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托班課堂
暑托班課堂傳來陣陣歡聲笑語,上海市綠化市容行業的青年講師們正帶領孩子們探索城市的綠色密碼。
7月25日上午,在徐匯區漕河涇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愛心暑托班,一堂以《守護生態家園,共享綠色上海》為主題的生態環保課正火熱進行。通過互動游戲、短視頻和立體書制作,近40名小學生沉浸式學習了上海行道樹百年發展史、懸鈴木的生態價值及野生動物保護知識,在心中種下綠色種子。
行道樹里的城市記憶:
從1865到2025的綠色傳承
“原來我們每天走過的行道樹都是‘城市英雄’!”在講師的引導下,孩子們通過觀察香樟、懸鈴木等樹種,了解了上海行道樹從外灘首批種植到如今178萬株規模的百年變遷。課件中展示的1908年南京路行道樹老照片與現代航拍影像形成鮮明對比,生動詮釋了“林蔭道——林蔭片區”生態網絡的構建歷程。當得知上海已建成317條林蔭道,其中176條由懸鈴木構成時,孩子們自發為“行道樹之王”鼓掌喝彩。
破解懸鈴木的"煩惱":
科技賦能生態治理
懸鈴木果毛如何產生,從何而來?通過顯微鏡觀察葉片結構、觀看冬季修剪作業實錄,孩子們發現飛絮治理背后的科學智慧。講師現場演示的“吹沖掃作業”視頻引發驚嘆,當看到組合拳清理后的枝葉對比畫面時,孩子們紛紛點贊。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專業環保知識變得鮮活可感。
遇見城市"原住民":
與野生動物友善相處
“遇到刺猬要像對待鄰居一樣保持距離!”在“動物連連看”游戲中,孩子們通過辨識貉、赤腹松鼠等上海本土野生動物影像,掌握了“不害怕”“不接觸”“不投喂”“不傷害”的“四不原則”口訣。結合《上海市野生動物保護條例》普法動畫,講師巧妙地將法律知識轉化為漫畫圖解,這種場景化教學讓環保理念潤物無聲。
十二年深耕結碩果:
生態教育遍地花開
自2014年起,團市委聯合市綠化市容局共同開啟的“生態環保公益課程項目”已連續12年走進愛心暑(寒)托班,累計開展4000余場課程,服務超15萬名青少年,輻射帶動廣大青少年更好掌握生態環保知識,踐行綠色環保理念。緊扣中國式現代化對于綠色低碳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要求,2025年夏天,市綠化市容局打造的兩大核心課程再度升級,升級版課程《守護生態家園,共享綠色上?!肥状蜗到y融入城市綠化和行道樹知識體系,全景解析行道樹遮蔭降溫、凈化空氣等功能,揭秘百年行道樹檔案,解碼懸鈴木治理新方案,引導孩子們深入了解上海綠色生態空間的更迭變化,更加友善地對待身邊可能出現的野生動物,學習如何更好與自然和諧相處,培養其尊重生命、熱愛自然,守護生態家園,共享綠色上海的生態文明理念。
《分類“新時尚”,志愿我先行》課程新增垃圾箱房智能化改造、“滬尚回收”系統、科普線路等垃圾分類上海實踐,并通過游戲互動、趣味問答、治愈短片等形式,讓孩子不僅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更成為綠色低碳新時尚的小小“志愿者”。今年,由市綠化市容局開發的兩門環保公益課程預計送入全市2025年愛心暑托班,整個暑期將為暑托班的孩子們帶去163堂生動有趣的公益環保課程,向孩子們傳播“人與自然是命運共同體,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環保理念。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希望通過持續的創新實踐,讓生態文明的種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笔芯G化市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自7月7日宣講活動啟動以來(截至7月24日),由80余名上海綠化市容行業青年以及大學生組成的青年志愿講師團已完成了150場宣講,累計服務時長200余小時,直接服務小學生5000余人。
45分鐘的生態環保課程落下帷幕,孩子們將親手制作的“理想生態城市”拼圖粘貼在立體書上。這片由藍綠交織的林蔭道、憨態可掬的野生動物、循環再生的資源標識組成的畫卷,正是這座城市未來最美的模樣。
素材來源:市綠化市容局團委
宣教中心
上觀號作者:綠色上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