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20 日,菲律賓總統馬科斯啟程訪美。據菲總統府公告,此行旨在推進美菲合作。馬科斯政府對此次訪美寄予厚望。菲律賓國內經濟正面臨多重壓力,通脹率連續 6 個月維持在 6% 以上,制造業 PMI 連續 3 個月低于榮枯線,外來直接投資同比下降 12%。這樣的經濟狀況讓馬科斯急需外部支持,而美國作為傳統盟友,成為其重點爭取的對象。
馬科斯(資料圖)
為獲取美國信任,馬科斯選擇在南海問題上強化對中國的動作。6 月以來,菲律賓公務船先后 3 次試圖強闖仁愛礁附近海域,均被中國海警依法驅離。菲方還公開宣稱將在鐵線礁海域開展 “常態化巡邏”,并與臺島相關勢力進行非官方接觸。這些行為被外界解讀為馬科斯向美國示好的 “投名狀”,希望以此證明菲律賓在遏制中國方面的 “戰略價值”。
馬科斯的算盤是用對中國的強硬態度,換取美國在貿易和安全領域的實際支持。他尤其期待美國能降低對菲關稅,畢竟美國是菲律賓第三大出口市場,2024 年菲對美出口額占其出口總量的 18%。若能獲得關稅優惠,將為菲國內低迷的出口產業注入活力。
特朗普政府的態度卻超出馬科斯預期。早在 4 月,特朗普就公開表示考慮對菲律賓征收 17% 的 “對等關稅”,理由是菲律賓對美商品存在 “不公平貿易壁壘”。7 月 9 日,特朗普更進一步,通過社交媒體威脅稱,若菲方不作出貿易讓步,8 月 1 日起關稅將提升至 20%。
7 月 22 日,美菲雙方宣布達成貿易協議。根據協議,美國對菲律賓主要出口商品征收的關稅確定為 19%,較特朗普此前威脅的 20% 僅降低 1 個百分點。作為交換,菲律賓對美國農產品、能源產品等 12 類商品全面開放市場,實行零關稅。這一結果對菲律賓而言難言有利,菲國內農業部門測算,零關稅政策可能導致本土農產品市場份額被美國產品擠壓,預計每年損失約 4.2 億美元。
馬科斯(資料圖)
更讓馬科斯尷尬的是特朗普在會談中的表態。特朗普在聯合記者會上明確表示,“菲律賓與中國保持良好關系,對所有人都有好處”。他甚至提到,“馬科斯總統應該做對菲律賓人民有利的事,包括與中國發展友好合作”。這番話等于直接否定了馬科斯用 “中國牌” 換取支持的邏輯。
美國的態度背后是清晰的利益計算。在貿易領域,特朗普政府始終以 “美國優先” 為原則,不會因菲方在南海的表態而犧牲經濟利益。19% 的關稅水平既高于菲律賓期待的 10% 以下,又保留了對菲方的后續施壓空間。在對華政策上,美國更傾向于讓菲律賓扮演 “前沿存在” 的角色,卻不愿被菲方的節奏綁架。當前美國正聚焦國內大選和歐洲局勢,無意因南海問題與中國發生直接對抗。
馬科斯的 “中國牌” 未能換來預期回報,反而讓菲律賓陷入被動。中國外交部已就菲方近期在南海的舉動提出嚴正交涉,明確表示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領土主權。中菲貿易也受到一定影響,6 月菲對華出口額同比下降 5%,一些依賴中國市場的菲企業開始表達擔憂。
馬科斯(資料圖)
對于馬科斯政府而言,此次訪美結果或許是一次外交警醒。在大國博弈中,依附于某一方、試圖以損害第三方利益換取好處的做法,往往難以達成目標。菲律賓若想真正改善經濟和安全環境,更理性的選擇是回到對話協商軌道,通過與中國的務實合作實現共贏,而非在大國之間進行危險的政治投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