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普京在畫餅打雞血這方面,還是有兩把刷子的。明明自家海軍都垮得不成形了,還非得整出一副即將東山再起的樣子。
據央視新聞報道,7月24日,在“波扎爾斯基大公”號核動力潛艇的升旗儀式上,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俄羅斯將全面實施建設現代化海軍的計劃,確保俄在全球海域的國家利益。
同時他還特意分享了一下計劃進度,稱目前俄羅斯各地造船廠的在建艦艇超過70艘。有一說一,這個規模已經是相當可觀了,差不多能占到俄羅斯現役艦艇總數的兩成,比許多國家總的艦艇數量還要多。
對于俄海軍來說,這無疑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畢竟在俄羅斯的陸??仗旄鞔蟊N里面,海軍發展向來都是短板,被視為俄羅斯在軍事方面的拖油瓶。
據相關數據顯示,如今俄羅斯海軍有著超過400艘的現役艦艇,總排水量超過126萬噸。不管是從艦艇數量上看,還是從艦艇噸位上看,俄羅斯海軍都是當之無愧的全球第三大海軍。
然而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在俄羅斯海軍龐大規模的背后,是整體裝備水平的全面落后。軍艦非老即破也就罷了,還得不到及時的保養維修,只能是常年在港口船塢趴窩。
比如俄羅斯海軍的門面,也是俄羅斯唯一的現役航母——“庫茲涅佐夫”號。從2017年就開始大修升級,結果修了七八年都沒見好,甚至還愈發的糟糕,都快要給修退役了。
不久前,據俄羅斯《消息報》報道,俄羅斯國防部可能不打算繼續維修“庫茲涅佐夫”號航母,而是要直接將其退役并拆解。
這意味著俄羅斯海軍或將進入到無航母時代,成為全球三大海軍,甚至于五常國家里面,唯一一家沒有航母的海軍。
對于俄羅斯海軍而言,這無疑是一次重大的打擊,將其推入了有史以來的最低谷。甚至于對于俄羅斯整個國家而言,都算得上一次信心的重創。畢竟在俄烏沖突仍舊激烈的當下,俄羅斯海軍的衰敗,很大程度上也代表著俄羅斯的損失。
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普京宣布拋出俄海軍建設計劃,對于俄羅斯海軍士氣和國家信心的提升無疑都是有著極大的作用。
不過也僅限于此了。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所謂的全面建設現代化海軍,不過是普京給俄海軍或者說給俄羅斯人畫的一張大餅,很難成為現實。
原因很簡單,就兩個字——沒錢。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軍隊建設從來都是一個極其燒錢的游戲,尤其是海軍,隨便一艘艦艇造價都是以億美元為單位。像美國的那些十萬噸級核動力航母,造價更是能夠高達上百億美元,比全球大部分國家一整年的軍費都還要多。
當然海軍的軍艦不光是造的時候費錢,服役的時候更費錢。尤其是像航母這樣的大家伙,油箱容量高達幾千升,每年光油錢都是一個天文數字,更不要說其他的人員開銷、運行維護,以及艦載機等配套設施的花費了。
需要注意的是,這還得是在軍艦正常使用,不出現故障的情況下。如果是在服役期間出現了一些事故,需要進港維修,那么這個花費還得要蹭蹭的往上漲。像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在2017年搞了一次為期一年半的大修升級,花掉了整整13億歐元。
前面提到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在2017年剛開始大修的時候,俄羅斯就拿出了600億盧布的預算。原本是計劃4年搞定,結果修到現在都沒有修好不說,費用也在一直往上增加。其中僅是發生在2018年的一次維修事故,就讓俄羅斯多出了7000萬盧布的開銷。
總而言之,海軍建設很費錢。不巧的是,俄羅斯眼底下最缺的就是錢。
眾所周知,俄羅斯這個國家長期以來就是一個偏科生,而且是偏得非常離譜的那種。軍事上常年穩居世界前三,經濟上卻是連世界前十都擠不進去,工商業一點也不發達。好在家里的資源足夠豐富,使其可以通過出口石油、天然氣獲取不菲的收入,否則可能溫飽都要成問題。
