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收到了多國的邀請函,在做出最終決定之前,他先就訪華事宜做出了新表態,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近日,特朗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見了菲律賓總統馬科斯,在被記者提問計劃何時訪問中國時。
他做出了正面回應,不僅稱已經收到了中方的邀請,還表示可能會在不遠的將來來北京一趟,并補充說或許稍微有一點遠,但也不會太遠。
而且,他還提到,目前收到了很多人的邀約,關于最終是否成行以及何時動身,他將會盡快做出相關決定。
這樣的表述,雖依舊沒有給出明確的時間,卻也實實在在地釋放出即將訪華的新信號,一時間引發了媒體熱議。
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場合中,當馬科斯強調美菲“特殊伙伴關系”,并暗炒“中國威脅論”時,特朗普的回應卻頗具意味。
他不僅對菲律賓與中國相處融洽表示不介意,還強調美國和中國也相處得“非常好”,與美方慣常的對華強硬姿態形成了微妙反差。
不難看出,馬科斯想打“中國牌”對美示好,但特朗普卻沒有如他的愿,盟友在“美國優先”面前不值一提。
而特朗普此時突然聚焦訪華,時間點的選擇與當前國際形勢及美國自身處境密切相關。
一方面,美國同其他國的關稅談判取得了一定進展,有3個中國鄰國與美達成協議。
在這樣看似“成果頗豐”的背景下,特朗普或許認為此時拋出訪華意向,能向國內展示其在外交事務上的靈活性與掌控力。
另一方面,美國經濟面臨著諸多挑戰,通脹問題持續,特朗普想要通過訪華,為美國經濟尋得更多機遇與合作空間。
另外,中美互動正處關鍵節點:美財長貝森特下周將在瑞典與中方舉行第三輪談判,核心議題之一是延長8月12日到期的關稅“休戰”期,而特朗普政府設定的8月1日“貿易協議大限”也日漸臨近。
國內市場對關稅重啟的擔憂持續升溫,此時釋放訪華意向,或許是在為經貿談判營造積極預期。
從潛在行程看,特朗普的訪華時間可能瞄準兩個節點:
一是9月3日北京舉行閱兵式期間,屆時普京也將出席,美俄或許會借此契機會晤。二是10月APEC峰會期間,特朗普可以借道韓國順訪中國。
不過,美國內部對華態度的反復也不容忽視。
就在特朗普釋放訪華信號的同時,美財長貝森特近日喊話中國,宣稱要在下一次的中美談判中,拿俄伊石油威脅中國。
他表示中國是受制裁的伊朗石油和俄羅斯石油的大買家,要將這一問題納入談判討論范圍。
這一做法不僅顯示出美國在經貿談判中試圖引入地緣政治因素來增加籌碼,也反映出美國內部在對華政策上的真實態度。
一邊釋放訪華信號,試圖緩和關系尋求合作;一邊又在談判前揮舞制裁大棒,進行威脅施壓。
總之,特朗普訪華最終能否成行,何時成行,仍存在諸多變數。
雖然他本人表達了訪華意愿,但中美之間在經貿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分歧,需要在后續的溝通和談判中逐步解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