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濕地公約》第十五屆締約方大會在津巴布韋開幕,杭州市、溫州市正式獲授“國際濕地城市”稱號,浙江國際濕地城市創建實現零的突破,也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個一次性獲得兩個城市認證的省份,為建設高水平生態省增添了一張國際生態金名片。
“國際濕地城市”是全球濕地保護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旨在應對全球城市化進程中濕地退化危機,表彰在濕地保護與城市和諧共生方面成就卓越的城市。
中國于1992年加入致力于全球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的《濕地公約》。“國際濕地城市”認證是由《濕地公約》組織發起,自2017年啟動認證至本次名單揭曉前,全球共有43座城市入圍,其中中國13座。此次新增的31個城市中,我國占9座,浙江獨占兩席。
全球30種最瀕危鳥類之一的海南鳽在千島湖繁衍生息,東方白鸛在西溪濕地展開羽翼,一度瀕危至全球僅存約2000只的黑嘴鷗在溫州灣灘涂嬉戲,黑臉琵鷺優雅的身影倒映在潮間帶……鳥類種群的回歸并非偶然,背后是杭溫兩城持續數年的濕地保護行動。
在杭州,西湖、西溪、大運河綜合保護工程讓濕地水域恢復生機,銅鑒湖、陽陂湖等古濕地重煥新顏;溫州創新濱海生態修復,2023年至2024年全面除治互花米草4.9萬畝恢復灘涂,打造每年吸引數萬海鳥來此筑巢棲息的“候鳥驛站”。
杭州
杭州濕地資源豐富、類型眾多、保護形式多樣,13.43萬公頃大美濕地浸透著江南韻味,呈現出人間天堂的獨特韻味和別樣精彩。
杭州濕地類型豐富,涵蓋森林沼澤、灌叢沼澤、內陸灘涂、沼澤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庫水面、坑塘水面、溝渠9種地類,濕地率達 8.0%。
全國首個國家濕地公園——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探索形成的濕地為“玉”、周邊為“金”的濕地與城市一體化發展“金鑲玉”模式,為全球城市中濕地的保護和利用提供了科學有效的借鑒模式。
近年來,杭州對濕地的研究步履不停,建成國內首個權威“中國濕地植物數據庫”,收錄2000多種中國濕地植物;開展國家水專項西湖課題研究及工程示范,累計種植31.7萬平方米的“水下森林”。
接下來,杭州將進一步擦亮“國際濕地城市”金名片,加強濕地保護與管理,不斷探索濕地生態價值轉化新路徑,為建設世界一流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提供堅實的生態保障。
溫州
溫州濕地面積達22.33萬公頃,濕地率約為16.76%。全市現有國際(國家)重要濕地2處,省級重要濕地8處,成功探索出保護與發展共融的示范路徑。
溫州市甌海區三垟濕地
溫州市平陽縣南麂列島
構筑濱海濕地生態廊道,南麂列島獲評中國十大最美海島,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融合“藍色海灣”工程,率全國之先成立地市級的紅樹林研究中心,營建紅樹林面積超400公頃,打造“中國最北”的萬畝紅樹林濕地。以溫州灣、南麂列島等10處代表性濕地為基礎,在周邊河道、溝渠、坑塘等地域打造小微濕地102處,聯通城鄉濕地節點成網。
下階段,溫州將繼續大力推進濕地生態保護修復,以更高標準打造世界級濱海濕地保護樣板,以更實舉措打造現代化濕地管護治理樣板,以更新方式打造全國性濕地科教宣傳樣板。
浙江省林業局自2022年組織杭州、溫州啟動“國際濕地城市”創建工作以來,堅持濕地與城市融合發展,統籌濕地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全面提升濕地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以“城濕共生”的東方智慧,為世界濕地保護貢獻“浙江方案”。
材料來源:浙江省林業局、浙江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