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濤慕思·博格】
7月24日,在貿易局勢持續緊張、地緣政治動蕩、特朗普政府政策反復無常的背景下,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抵達中國。
中歐領導人會晤為雙方提供了一個機會:讓雙方對彼此在貿易、知識產權、人權、溫室氣體排放等方面的不當行為表達不滿和抱怨。但這次峰會正值中歐建交50周年,所以這也為雙方提供了一個更好的機會:擺脫過去的爭吵,在道德合作方面取得一些真正的進展。
我們的世界正面臨著嚴重的道德和生態退化風險。比起相互間的小分歧,中歐完全可以共同引領人類度過這個艱難的時代——這也是中歐共同的歷史責任。
最近,美國政府在“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下,肆無忌憚地宣揚自私自利的意識形態。這使其他愿意合作的伙伴——特別是全球南方的伙伴——之間真正基于道德的合作變得更加緊迫。實際上,美國的目標并非服務于美洲大陸的35個主權國家,也非服務于全體美國人民,而是服務于一個更狹隘的利益群體:少數美國公司、銀行、對沖基金和律師事務所的領導人與所有者,以及為美國兩黨競選活動提供資金的顧問公司。
隨著日益開放,這些超級富豪精英小群體正在兩條戰線上作戰。在美國國內,他們致力于將國家轉變為持久的財閥政體,其財富將使他們得以永久掌控政府的三大權力支柱。在國際上,他們則利用美國政府龐大的軍事、經濟和外交力量來擴張其統治:構建有利于其榨取優勢的全球貿易和金融體系,并修改或削弱任何抵制其議程的國家及其他組織。
在特朗普當選總統,并得到立法機構和最高法院的大力支持下,這些精英階層對自身權力充滿信心,因此放棄了維護道德禮儀的努力。他們不惜冒著導致國外數百萬人過早死亡的風險,對來自世界最貧困國家的一些進口商品征收高額關稅,突然大幅削減了對全球衛生和反貧困工作的資助,并退出了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及《巴黎協定》。
此外,美國還取消了對化石燃料污染的健康和氣候影響研究的大部分經費,大幅削減了環境保護工作,取消了對綠色技術開發與推廣的大量支持,同時極大地促進了化石燃料的生產和消費。未來幾年,美國將不再參與旨在消除貧困、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遏制戰爭威脅或保護人權、人類健康與自然環境的多邊合作。
在暴力加劇、技術異常動蕩的關鍵時期,美國的這種不妥協態度使得中歐合作不可或缺。這種合作有幾個重要方面,包括安全(遏制國家暴力及其威脅)、環境保護、維護人類健康和消除世界貧困。我主要說一下第二個方面:環境保護。
各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對比
在各國的工業化進程中,無論是歐洲還是中國,都對地球環境造成了損害(相比之下,美國人口更少,但造成的環境損害卻嚴重得多)。雙方都在大力減少生態破壞,并呼吁對方做更多。2025年6月18日,第五次中歐高層環境與氣候對話在布魯塞爾舉行。未來幾年、幾十年,中國和歐盟的排放量將如何演變?其影響不可低估。
但從長遠來看,有一件事比全球北方國家未來排放路徑更重要,那就是中低收入國家的未來排放路徑。這些國家擁有超過全球一半的人口,在21世紀余下的時間里,這些國家仍將經歷人口增長和經濟大幅增長的時期,而這些國家在未來的技術使用和發展慣性,將比任何一個當今的富裕國家在其境內做出的決定都要重要得多。
盡管這些國家由于貧困,對現有的環境問題幾乎沒有什么影響。但他們的影響力正在急劇上升,并可能很快造成毀滅性的生態破壞。如果像預測的一樣:2100年將有40億非洲人,其生活水平將達到今天美國居民的程度,屆時他們造成的生態破壞將是今天美國的12倍。
因此,如何避免這種情況至關重要。當然,這并不意味著世界上的貧困人口將永遠得不到現代生活的保護和便利。問題的關鍵就是如何在低收入國家實現快速、徹底的綠色轉型。這需要高效且適合當地的綠色技術,并且迅速、廣泛地應用于全球南方,盡管有許多技術目前還在開發中。中國和歐盟有資本和專業知識來幫助這些國家大幅加快所需的轉型。
如何以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實現這一轉變?我提議設立一個生態影響基金(Ecological Impact Fund,簡稱EIF),用以鼓勵和獎勵特定低收入國家綠色技術的發展及其在這些國家的部署(EIF區)。
EIF將每年按預先公布的規模向已登記的綠色環保項目撥付資金,初始規模可能約為300億美元。資金的分配將基于這些項目在前一年于EIF區部署后所避免的生態損害量來決定。該損害量以溫室氣體排放量和健康生命年損失(QALYs)的加權總和來衡量。
