夏熱烈的陽光,一場不期而遇的交響樂悄然上演。13歲的張峻熙在云南陸軍講武堂內,用清脆激昂的小號吹奏起了《游擊隊戰歌》,少年的朝氣與這座百年軍校的崢嶸歲月遙相呼應。緊接著,昆明聶耳交響樂團小號演奏員安軒廷接力,《我的祖國》《我和我的祖國》悠揚曲調在紅墻間層層蕩開,周圍響起游客市民此起彼伏的掌聲。
這是第八屆聶耳音樂周“時空交響”快閃活動最動人的一幕。原本在云南陸軍講武堂漫步參觀的游客市民紛紛駐足,有人放下手中的相機認真傾聽,有人不自覺地跟著旋律輕輕哼唱,還有孩童被嘹亮的小號聲吸引,拉著家長的手湊到前排觀看。
四川游客李女士用手機記錄了全程。她表示:“本來今天是帶小孩來參觀講武堂的,沒想到撞上這樣的驚喜。小號聲在這里響起很應景,特別有感染力,感覺歷史和音樂真的融合在一起,有種莫名的感動。”
演奏者安軒廷來自吉林長春,從8歲學習小號,至今已17年,現為昆明聶耳交響樂團成員。“《義勇軍進行曲》由聶耳譜曲,而國歌的第一句正是由小號吹響,這種特殊的情感讓我堅持學習至今,也讓小號成為了我的職業。”他表示,此次選擇在云南陸軍講武堂演奏《我的祖國》與《我和我的祖國》,是因為考慮到這里是孕育志士、保家衛國之地,這兩首歌的精神內涵與云南陸軍講武堂的歷史氣質相呼應,希望能通過旋律傳遞那份家國情懷。
從長春到昆明,安軒廷笑稱,是這座城市的魅力讓他做出選擇。“昆明氣候宜人,云南人也很熱情,美食也可口,加上昆明聶耳交響樂團這個好機會,我就獨自過來了,現在我早已把這里當作第二故鄉。”安軒廷表示,他是首次參與聶耳音樂周的表演,這個活動很有意義。
與安軒廷并肩演奏的13歲少年張峻熙,則從昆明高新一小海源校區畢業,演奏曲目時,稚嫩的臉龐上帶著些許緊張,但眼神卻無比堅定。他表示:“這次活動選擇吹奏《游擊隊戰歌》,是因為這首曲目是著名的抗戰歌曲,旋律輕快又激昂,充滿戰斗精神,歌詞里歌頌的游擊隊員英勇抗敵的故事曾鼓舞無數人,我也想把這份力量吹給大家聽。”
對于第一次參加聶耳音樂周的快閃活動,張峻熙坦言既新奇又好玩,雖然有點緊張,但特別開心。“這是很好的鍛煉機會,讓我更堅定了學習樂器的信心,我會一直堅持下去,吹更多有意義的曲子給大家聽。”張峻熙說。
活動相關負責人介紹,舉辦昆明歷史地標時空交響快閃活動,初衷就是為了打破高雅藝術的傳統邊界,將聶耳精神與交響魅力注入城市脈搏、自然山水與千年文脈之中,以交響樂為紐帶,強化第八屆聶耳音樂周“全民性、藝術性、本土性”的品牌內核,實現文化惠民、城市宣傳與活動預熱的三重價值,奏響“藝術屬于人民、文化滋養城市”的春城強音。
來源:都市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