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7月24日報道 據(jù)法國《觀點》周刊網站7月21日報道,它們能否扭轉戰(zhàn)局?新型“飛鏢”無人機現(xiàn)已交付烏克蘭軍隊。盡管莫斯科似乎在烏克蘭的天空中占據(jù)上風,但這些無人機憑借其更大的有效載荷能力,成為烏克蘭部分希望的焦點。
新型“飛鏢”無人機的航程超過40公里,有效載荷達14公斤,比目前的單引擎無人機的有效載荷高出6公斤。據(jù)《巴黎人報》報道,目前新型“飛鏢”無人機僅少量交付給烏克蘭軍隊。“飛鏢”無人機公司代表在18日舉行的“勇敢1演示日”活動上保證稱,這些無人機“已經過測試,沒有出現(xiàn)任何問題”。
專業(yè)平臺“國防科技社區(qū)”在其網站上大力宣傳“飛鏢”無人機能夠進行“高精度打擊”,最高時速可達160公里,并能抵御“輕武器的多次射擊”。
這對烏克蘭武裝部隊來說恰逢其時。值得注意的是,根據(jù)烏克蘭空軍的數(shù)據(jù),4月至6月期間,平均有15%的俄羅斯無人機突破了烏克蘭的防御系統(tǒng)。這一數(shù)字是今年前三個月的三倍,當時只有5%的俄羅斯無人機成功突破。
因此,自俄烏沖突爆發(fā)以來,烏克蘭大幅提高了無人機產量。《基輔獨立報》援引前國防部長魯斯捷姆·烏梅羅夫的話報道稱,烏克蘭企業(yè)每年可生產多達400萬架無人機。“6月份,在烏克蘭國防軍打擊的所有敵方目標中,有三分之一是由無人機部隊實現(xiàn)的。”他補充道。
據(jù)烏克蘭軍事網報道,“勇敢1演示日”由烏克蘭政府的“勇敢1”平臺協(xié)調舉辦,其目的之一是“借助于使用機載中繼器、能夠打擊40公里以外目標的攻擊型無人機尋找集成解決方案”。(編譯/林曉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