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南亞風暴再起。印度空軍陣風戰機成規模前出印巴邊境,莫迪政府高調軍演,與此同時,印度駐華大使館突然恢復中國公民旅游簽證。這個節點,地緣格局的微妙變化,背后藏著一連串復雜的博弈與權衡。印度“左手示好中國,右手劍指巴基斯坦”,當下局勢,耐人尋味。
陣風
南亞“空中風暴
拉賈斯坦邦的烈日下,印度空軍的陣風戰機在跑道上一字排開,銀灰色機身映著熾熱陽光。7月23日至25日,印度高調宣布開啟邊境大規模軍演,陣風、幻影-2000、蘇-30MKI等主力戰機悉數參演。印方宣稱此次演習旨在“強化戰略要地作戰能力”,但時機和規模,絕非例行。
距離5月印巴空戰的慘烈還未遠去,彼時印度空軍損失多架主力機型,戰損數據至今未對外詳盡公布。美國白宮公開消息指出,印方實際損失高達5架戰機。即便印方試圖以“技術故障”搪塞,但國內質疑聲浪高漲,軍方壓力陡增。
蘇-30MKI
印度軍方選擇在此時以“全明星陣容”高調軍演,很明顯是在向國內外傳遞信號:印度空軍依然具備強大戰斗力,能夠在關鍵地帶形成空中威懾。盡管如此,演習背后的焦慮卻難以掩飾。印度空軍長期存在兵種協同不暢、數據鏈整合度低等問題,體系化作戰能力難以與周邊對手匹敵。五年來,印度空軍因機械故障墜毀的戰機數量遠超巴基斯坦,“萬國造”體系暴露出眾多短板。
印巴空戰陰影未散
距離5月的那場邊境空戰已過去兩月有余,但印軍飛行員對巴基斯坦遠程壓制戰術的忌憚依舊。中國技術加持的巴基斯坦航空體系,已完成從預警、偵察到中遠程打擊的完整鏈條。印度即便擁有進口陣風,但依賴單機性能已難以取得優勢。演習中大規模動用“流星”遠程空空導彈,主要針對巴基斯坦采購的殲-10CE和霹靂-15,但體系差距短時間內難以彌補。
軍演周期內,印軍還模擬“布拉莫斯”導彈飽和攻擊,試圖突破巴方防空體系。印度媒體對此大肆渲染,但實戰中“布拉莫斯”能否突破現代防空網,依然存疑。更值得關注的是,印度空軍事故頻發,演習期間一旦再出現墜機失事,無疑會成為國際輿論的焦點。
殲-10CE
“內安撫,外威懾”兩手策略
印度本輪高調軍演,既是對5月空戰慘敗的回應,也是對國內民意的大規模安撫。近年來,印度國內軍事自信心屢遭重挫。軍方亟需用一場聲勢浩大的演習來提振士氣,塑造“強軍”形象,為莫迪政府鞏固執政基礎。
面對巴基斯坦,印度希望以武力示強,維持邊境壓力。巴方軍方高層近期密集訪美,獲得美國總統會見,這一外交突破讓印度感受到地區戰略空間的進一步被壓縮。特朗普政府對印度鋼鐵、汽車征收高額關稅,貿易摩擦加劇,美印關系出現裂痕。印度不得不在WTO框架下對美提出報復性關稅,雙邊談判陷入僵局。
“對華示好”突顯無奈
就在軍演如火如荼展開的同時,印度駐華大使館突然宣布恢復中國公民旅游簽證。這是自2020年中印邊境沖突后,首次對中國游客“解禁”。不僅如此,印度國防部長、外長近期接連訪華,在上合組織防長會議上高調表示希望尋求“永久性解決中印邊境爭端的方案”。
印度社會各界對這一轉變反應復雜。部分學者直言,印度一切“對華示好”本質上都是“演給美國看”。但更多理性聲音認為,印度正逐步意識到,與中國對抗只會讓自己陷入更大危機。2025年G7加拿大峰會上,莫迪遭遇集體冷遇,未能獲得任何雙邊會談,西方媒體一度對其到訪“視而不見”。國際環境的變化,讓印度不得不重新權衡東西方關系。