由于參與是可選擇的,且年度支出總額預先設定,EIF的獎勵率將通過內部自我調節達到穩定狀態,該狀態被參與企業和EIF出資方共同視為公正:當企業認為獎勵缺乏吸引力時,新注冊參與者減少,導致獎勵率上升;當獎勵率被視為豐厚時,注冊量激增,進而促使獎勵率下降。
作為參與EIF滿五年的代價,任何已注冊的創新技術將在EIF區內永久喪失基于專利的壟斷特權(EIF區外及未注冊綠色環保項目的專利權利不受影響)。EIF為綠色技術企業創造新機遇:既可依托EIF區項目盈利,又能自主決定為每項技術選擇注冊或保留專利特權。
EIF將顯著提升綠色環保技術在EIF區國家的普及率及影響力,同時還可以規避因壟斷溢價導致的價格上漲。影響力獎勵的額外激勵將推動企業促進其注冊技術的廣泛部署與高效應用。利潤增長的前景還將刺激企業開發更多契合EIF區人口需求、文化特性、環境條件及偏好的綠色技術方案。
通過促進EIF區本土及服務該區域的技術擴散與創新,EIF將同步增強當地在綠色環保設施的開發、制造、分銷、部署、運營、維護及修復的能力建設。
EIF可由中國與歐盟共同發起,并爭取其他經合組織國家的支持,其中多數已承諾承擔國際氣候融資義務。額外資金可來源于國際碳抵消市場,并最終通過條約型國家捐資、遺產贈予以及企業、基金會、慈善家的捐贈,逐步建立永久性資本金。
落實《中非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宣言》,中方“非洲光帶”項目助力綠色發展。 圖自央視新聞
現行專利激勵制度存在公認缺陷與低效,而EIF的八個設計特性使其成本效益顯著優于前者,并能確保其資金投入較現有國際氣候融資產生更大影響力:
1.聚焦低收入國家
該區域具備最優成本效益潛力,其巨大的人口規模(人口規模已達中國當前的三倍)所帶來的人均排放量正在面臨著劇增風險,因此是氣候行動的關鍵戰場。
2.為成果付費
傳統融資流向擅于自我包裝的申請者,而EIF不獎勵事前預期(推動型融資),僅獎勵事后驗證的減排實效(拉動型融資)。創新者將自己承擔風險,激勵具有技術判斷力的主體理性設定目標并高效執行。
3.全周期實施導向
EIF只有在綠色技術成功阻止環境損害時才支付獎勵,這迫使創新者需要統籌從研發到終端應用的全鏈條,聚焦最具成本效益的減害方案。未被實際部署應用的尖端技術是無法獲得回報的。
4.開放創新生態
EIF不預設研究方向,而是提供通用評估基準——因為創新者比資助方更懂得如何實現經濟高效的減害。此機制區別于傳統創新獎:后者常指定可能無前景的技術路徑,誘發重復研發并擠壓真正有潛力方案的資源;EIF則構建激勵機制驅動的市場,使多元綠色技術競相發展。
5.動態競爭機制
這種激勵機制驅動的市場通過廣泛競爭能夠維持低獎勵率。若獎勵率超過激勵閾值,將激發更多綠色技術的開發與注冊,進而將獎勵率壓降至必要最低水平。此動態調節得益于EIF向全類型技術開發者開放的普惠機制。
6.激活被忽視的市場
也許是因為潛在用戶相對比較窮,或是購買者收益分成有限,EIF吸引資本投向影響力高卻長期被忽視的綠色技術。通過以影響力獎勵補充銷售收入,來使面向貧困群體的低價銷售實現盈利,進而激勵開發適配其需求的高影響力技術。
7.驅動規模化應用
EIF通過低價高利模式擴大技術覆蓋,激勵開發者投資快速高效推廣。這種通過影響力獎勵替代專利使用費的機制重塑了創新者動機:從防范侵權轉向主動促進技術普及。開發者將通過技術援助、維護服務及價格折扣支持技術有效應用——只要預期收益覆蓋成本。因此在EIF體系下,注冊技術的普及度將遠超現行制度。
8.指數級技術進步
EIF能夠加速創新迭代,持續提升技術評估基準。至2040年,注冊技術將基于當年最優替代方案評估減害成效——而2040年的技術水平將比前幾年沒有EIF時先進得多。這種綠色環保進程的內生性加速是EIF的一個巨大優勢,因為無需額外成本。此外,這對于激勵開發適配貧困群體的技術而言,尤為顯著,因為這類技術常因成本高于污染替代品或收益外部性而被忽視,遵循萊特定律的學習曲線效應還將持續降低成本與價格。
通過攜手創建EIF,中歐還將建立一種以道德為基礎的多邊合作伙伴關系,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合作框架具備超越EIF及其創始國的延展性,可有效抑制國家利己主義,培育基于正義與共同利益的協作意愿,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
作為第一步,中歐可以同意啟動一個試點,以測試和完善EIF的構想。該試點可以設一個獎勵池,比如10億美元。然后,在幾個預先選定的綠色環保項目中,按部署實現的污染減排比例分配。在為期兩年的EIF自選區域中,該試點將具體展示綠色環保機構如何應對競爭性影響獎勵,以及如何迅速可靠地估計生態影響。它將有助于完善生態影響評估,并通過其監測和獎勵的試點項目產生自己的生態效益和政策見解。
總而言之,我們只有這一個世界,我們這代人留下足跡的機會也只有一次,讓我們攜手共應時代挑戰!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