然而不幸的是,隨著俄烏沖突的爆發,俄羅斯的能源出口貿易慘遭西方制裁。不僅近乎是失去了歐洲這個最大的客戶,連印度、巴西以及咱們等一些俄羅斯的貿易伙伴,也被西方警告不允許和俄羅斯有著貿易往來。
比如在7月1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就提出了所謂的“二級制裁”概念,表示俄烏停火協議如果無法在50天內達成,那么美國就會對俄羅斯的石油買家們加征關稅。
盡管說美國這只是一種威脅,并不代表大家都會聽從其安排,真的與俄羅斯斷絕貿易往來。但至少是說明了在俄烏沖突的大背景之下,俄羅斯的經濟發展是遭受了嚴重沖擊的。尤其是在堪稱其經濟命脈的能源貿易上,俄羅斯面臨著極大的困境。
俗話說得好,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一個國家的經濟如果沒搞好,那么對于這個國家的方方面面,無疑都會有著嚴重的影響。而這里面顯然也包括了極其燒錢的軍事方面。
關于這一點,可以從俄羅斯的軍費上得到一個比較直觀的體現。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發布的數據,2024年俄羅斯的軍費開支高達1490億美元,差不多相當于俄羅斯當年GDP的7%,以及兩成的俄羅斯政府總開支。
毫無疑問,這個比例已經是相當的高了。要知道當今世界大部分的國家,軍費開支占比GDP都不會超過2%。而此前美國對北約提出的5%門檻要求,則是搞得北約各國頭疼不已。而這也意味著俄羅斯當前承受著極大的軍費壓力,很難再有更多的錢投入進去。
當然1490億美元也不少了,在全球范圍內也僅僅只是少于中美這兩個大國而已,比之第四名的德國多了近一倍。但是我們要明白,俄羅斯的軍事體量是很龐大的,有著上百萬的現役軍隊和數以千計的飛機坦克,另外還有著堪稱全球最大規模的核武庫。
與此同時,俄羅斯還在打仗,正所謂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戰場上每天都得要砸錢。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俄羅斯需要花錢的地方,遠遠超過全球絕大部分國家。單是維護核武庫以及相關的設備設施,差不多就得要消耗掉俄羅斯超過3成的預算。而考慮到俄烏戰場的實際需求,陸軍和空天軍又得拿走剩下軍費的大頭,以至于最終留給俄海軍的預算少得可憐。
保守估計,應該不會超過10%,也就是差不多150億美元的樣子。
當然150億美元依舊是一大筆錢,都夠得上造一艘福特級航母了。給到俄羅斯這邊,造個兩三艘“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想來沒多大難度。
可問題的關鍵是,這些錢并不是全部拿來給你更新裝備的。至少其要優先滿足現有的俄羅斯海軍日常開銷才行。比如那幾百艘軍艦的使用、維修以及保養費用,十幾萬海軍官兵的工資和生活花費,以及港口、武器等配套設施設備的維護和消耗。
這么三三兩兩的分下來之后,能夠打給船廠的錢可能就所剩無幾了,甚至于打欠條都說不準。在這樣一種情況下,俄羅斯海軍別說是去升級了,能保證現有的這點兒家底也就不錯了。
或許有人不理解,不是說70多艘艦艇已經在船廠開建了嗎?這其實并不沖突,畢竟開建又不代表建好了,隨時都可能爛尾嘛。
否則他們也不會在修了七八年之后,突然中斷“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維修,并打算將其退役拆解。事實上他們不是修不好,而是沒錢修,更沒錢養。
總結來說,隨著俄烏沖突持續所導致的經濟壓力愈發加大,俄羅斯海軍的后續發展無疑會更加的艱難。所謂的全面建設現代化海軍,可能更多的只是一個口號,很難成為現實。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俄羅斯可以放棄水面艦艇的升級,專攻水下的核潛艇,從而把錢花到刀刃上,最大化的提升俄海軍戰斗力。在開頭提到的核潛艇入役儀式上,普京就明確強調:建造戰略導彈潛艇是俄羅斯的優先選擇。
但是這樣的路子,終究是無法上臺面,畢竟潛艇這東西短板太明顯,遇到驅逐艦、反潛直升機這些東西,就跟老鼠見了貓一樣。一支真正意義上的大國海軍,終究還是需要航母驅逐艦這些水面艦艇來撐場子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