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鎮平縣委宣傳部、人武部、退役軍人事務局、小微企業商會、棗園鎮黨委、政府聯合組成慰問組,帶著深情敬意,來到抗戰老兵時文玉家中開展走訪慰問活動,為這位99歲高齡的老英雄送去慰問品及崇高的敬意。
“時老,我們來看您了!身體最近怎么樣?” 一進門,慰問組成員便緊緊握住時文玉老人的手,關切地詢問他的身體狀況和生活起居。盡管年事已高,但老人依然不糊涂,看到來訪的工作人員,眼中閃爍著激動的淚花。
在與老人的交談中,一段段塵封的抗戰記憶被緩緩揭開。時文玉1925年出生,1943年參軍入伍,曾隸屬于國民革命軍55軍,先后參與過豫西會戰、鄂北會戰等多次戰役。“那時候條件苦啊,吃不飽穿不暖,武器也落后,但大家都憋著一股勁,就是要把侵略者趕出去!” 老人顫抖著雙手比劃著戰斗場景,眼神中透露出堅定的信念。在保衛南陽的一次對日戰斗中,他身負重傷,至今身上仍留有四處清晰的傷疤,這些傷疤成為那段艱苦抗戰歲月最深刻的印記。
慰問組認真聆聽著老人的講述,并不時為老人擦拭眼角的淚水。“您是國家的功臣、民族的英雄,您的英勇事跡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慰問組負責人表示,鎮平縣始終高度重視抗戰老兵的生活保障工作,近年來通過完善優撫政策、開展常態化走訪、解決實際困難等措施,讓老兵們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
交談中,時文玉老人的侄子時國強拿出珍藏多年的老照片和軍功章,向大家講述背后的故事。當看到泛黃照片中年輕的自己時,老人不禁感慨:“犧牲的戰友們沒能看到今天的好日子,我替他們多看看,多享享國家的福。” 簡單的話語道出了一位老兵對戰友的思念和對如今幸福生活的珍惜。
慰問結束時,慰問組向時文玉老人致以崇高的敬禮,并叮囑其家人要悉心照料老人的生活,同時表示,將繼續挖掘整理抗戰老兵的英雄事跡,通過開展主題宣講、進校園等活動,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激勵全縣人民特別是青少年以英雄為榜樣,奮勇前行。
離開時,時文玉老人依依不舍,在他布滿皺紋的臉上,刻滿了厚重的歷史。此次走訪慰問不僅為抗戰老兵送去了物質上的幫助和精神上的慰藉,更讓大家在聆聽歷史中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進一步凝聚起銘記歷史、致敬英雄、開創未來的磅礴力量。
審核:楊旸 校對:王遠 編輯:黃磊磊
歡迎社會各界積極投稿(zpwlk@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