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雅魯藏布江下游超級工程相關話題的熱度很高,后臺有不少朋友在問柏年有啥看法。
今天趁著機會,我們就來好好聊聊這項超級工程。
先說結論,這項工程的意義絕不只是簡單的消納過剩產能,提高清潔能源占比這么簡單。想要統一藏南,這項工程也是不可缺少的。
為什么這么說呢?這事還得從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說起。
1962年,面對印軍咄咄逼人的攻勢,解放軍采用“打頭、切尾、斬腰”的戰術,正面強攻西山口,吸引印軍主力;同時用奇兵穿插至邦迪拉后方,切斷印軍退路,以摧枯拉朽之勢,擊潰印軍。斃傷俘8700余人,其中還有3名準將,繳獲武器彈藥不計其數。
東線部隊逼近阿薩姆平原;西線部隊站穩阿克賽欽地區。
但出乎意料的是,我軍在戰后,大多從被收復的領土上撤走,重新回撤到了出發地,印軍重新占領了藏南地區。聽上去很不理解,背后的原因也實屬無奈。
首先是,地形氣候惡劣,交通完全癱瘓。藏南位于喜馬拉雅山脈南麓,平均海拔超3000米,需要翻越雪山深谷才能進入。當時沒有一條完整公路能抵達藏南,所有物資依賴人背馬馱。
而每年11月到第二年5月又會大雪封山,補給線會被徹底切斷,當地駐軍會陷入"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絕境。如果強行駐軍,就需要留一支幾萬人的大部隊才行。
按當時運輸條件來看,光物資運輸成本就會傾盡整個大西南的財政收入,而1962年的中國剛經歷三年困難時期,全國糧食產量僅1.8億噸,沒有辦法維持這樣一支駐軍,被迫無奈撤了回來。
而當下,這些困難都在被我們一一攻克。
2006年通車的青藏鐵路,每年運力能達到5000萬噸,相較公路運輸,效率能提升8倍。川藏鐵路預計2030年全線貫通,到時候“成都-林芝”10小時直達,這將徹底打通入藏大動脈。
交通上的問題解決了,還缺什么呢?缺電。
2023年西藏人均用電量僅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1/3,藏南地區因基礎設施落后,實際用電缺口更大。
印度控制的藏南地區,也就是偽“阿魯納恰爾邦”通過小型水電站供電,但電力覆蓋率不足40%,中國實控區也面臨供電不穩的問題。
同樣的,電力供應不足也影響到了軍事設施。高原雷達站、電子對抗設備需持續供電,斷電就會導致監控盲區。
邊境哨所、雷達站被迫需要用柴油發電機供電,單座哨所每年要消耗柴油50多噸,而高原本身的運輸成本是內陸的10倍,燃油運輸甚至一度占到了邊境駐軍后勤成本的60%。
未來伴隨著墨脫水電站的陸續建成,這一困難也將被攻克。
每年發電量超過3000億千瓦時,可以滿足3億人口年用電需求,西藏本地用電問題徹底解決。
如果里面20%發電量直供邊境國防設施的話,足夠支撐500個大型雷達站和200個導彈陣地全年運轉,大大增強我們在邊境對抗中的實力。
除了電站本身,大家別忘了為了水電站建設,我們必然要往藏南方向修更多的公路和鐵路,調兵也好,后勤運輸也好,都會更加便捷。
1962年,我們的輕步兵從墨脫趕赴前線需要7天,現在我們的坦克和自行火炮,抵達藏南沖突點只需要3小時。遠程火箭炮部隊依托電站供電,可以持續火力壓制印度阿薩姆邦全境。
從更長遠的角度來說,印度已經向藏南移民超800萬人,企圖通過設立“阿魯納恰爾邦”實施行政管轄,那么我們就可以沿實控線修建察隅至下察隅公路,利用交通和能源優勢,把經濟搞起來,形成“經濟磁吸效應”。
提供優于印度的電價、5G網絡覆蓋,爭取民心向背。通過經濟融合、民生供給、火力威懾逐步收回印度實控地區,等到印度內亂或中美博弈出現窗口期,再用真理,完整收回藏南,最終實現國家統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