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邊境談判剛結束,氣氛尚未完全回溫,巴基斯坦軍方高層緊接著來華面談。對此,中國外長王毅打開天窗說亮話。那么,為何在中印邊境對話剛有突破的當口,巴基斯坦軍方高層選擇訪華?而王毅面“打開天窗說亮話”背后,又釋放了哪些信號?
7月23日,中印邊境事務第34次機制性磋商在新德里舉行,雙方對邊境局勢管控所取得的階段性進展給予“積極評價”,同時宣布啟動第24次特別代表會晤的籌備工作。這意味著中印兩國正在以實際行動緩解緊張關系,試圖將邊境問題納入可控軌道。同一天,印方宣布恢復中國公民赴印旅游簽證,這是自2020年疫情以來,首次放寬此類人員往來限制,被普遍解讀為印方在對華關系上的一次主動緩和。
而就在中印互釋善意的第二天,巴基斯坦陸軍參謀長穆尼爾抵達北京,王毅代表中方高規格接待,并直接以“兄弟情誼”和“命運共同體”等外交高頻詞匯作開場。隨后,王毅話鋒一轉,提出“希望巴軍方繼續全力保障在巴中國人員、項目和機構安全”,這番話語不加掩飾直指關鍵,既回應了當前南亞安全局勢風云變幻的復雜現實,也明確了中方在中巴戰略互信上的態度邊界。通俗點講就是中巴雖然是全天候伙伴,但合作不能只講情義,更要講責任。
這層含義巴方不可能聽不懂。穆尼爾在回應中,不僅重申巴方“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障中國利益”,還罕見地強調巴軍“愿積極推動兩國加強反恐合作”,其中的加強一詞,暗含過往配合力度仍有改進空間。這種彼此講真話攤開說的互動方式,表明中巴關系不僅牢固,還有著清醒務實的一面。
值得注意的是,這場高規格面談所選的時機很微妙。中印剛剛結束一場“氣氛不錯”的邊境談判,中方此時邀請巴軍高層來訪,無疑是在傳遞一種平衡信號,中國在努力改善與印度的關系,但也要與合作伙伴攜手應對各種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威脅。特別是涉及中巴經濟走廊安全、瓜達爾港運營、在巴中國工程師人身保護等實質性問題時,中方態度堅定且明確。
從地緣角度看,巴基斯坦作為印度的“傳統對手”,在中印邊境局勢松動的敏感時刻訪華,不僅是中巴之間既有合作機制的自然延續,也是一種外部戰略施壓的隱性釋放。王毅在講話中刻意提到,“中方將一如既往把巴基斯坦置于周邊外交優先方向。”這是有意在通過對比提醒印度:中方在調整對印策略的同時,仍牢牢掌握與南亞其他關鍵國家的深度合作空間。
而這場平衡外交,還反映在中國整體南亞戰略節奏的調整上。當前中印邊境局勢雖無大規模沖突,但摩擦與誤判的風險依然存在,政治互信基礎脆弱。而在另一側,巴基斯坦近年來政局不穩,經濟發展疲軟與恐襲事件不斷,尤其是與中國項目相關的安全問題日益凸顯。在這一大背景下,中國選擇同時對印施以溫和、對巴亮明底線,正是雙線并舉以穩促變的策略體現。
事實上,這也反映出中國正在推動南亞外交進入一個新階段,不再僅僅以歷史情感維系傳統盟友關系,也不再因為歷史矛盾放棄改善與潛在對手的對話空間。在王毅的表態中,“構建更加緊密的命運共同體”與“打擊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這兩個語義核心一柔一剛,既展現了中方對未來合作方向的樂觀期待,也傳遞出對現實安全挑戰的深刻警惕。
未來,中印兩國還將通過特代會晤機制,持續推進邊界問題解決,而中巴在軍事與反恐領域的合作也將不斷深化。中國在南亞的“多線平衡”戰略,將繼續保障國家核心利益與區域和平穩定,也將為全球更大范圍的多邊合作,提供可資借鑒的思路與范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