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美國國務院23日宣布正在對哈佛大學繼續作為交流訪問學者項目擔保方的資格展開調查,這是特朗普政府限制這所美國知名大學招收海外學生資格后的最新舉措。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在一份聲明中說,交流訪問學者項目擔保方必須遵守所有訪問交流規定,保持報告透明度,確保項目運作“不得損害美國外交政策目標或危害國家安全利益”。
聲明中并未說明對哈佛展開此項調查的原因。
對于特朗普政府這一最新舉措,哈佛大學發言人紐頓(Jason Newton)在聲明中回應說,此次調查是“美國政府再次采取的報復性舉措”,侵犯了哈佛大學的正當權利。該發言人同時強調,哈佛始終致力于遵守交流訪問學者項目的相關法規。
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全民閱讀教育研究院院長郭英劍曾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也曾在哈佛大學做高級研究學者。他對第一財經表示,美國國務院最新舉措表面上是信息審查,實質上卻是對整個國際學術交流環境趨緊趨勢的又一體現。“這一舉措可以視為特朗普政府收緊留學與交流政策、強化國家安全審查邏輯的延續。”他稱。
給哈佛一周時間
今年5月,美國國土安全部就曾出手,宣布撤銷哈佛大學獲得的學生和交流學者項目(SEVP)資質,禁止哈佛招收國際學生,現有的外國學生也必須轉學,否則將失去合法身份。在哈佛大學就此事起訴特朗普政府后,法官頒布臨時限制令,凍結了上述決定。
但負責審理此案的聯邦地區法官伯勒斯表示,特朗普政府仍然可以對哈佛大學進行調查。在6月份的一項裁決中,她寫道,政府有權審查哈佛大學遵守與國際學生招生相關的聯邦法規的情況,并發送相關的“常規信息和文件請求”。
美國國務院此次調查的重點則是哈佛大學參與交流訪問者項目(EVP)的情況。該項目由美國國務院下屬機構負責管理,旨在促進文化、教育和專業領域的國際交流。涵蓋學生、教授、研究人員等申請人通過J-1簽證進入美國參與學術研究或進行其他文化交流活動。部分J-1簽證持有者必須回國至少兩年,才能獲得其他簽證進入美國。哈佛大學作為EVP項目擔保方,負責篩選和管理J-1簽證持有者,為其提供學術指導及簽證支持等。
據媒體報道,國務卿魯比奧已于23日致函哈佛大學校長加伯通知他相關調查正在進行。根據媒體獲得的信件副本,魯比奧在信中要求哈佛在一周內提供與其簽證項目相關的記錄,并表示美國國務院計劃約談與該項目相關的哈佛員工及簽證持有者。
目前尚不清楚美國國務院要求哈佛大學提交哪些具體記錄。
有何影響?
實際上,在美國國務院宣布這項調查之前,持有 J-1簽證的國際學者和持有 F-1 簽證的學生就已經開始遇到困難。一份6月提交的法庭文件顯示,已有多位國際學者和學生在波士頓機場被入境或在美國領事館面臨拒簽。
一位哈佛大學在讀博士生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聯邦政府要求哈佛大學共享國際學生信息讓他感到擔憂。他表示,如果學校妥協,未來聯邦政府如果借由吊銷國際學生的簽證或遣返,國際學生將失去一層重要的保護。
郭英劍表示:“根據我的判斷,未來美國很可能會大幅限制交流訪問學者項目,尤其是那些有官方資助背景的項目。而簽證發放延遲乃至個別項目被直接中止,恐怕都將成為常態。”
他進一步分析稱,“對全球學者而言,這一不確定性將直接影響他們的研究規劃、合作意愿及職業發展路徑。在更大范圍內,這種限制無疑會對全球范圍內的學術交流產生寒蟬效應,使得知識、人才與思想的自由流動受到制度性阻礙。”
哈佛大學發言人表示,哈佛大學將繼續招收和資助國際學者、研究人員和學生,并將保護其國際社區,并支持他們在今年秋季申請美國簽證和前往校園。
“對于哈佛大學而言,作為全球學術中心之一,其吸引國際訪問學者的能力,正是其學術多樣性和全球影響力的重要支撐。一旦擔保資質受到限制,不僅會影響學校的國際聲譽,也可能削弱其研究生態的開放性與包容性。”郭英劍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