“全面倒向西方”遇阻,印度急需出路
全球產業鏈加速重構,歐美與中國圍繞關稅和供應鏈展開新一輪博弈。越南模式被廣泛關注——在大國夾縫中靈活游走,獲得了可觀的發展機會。印度企圖復制,但地緣環境和產業基礎決定了其難以簡單照搬。
2025年以來,印度加快參與金磚國家、上合組織等多邊合作,希望通過“非西方”平臺獲得更多話語權。歐盟與美國在關稅談判上各有算盤,特朗普與中國的經貿談判反復拉鋸,印度發現自身利益在大國博弈中愈發邊緣化。
“軟硬兼施”,印中關系進入新階段
印度解除對華簽證限制,釋放信號明確:希望邊境摩擦不影響雙邊關系大局。印方官員多次公開表示,“要辦大事,先穩住中國”,顯示莫迪政府在大國均衡戰略上的微調。印中在經濟、反恐等領域合作空間仍在,但前提是雙方都能保持邊境局勢的可控。中國對印度的政策依舊是“不尋求對抗、但絕不退讓”,雙方需要在復雜環境下尋找新的平衡點。
軍事“表演”還是戰略調整?
印軍三天高強度軍演,不僅是對巴基斯坦的壓力測試,更是對自身體系短板的檢驗。印度空軍以陣風、蘇-30、幻影-2000等多國裝備為主,長期缺乏統一的作戰體系。數據鏈整合、兵種協同、后勤保障等問題依然突出。2025年5月空戰,印軍慘敗主要原因即為體系落后,單機性能再強也難以彌補整體短板。
軍方高層深知,印巴邊境一旦進入實戰,巴基斯坦依托中國提供的情報與技術支持,能夠實現對印軍的遠程壓制與體系化反制。印軍想在短時間內完成躍升,現實難度極大。軍演更大意義在于“秀肌肉”,穩定國內信心,同時通過高調演習爭取西方軍事技術和情報支持。
印巴對峙會否升級?
權威機構統計,2024年印巴邊境實際交火次數已創近十年新高。雖然大國普遍不愿南亞局勢失控,但邊境摩擦隨時可能因意外事件升級。印度軍方近年軍演事故頻發,2023年和2024年分別有兩架主力機型因機械故障墜毀。每次事故都成為國內反對派攻擊政府的“彈藥”。
當前,巴基斯坦已將多型中國制造的防空導彈、雷達系統部署前線。兩國在邊境部署的戰斗機數量和質量都呈現新一輪軍備競賽態勢。外界普遍擔憂,一旦再度發生誤判,局勢或將失控。
印度的“自我安慰”與現實壓力
莫迪政府內外交困,既要回應民眾對“強軍”的期待,又要避免在邊境陷入新的消耗戰。貿易、外交多重壓力下,印度對西方的信心受到動搖。國內經濟增長承壓,外部投資趨于謹慎。印度逐步發現,無論是在全球供應鏈、還是在國際談判桌上,單純“倒向西方”難以獲得實質性戰略回報。
調整“對華策略”
印度近年在金磚、上合組織等多邊平臺上頻繁發聲,試圖擴展自身影響力。恢復對華簽證、外長國防部長訪華、在國際會議上主動釋出善意,都是莫迪政府主動調整的表現。外界分析,如今的印度已意識到,中國不只是一個潛在對手,更是必須打交道的鄰居。中印之間的貿易、投資、反恐等問題,需要理性和機制性對話。
印巴邊境目前已成為檢驗南亞地緣安全穩定的“風向標”。印度單方面的軍事恫嚇難以改變地區力量平衡。巴基斯坦有中國的技術和情報支持,印軍短時間內難以突破體系防御。多邊機制成為管控沖突的關鍵。外界普遍認為,只要莫迪政府不在邊境問題上“冒險”,中印在經濟、反恐等領域仍有合作空間。
參考資料:印度:將在印巴邊境軍演,“陣風”參加!
2025-07-23 14:2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