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賓夕法尼亞州能源峰會拋出對華新基調,僅一句“以非常友善的方式”便讓全球市場屏息。
八個字像一把手術刀,切開了白宮對華戰略的肌肉層。臺下掌聲未停,空軍一號已傳出總統考慮訪華的風聲,時間距離他競選時承諾的“百日成行”整整拖了五個月。熟悉內情的人說,特朗普如今在內部會議里常被顧問提醒“別再把中國逼到墻角”,這種微妙換位成了第二任期最大的變量。
特朗普(資料圖)
變化先從生意場開始。7月第一周,商務部悄悄給C919發動機放行;第二周,英偉達拿到向中國銷售H20芯片的綠燈。這兩張許可證曾被華盛頓稱為“永不松綁”,現在一紙公文就撕開了口子。理由并不神秘:通用電氣算過賬,不賣發動機就丟掉240億美元訂單;五角大樓更緊張,一架F-35要用417公斤中國稀土,一旦斷供,洛克希德的組裝線只能熄火。
數字不會撒謊。2025年上半年,美國自華進口稀土占比從35%掉到22%,通用汽車每天因缺料損失2.3億美元;另一邊,中國貿易順差再創新高,證明“關稅大棒”打疼自己的概率遠高于擊垮對手。華爾街把焦慮寫在臉上,8月12日關稅休戰到期前,財政部長貝森特提前出來安撫:“別盯著日歷,期限可以往后挪三個月”。
白宮內部因此吵成一鍋粥。鷹派拍桌子說芯片解禁等于給中國送禮,溫和派反問:繼續加稅,通脹再沖4%誰來背鍋?5月剛收緊的設計軟件出口管制,7月就部分回滾,政策180度急轉已成常態。魯比奧的轉變最有看頭,這位曾把“對抗中國”掛嘴邊的國務卿,7月11日與王毅會談后改口“對話建設性”,被國會山私下嘲諷“比稀土還稀有的妥協”。
特朗普(資料圖)
北京聽完八個字,回了十六個字:“加強接觸、防止誤判、管控分歧、拓展合作”,句句對準美國軟肋。尤其“防止誤判”分量最重——特朗普前一天還在放話“買俄油的國家等著挨100%關稅”,中方隔天就回一句“關稅戰沒有贏家”,把紅線劃得明明白白。
真正的底氣來自實驗室和港口。當特朗普在匹茲堡大談“美國AI天下第一”,中國已拿下200多項關鍵技術節點;東盟悄然取代美國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去美國化”的供應鏈正悄悄成型。稀土只是工具箱里的一張牌,中方沒打算一次性甩光,外交部一句“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把門檻擺在世人面前:沒有平等,見與不見都一樣。
更戲劇的是芬太尼關稅的180度掉頭。2月特朗普剛以“中國放任毒品流入”為由加稅20%,7月卻在新法案簽字儀式上改口“中國正在邁開大步幫忙”,甚至幻想“毒販會被中方判處死刑”。中國外交部當場拆臺:“芬太尼是美國自家難題”,把功勞簿直接撕碎。華盛頓發現,2018年的劇本復制到今天,換來的只是GDP萎縮1.2%的預測和農民選票的反噬。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的“友善”并非良心發現,而是痛感疊加后的止損。對俄100%關稅的威脅看似劍指莫斯科,真正想掐斷的是中俄2500億美元貿易流里的能源動脈。北京一句話堵回去:對話解決危機,不接受脅迫。此刻的美國既想拉中國買大豆、穩通脹,又怕中國科技超車,糾結寫在每一張政策備忘錄上。
匹茲堡的八個字言猶在耳,“空軍一號”又放風“可能訪華”。北京回應淡得像白開水:歡迎,但先看誠意。戴高樂號航母剛進亞太就遇到40艘中國軍艦圍觀,這種不期而遇的“巧合”比任何外交辭令都直觀——海上力量對比的刻度,早已不是2016年的模樣。
三年后回望今天,或許會發現特朗普的“非常友善的方式斗爭”不過是大國競爭進入深水區的第一聲口哨。手套還是那只手套,只是里面包的拳頭已經血跡斑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